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05-29 16:59:2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计划模板汇总7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教学计划模板汇总7篇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的有关知识,小石潭记。

  2.理解本课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特点。

  3.体会作者用词精炼,描写生动、具体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写的,通过对小石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时,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小石潭记》正是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2.《小石潭记》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佳作。它的精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结构。

  全文共分五段,其内容如下:

  第一段:叙写寻潭的过程,概写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写潭水与游鱼。

  第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第四段:写潭上人的感受。

  第五段:记同游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有一先一后的两条贯串动作线在流动,一条是游踪,一条是视线。

  写寻潭,以游踪为序。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着如佩环碰撞那样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不禁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于是,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道路,穿过一大片竹林,一个美妙的天地便展现在眼下:潭。

  写观潭,以视线为序。寻到“心乐之”的小石潭,令人不由地急忙打开那犹如摄影机一般的眼睛,贪婪地摄下石潭的全景,唯恐漏下一星半点:清洌的潭水,全石的潭底,近岸“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的底石,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所在呀!尤其攫人之心的,是那清洌的潭水。这又使人不由地把散漫的目光收拢回来,投到那连游鱼的影子都能看得真切的一泓迷人的潭水。可是,潭水从何而来呢?视线不由地又一次转移,拉到很远,很远,去寻那源泉。于是“斗折蛇行”的小溪,“犬牙差互”的岸势,四面“环合”的竹树……便一收入眼底,令人嗟叹“不可知其源”;“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本文是如何逼真、生动、传神地描写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

  试以第二段描写潭中的游鱼为例。在这里,作者不是单纯地写游鱼,而是既写鱼,又写水,最后还落笔于“其境过清”的意境。

  你看,鱼儿在水中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依凭一样:阳光照射下来,深深透进水底,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小石潭记》。三言两语,在写鱼中,就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天色的晴和。如果不是日丽,不是风和,不是水清,游鱼能“影布石上”,能给人“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感觉吗?

  我们再来看看写鱼。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又飞快地窜向远处,来来去去,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嬉戏一样。这里有静景,也有动景,不仅活灵活现地表现了鱼的姿态,而且以动衬静,惟妙惟肖地创造了“寂寥无人”的境界。鱼儿能这样往来自若,岂不正说明鱼儿从未受过人的惊扰,此地的环境之清吗?而段末一句“似与游者相乐”则用拟人的手法,把人与鱼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寄寓着作者的诗情。

  在这里,无论是以鱼写水,还是以鱼写静,用的都是侧面烘托的写法。这种写法用得好,往往能够收到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4.本文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本文的重点无疑是写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难以排遣的忧郁。篇末所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是作者身世遭际的自然流露,凄心与“清”景融为一体,情景相生,确属难能可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简介。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当时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衡山余脉盘绕在它的北面,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绵亘在它的南面,澄碧的湘江和潇水横穿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非常雄奇美丽。柳宗元到这以后,经常上高山,入深林,探寻幽深的溪谷流泉和怪奇的山石。大自然的雄奇景象,开阔了他的胸怀,陶冶了他的性情,使他那因政治上的不幸际遇而带来的愁绪得到了宽解;同时,也使他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写下了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山水游记,为中国文学史正式奠定了游记文学的基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言清丽,手法巧妙,善于抓住不同山水的特点刻意描摹,个性突出,栩栩如生。更值得称道的是,在精妙的景物描写中,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透露着强烈的倾向性,情景相生,意趣无穷。《小石潭记》是历代传诵的优秀篇什之一。

  二、正音、正形。

  1.正音:

  篁(huáng)坻(chí)参差(cēn cī)屿(yǔ)嵁(kān) 缀(zhuì) 佁(yí)翕(xǐ)怆(chuàng)邃(suì) 龚(gōng)

  2.正形:

  洌(三点水) 怆(右旁非“仑”) 坻(右旁非“氏”)蔓(非 )

  三、疏通文意,点拨难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西”,方位词作状语,译时要补出省略了的介词“向”,讲作向西。“步”,古时 是量地单位,一步合当时六尺。《史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要注意 的是,古时举足两次为一步,今天举足一次为一步。也就是说,古时的`一步,等于 今天的两步;今天的一步,等于古时的半步,又叫做“跬”。《荀子·劝学》:“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跬”就是古时的半步,今天的一步。“百二十步”,作行的 宾语。“篁”,读huáng,《说文》:“竹田也”,丛生的竹子;“篁竹”,竹林。“如鸣佩 环”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作补语,摹拟水声;一种是作分句,主语“声”承前省略。 “佩”同“佩”;“佩环”,古人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行则有声。“鸣”是使动用 法,意思是发出响声。“乐”,古读yào,动词,喜爱。“之”指代这个地方,但不是小 石潭,因为小石潭是在伐竹取道之后才见到的。

教学计划 篇2

  一、美术:

