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

时间:2023-05-04 18:52: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1

  上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现在再细细的品味,我觉得本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以往的教师牵鼻式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就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高效课堂的理念就是“以学定教”“先生后师”。主体部分3-7自然段的教学,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我充分放手,以学习单为导向,先让学生自主画一画,伯诺德夫人一家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句子,了解在这些危机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然后在读一读,读中去想象,读中去品味;最后再写一写,写自己感受最独特的地方;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品读。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的讨论,更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品质,最后小组汇报交流。整个过程以一个核心的问题展开交流,教学中我没有任何的引导,重在学生自主的交流,将自己的理解感受更好的表达出来。可喜的是本班的学生在小组汇报时都非常积极、主动,人物的分析非常的深入,很全面,这是我所料未及的。可见学生自学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学生自主的感悟也是有潜力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的给予学生读的时间,自读,汇报读,在读中再加强理解。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落实读,读的方式要多,读的面积要大,读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髓以及言外之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

  不足的地方:

  1、有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还不够积极的进行补充。看来学生还不够自信,对文本的品读还要多元,平时上课要多加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要特别的珍视。

  2、课堂上写似乎少了些,更多关注文本的内容,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所以今后多加强训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2

  从《半截蜡烛》这个课例中,我得到了以下体会:

  一、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应该确立的新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主动走进文本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在愉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把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通过分角色朗读与课本剧表演充分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享受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由此,我对情境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诱发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书本、课堂、讲台真正还给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当“导演”、当“演员”。通过“我编我演”,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以各种形象生动的表演──朗诵、小品、课本剧、演讲、复述故事……表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认识。在学生表演、表述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更加精炼。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更好地与文本对话。

  在《半截蜡烛》课本剧表演比赛中,两组的演员都尽情发挥,生动有趣的表演,紧紧地吸引着台下的观众,小演员的精彩表演,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班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给毕业在即的同学们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理解课文、朗读、表演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创造生命的精彩,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12课《半截蜡烛》,是一篇课本剧,课文讲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斗智,巧妙地保住了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秘密的故事。记得那时正是毕业班复习迎考的学习阶段,为了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复习阶段中得到适当的调节,我把自选课文《半截蜡烛》的学习穿插在期末复习中进行。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竞赛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本剧的感悟品味,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充分表现出来,让文本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心里,努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景。当听到老师宣布要进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要上台扮演剧中的角色。为了满足大家的表演欲望,我让同学们自选角色、自由组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排练。然后推选出两组同学参加课本剧表演比赛,老师和全体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表演出色的个人将获得“最佳表演奖”和“最有创意奖”,优胜的小组全体成员将成为本班的“今日之星”。

  比赛开始前,两组的同学抓紧时间认真讨论、练习,研究如何扮演才能拥有剧本当时场景的效果,才能吸引“观众”、让“观众”高兴,并得到他们的赞许。在课本剧表演比赛的过程中,台下的“观众”全神贯注地观看,台上的每一位小演员都不甘示弱,他们各自发挥个人的智慧,认真投入于所扮演的角色之中。生动有趣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的笑声,即使是一些的小小出错也让同学们乐得前俯后仰。尤其是第二组的小演员,事前准备充分,道具齐全。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半截蜡烛和蜡烛台,把教室的讲台当饭桌,按照课本剧的编排像一家人似的围坐在饭桌旁交谈。表演中配合自然、表情丰富、动作生动有趣。剧中德国军官可恶的面孔,哥哥杰克得意的样子,妹妹杰奎琳天真的语气、可爱的笑脸,伯诺德夫人与兄妹俩交谈时的亲切、慈祥以及在德国军官面前镇静的神情,都模仿得挺象样,把自己的表演“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台上的表演生动有趣,台下的观众兴趣高涨。宣布比赛结果后,课本剧表演在同学们的雀跃声中结束了。下课了,同学们仍陶醉在刚才的表演情境中。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4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反映第二次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战的事。

  一、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并抓住描写母子三人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去品读,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爱国,同时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与爱国,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二、依托文本,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可谓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并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我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的优秀教学反思06-18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优秀范文07-05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04-13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11-26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9-11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8-27

教学反思半截蜡烛06-12

教学反思《半截蜡烛》11-29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