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28 19:56:5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课程教学设计

  1、了解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渠道;

  2、培养细致观察、把握景物特征的习惯;

  3、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思考自然景观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

  三、教学难点:

  同上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一个成语叫“秀色可餐”

  自然景观我们经常看到,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小城镇中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只大体的看一看,不会去想这些景物的特征,更不会想这些景物的特征可以供我们传达什么样的情意。其实这是一种大大浪费,如果只是欣赏神奇的大自然的表面的美,就好比是我们吃美食,完全不去咀嚼,不去品味,就直接吞下去,结果吃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味,这不是浪费吗?

  那如何去细细品味自然景观呢?大家不妨先欣赏这几幅画面。

  要细细品味自然景观,就要联想或想像,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进行对话、沟通。那我们又如何与自然万物沟通呢?请看“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3

  (二)展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基本过程:

  第一种:见景生情

  1、顾名思义:观看景物,产生感情。(分清先后,如何产生感情)1

  2、赏图抓特征

  ①雄鹰图:锐利、刚健;遨翔蓝天;凶猛,替猎人搜索猎物。

  ②雪梅图:傲雪、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春,与冰清玉洁的雪为伍。

  3、赏图联想(或想像)

  ①雄鹰

  锐利、刚健——伟岸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力量,能力强;

  遨翔蓝天——自由(天高任鸟飞、认鹰击长空)、奋勇搏击(强有力翅膀拍击,与狂风作斗争),如果把长天比作广阔的事业领域,遨翔比作处在高位,自由发挥,这就无疑表明这个人意气奋发的形象

  雄鹰展翅——强者将展示才华,向远大理想进发

  凶猛,替猎人搜索猎物(鹰与猎物同是动物)——是敌人的帮凶

  悲壮的血泪故事——幼鹰出生几天后,就要学会飞行去争夺母亲口中的食物;接下来,母鹰会把幼鹰带到悬崖边上,把幼鹰推下去练习高空飞翔,不少幼鹰因此丧命;幸存下来的幼鹰被母亲残忍地折断正在生长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再次从高处推下。很多的幼鹰因此成为飞翔的祭品。 其实,母亲残忍折断幼鹰的骨骼是决定幼鹰能否在广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在翅膀折断后仍不断忍痛飞行,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凤凰涅磐,更加强壮有力。

  ②雪梅

  与冰清玉洁的白雪为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洁

  傲雪、不畏严寒——不畏强权、艰难,保持自己的尊严的骨气。

  不与百花争春——不争宠,自信

  4、赏图思考

  总结:看到眼前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由物及人,展开联想和想像,追问思考,产生情、理、志

  首先要

  见景生情: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联想、想像(产生感情)——赋诸笔端

  移情于景:酝酿感情——选取景物(抓住特征)——赋予情意

  基本能力:有情、取景、抓特征,会写作技巧。

  渠道一——抓景物特征,赋予其情意

  自然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影射人类的情意思想。如:

  如果我们能细致观察景物,抓住其特征,就可由特征来赋予它们的情意,铺陈其特征来渲染氛围。

  课堂练习:仔细观察下面的风景,就其中某一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和想像,赋予它们思想情意。

  渠道二——选取合适景物

  景物丰富多彩,我们在某一时间地点,入眼的景物很多。不同的景物,其特征不同,文化所赋予它的固有含义不同,就适合表现不同的情意。因此,我们要选取适合表现自己情意的景物。如: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写于杜甫在饱经战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故选取的景物是“千朵万朵”的花、“戏蝶”、“娇莺”这些浓丽、美好景物,与作者情意契合。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长期飘泊,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此境此情下,笔下景物为“风急”、“天高”“ 猿啸哀”、“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秋、“繁霜鬓”,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同是写秋,刘禹锡因心情愉悦,诗为“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景为“晴空”“一鹤排云”。

  课堂练习:先在心中酝酿某种情意,然后带上这种情意,从下图中选取适合的景物,来表达这种情意。(此处可安排多幅图)

  渠道三——熟悉典型意象

  有些景物,因其特征明显,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了它们某些含义,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典型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树直——人性正直

  海——心胸宽阔、自由、气势、深邃

  浮云——游子、飘泊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如果我们多接触这些典型意象,熟悉这些意象,那我们就掌握了与自然沟通另一条渠道。(附资料典型意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渠道四——“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

  王国维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请看下面的例子:

  “满天垂着湿润欲滴的云,时时像是忍着眼泪的样子,竟或有一阵雨丝,追着飒飒的秋风扑上你的脸,但立刻又嘎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带着沉痛的忧郁,和暗淡无光的灰色。横卧在江天之间的绿洲,也觉得很无味,收去了它的颜色。”

  ──摘自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乌云满天的天气,我们经常遇见。我们最常用的描写是“黑压压的乌云”,但方先生却说那云似乎忍着眼泪。是的,因为方先生忍着眼泪。他在为他所访问的.伤兵而感动,而哭泣。江天一色,也是常见之景,“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么出名,但方先生笔下的秋水,却万分的伤感,他说“江水和天空像是一双愁容相对的朋友”,多么形象啊。不单独乌云要流泪,天空、江水也那么伤心,悲凉的氛围被渲染得够淋漓尽致的了。但作者还觉得不够,他还要写绿洲。《古城的呻吟》原载于1937年11月28日汉口《大公报》副刊,看这个日期,以及文中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这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寒冷的季节。既然如此,那绿洲自然不再有绿色了。可作者不说时令已是冬季,四周萧索。他要说绿洲因为“觉得很无味”,才“收去了它的颜色”。这么读来,我们分明感觉到了那渗透骨髓的凄凉。

  表情达意时,可直接把人的主观情感拿来修饰景物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四顾廓然,湖光满眼。环湖的山黯青着,湖水也翠得很凄然。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冰心《往事(二)之六》

  冰心的这篇写于1923年,她到美国不久便赶上中秋,是写她于中秋前夕与友人荡舟湖上赏月,因作者乡愁之心甚浓,故而满心害怕看见那一轮蕴涵乡情的满月。因而,作者笔下的景,都罩上了浓浓的乡愁。你看她写湖水的翠,说是很“凄然”。作者将这主观情感的词语直接来修饰绿的特点,很是少见。对这种绿,我们常说“绿得似一块翡翠”,或者说,“山似青螺髻,水如碧玉簪”。但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客观的描述就是没有主观的描述来得有震慑力。

  请用二分钟酝酿自己的思想或情意,然后请带着这种思想或情意,坐在图中的椅子上观景,并借景物来传达你的思想或感情。

  五、作业:

  1、请理解并记忆典型意象

  2、写一段文字,借景物来抒情,或明理,或言志。

【心灵与自然沟通的渠道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然之道》教学课程设计01-02

《自然之道》教学课程设计01-02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课程设计01-0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课程设计01-01

沟通教学设计07-05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的课程教学设计07-01

教学设计《倾听心灵》教学设计05-12

管理沟通课程论文04-09

《滑轮》课程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