  1、表象训练:每天一张,每周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类、服装类。

  2、写生联系: (1)用铅笔写生人物整体,以站立姿势为主。

  (2)写生楼房、桌椅等,观察时要求有顺序性,方向性。

  3、主题画: 海洋生物、动物。

  4、命题画: 《我和小树一起长大》《娃娃时装展览》《火箭飞上天》,线条要求细腻丰富,整齐,注意色彩搭配。

  5、自选画: 幼儿可以自选绘画内容。

  6、剪贴: 简单造型,如花朵、树、动物、窗花。

  7、泥工:大小圆球、圆柱、扁圆、圆锥、圆台及简单形状的组合物体,做出后自己命名,如水壶、花篮、车等。装饰小纸盒。

  8、折纸:复习两种。

  二、音乐:

  1、五线谱:复习学过的曲子。

  2、节奏:自己唱歌时,用拍手、拍腿或简单的乐器手铃打出节奏。

  3、歌曲: 《小篱笆》《我们爱老师》《我们来唱歌》

  4、律动: 《骑马》《通讯兵》

  5、音游: 《风爷爷》

  6、欣赏幼儿歌曲、幼儿舞蹈节目。

教学计划 篇3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采用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辨一辨,,考一考,找一找,分一分,围一围、剪一剪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给四边形分类

教学计划 篇4

  一复习、导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课文主要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故事。)

  2、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可是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课件)

  3、看到这画面,听到呼救声,女娲是什么心情?(难过极了)人类的灾难和她有什么关系?

  引读:女娲是人类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她无比焦急,所以——-——曾经的欢声笑语变成了痛苦的呼喊,自己的孩子随时会被夺去生命,她还没有想出办法了,所以————

  过渡:望着山岗上、洪水中的孩子们,女娲知道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二、诠释——大爱

  1、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找一找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都做了哪几件事?

  2、学生概括(引导学生简洁的表述)

  3、三件事中课文重点写哪一件?(找石补天)为什么重点写这一件呢? 师小结:对啊。重点的内容应该围绕着题目去写。文中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只用了短短40 个字就带过去了,而找石补天却用了两大段。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主要事件要写得详细些,不是主要事件就写得简略,有详有略。接下来我们跟随女娲一起去补天。

  (一)找石

  1、女娲补天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生答:先找五彩石,又炼五彩石,最后补天。(教师板书在补下面写:找、炼、补)要补天必须先找来五彩石,找五彩石容易吗?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用波浪线划出来。

  2、大家从哪些句子读出找五彩石的不易?

  3、(课件15)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几天几夜)从这几天几夜中读懂了什么?她是白天找,夜晚寻。白天找五彩石容易吗?从哪看出不易?(零零星星)请你读出女娲的不易)那晚上呢?(就更难了)想象一下女娲晚上怎样找五彩石(她

  摸黑找,没有光明,找起来更麻烦)那可真够辛苦的,请你读出女娲的艰辛。 过渡:女娲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寻找着五彩石

  4、(课件16)还从哪体会到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①指导读“找啊找啊”②你从哪个词感受到找石的艰难?(终于)终于说明了什么?(找的时间长,很辛苦)请你读出女娲的辛苦。不过找到五彩石之后女娲是什么样的心情?(请你读出高兴)

  ③这一句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写出了找五彩石不容易,看谁眼睛最敏锐?(找啊找啊)老师觉得这里有问题。怎么连着写了两个“找啊”,太啰嗦了,干脆这样于是,她又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行不行呢(不行,去掉就表现不出找得很困难,不容易了。)

  哦,看来重复地用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呢!不能去掉啊。那你们能通过这个词语读出这种困难吗?(指名读)

  5、(课件21)女娲“找啊找啊”,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里找纯青石呢?(出示课件)她到了(),但是();她到了( ),但是还();(生练说)

  那些地方都没找到,但女娲放弃没有?

  生:没有,

  师:是啊!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女娲艰辛的足迹,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女娲疲惫的身影,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

  生齐: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6、同学们,在找寻五彩石的过程中女娲有没有过退缩?

  7、生齐:没有。

  师:有没有过犹豫?

  生齐:没有。

  有没有过放弃?

  生齐:没有!

  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是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都没有退缩,都没有放弃,同学们,她心中在想些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说?

  女娲心想:无论??都?? 即使??也??为了??一定??

  7、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生回答,师板书:伟大、无私)

  (二)炼石补天

  1、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五彩石终于找齐了,于是女娲又开始炼石 了。自己读一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2、联系一下前面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女娲太辛苦了)

  3、师:是啊!同学们,这就是她对全人类的爱啊!为了拯救人类,她冒着生命危险。这就是我们的女娲,一位——— (指板书)生读

  4、好,石头终于炼好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女娲把天补上吧!

  (课件出示“女娲把它装在??被补好了”)

  5、老师来读女娲补天的句子,你们边听边圈出女娲的动作。(生勾画)

  师:从这几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原来还在喷火的大黑窟窿,现在——立刻被补好了。神奇吧?这就是神话故事的特点。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到神奇是呀,

  6、仅仅一个“泼”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女娲的神奇法力,让故事充满神奇的色彩。看来,作者的这个“泼”字,用的真是恰到好处。

  7、女娲这一泼啊,泼出一片欢歌笑语,泼出了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现在,人们常常看见的五彩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8、谁能讲讲这个故事?

