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24 09:25: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课文《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文《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

  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

  二、作者简介:

  吴功正(1943— ),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三、朗读课文

  配景朗读,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隔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五、探究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怎样理解置身于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六、精读课文3—9段

  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深入于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加以点评。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并引入新课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富于音乐和情韵美。

  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齐,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2、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个比喻带有古典风味。它们排列之整齐,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3、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三、拓展训练

  思考:你所知道的有关台湾的知识,在班上交流。

  四、小结

  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六、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1、歌曲《高山青》:开启下文

  2、阿里山、神木:古典文化、环境独特

  3下山情景:八面威风、无可匹敌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课文《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阿里山纪行》教学反思10-30

《阿里山纪行》的教学设计10-30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11-01

阿里山纪行的课文原文11-11

阿里山纪行课文原文11-12

阿里山纪行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阿里山纪行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阿里山纪行》优秀教学设计07-14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