  三、指导复述故事

  1、什么是复什么是复述?(课件出示)复述就是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能背诵课文,要把课文内容尽可能详细地讲出来。复述前要熟读课文,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复述时,话要说得清楚、明白,就像是在给别人讲故事或介绍某种事物一样。

  2、述?(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四、拓展 延伸

  1、拓展:传说女娲补了天以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2、女娲真是功德无量,当人们看到天边出现的五彩云霞的时候,就会想起那美丽善良的女神——女娲,就会想起这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

  3、其实,天究竟有没有破?有没有女娲和女娲补天这回事呢?

  对,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是不存在的,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板书)神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希望让人类的生活会更美好。所以女娲补天的故事流传至今。神话故事除了女娲补天,还有很多,像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盘古开头地》,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等,希望同学们出读一读,特别是最后这个《共工触山》

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二、具体措施

  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

  (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教室黑板的左侧,摘录诗文或名言佳句。黑板右侧摘录是《增广贤文》,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还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2)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学生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选姜英秀为班级诵读长,黑板每天更新一个内容,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亲子诵读.。

  (3)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每周固定安排周五的早读为课外阅读交流时间,学生就最近读的《国学经典》中的语段进行交流。

  (4)、每月固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本月的阅读情况,并评选出本月的“阅读之星”,实施奖励措施。每月一次讲故事比赛,内容为《百篇故事启迪》中所述故事。

  (5)、每天的晨会都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读背《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中的句段,以及古诗。老师做适当讲解,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6)利用班会开展《增广贤文》和《声律启蒙》古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班主任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8)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味。

  (9)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交流。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自己所看到的有趣的,或比较精彩的故事片段进行交流、补充、抒发感想和体会。故事主要来源于《百篇故事启迪》

  (10)、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11)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总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和认识,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他们认识了植物的生命起源,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人的生命来源及性别特征;学习了上学路上、乘车、课间活动、上下楼梯、公共场所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学习了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感受劳动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方法;掌握安全快步集合、疏散的要领。能认真对待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行为习惯方面,懂得礼貌待人,课间不追逐打闹,课上积极举手发言,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作业工整,不乱涂乱画。在卫生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不乱扔,不乱吐,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不经意间会乱扔乱吐,相信在这一学期的帮助下,一定会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这学期要通过各种方式,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班上的纪律,组织学生多讲故事,多听故事,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校纪校规,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身体健康意识差,本学期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大单元:悦纳自我、敬畏生命;安全生活、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珍视生命;防范伤害、呵护生命;健康生活、乐享生命;健康成长、关爱生命;快乐生活、悦享生命;实践演练、保护生命。将对“生命的认知”和“生命的价值”教育理念贯穿其中,把“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教育”贯穿始终,涵盖了“生命认知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的中心理念。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及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

  1、综合性:本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趣味性:内容的呈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和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生活逻辑性:教材贴近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当下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

  4、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存积极的生命态度与情感,获得有益的生命经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5、发展学生的自助和互助能力:教材注意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明白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2、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教育学生熟识求助电话,了解求助电话的作用;

  4、让学生掌握灭火技巧;

  5、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识基本的安全标志,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

  6、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7、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衣服要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多进行安全、有益健康的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

  8、教育学生注意食品安全。

  9、让学生了解疾病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10、让学生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教学措施

  1、采取“1+X”的教学方式进行。“1”即一周一个课时进课表;“X”即每天灵活安排少量时间,多形式地组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及实践技能操练,强化意识,巩固效果,掌握技能,形成习惯。

  2、“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活动的目的性,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主体意识。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采用探究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5、注意对学生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6、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命和生活的看法。

  7、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8、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第2周:悦纳自我、敬畏生命

  第3周----第4周:安全生活、珍爱生命

  第5周----第6周:远离危险、珍视生命

  第7周----第8周:防范伤害、呵护生命

  第9周----第10周:健康生活、乐享生命

  第11周----第12周:健康成长、关爱生命

  第13周----第14周:快乐生活、悦享生命

  第15周----第16周:实践演练、保护生命

  第17周----第18周:总结、复习

教学计划 篇7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xx年5月颁布了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照新的培养目标及新特色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进行以下适应与改进,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调整现行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教学计划大纲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适应与改进

  20xx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

  参考文献

  [1]田佳莲,王凤华.编写整体护理教学案例的体会[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xx.22(2):70-71.

【【精华】教学计划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计划模板汇总8篇02-14

【精华】教学计划模板五篇02-08

有关教学计划模板汇总5篇02-05

【精华】狼教案模板汇总7篇02-13

【精华】环保教案模板汇总9篇02-20

【精华】担保合同模板汇总9篇09-26

【精华】雇佣合同模板汇总7篇05-02

【精华】赠与合同模板汇总6篇04-30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锦集6篇02-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集锦十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