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时间:2024-06-11 18:30:20 泽彪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1

  活动目标:

  1.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知道遇到事情不慌张,沉着、冷静的对待。

  活动准备:

  1.卫生纸、毛巾

  2.幼儿有过流鼻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流过鼻血吗?小朋友为什么流鼻血?

  幼儿根据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回答:不喝水、抠鼻孔、和别的小朋友打架碰到鼻子了。

  教师小结: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夏天天气非常的热,非常干燥,这个小朋友是因为没喝上水上火了所以就会流鼻血。你平时抠鼻孔、有时和小朋友打闹不小心碰到鼻子都会发生流鼻血,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也会引起流鼻血。

  (二)流鼻血时该怎么办呢?

  1.幼儿自由讨论办法,教师听取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小结:流鼻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哭闹,哭闹时鼻血会流的更快,应该沉着冷静找到毛巾和卫生纸去洗手间进行自救。

  2.教师讲解自救方法示范: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接着把毛巾用凉水浸湿放在额头上,最后抬起一只胳膊。毛巾热了后继续浸湿放在额头上,等血不流了,然后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擦干净脸。

  (三)幼儿练习操作流鼻血自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四)讨论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流鼻血时,你应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1.首先告诉他不要慌张、害怕,帮助小朋友找到洗手间,给他找好毛巾和卫生纸,帮助他控制住流血。

  2.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老师或家长,让老师或家长来帮助小朋友进行处理。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流鼻血?

  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要多喝水,防止身体缺水上火。小朋友在一起活动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引起流鼻血。如果经常的流鼻血应让大人带着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各种疾病。

  活动延伸:

  1.课下进行流鼻血自救的方法练习。

  2.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有关发生意外自救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是比较感兴趣,基本的目标都能达到,活动流程比较清晰。活动设计比较符合中班幼儿年龄段,整节活动在讨论、观察、体验完成,以幼儿为主体。但是活动中侧重于让幼儿学会止鼻血的方法,在知道鼻子重要性这方面有所忽视,可以在活动中让幼儿捏一捏自己的鼻子、闻一闻的过程中知道鼻子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鼻子是重要的器官之一。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2

  一、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理解流鼻血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沉着、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关心他人的意识。

  3、情感目标:

  引导幼儿在面对流鼻血等突发情况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二、教案准备

  1、教学材料:

  卫生纸、毛巾

  鼻子模型(可选)

  2、幼儿经验:

  幼儿有过流鼻血或观察他人流鼻血的经历。

  三、教案过程

  1、引入话题:

  询问幼儿是否有过流鼻血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引导幼儿讨论流鼻血的`可能原因。

  2、知识讲解:

  利用鼻子模型(如有)或图示,向幼儿解释流鼻血的主要原因,如:鼻腔干燥、揉鼻子、过度用力等。

  强调流鼻血时不必恐慌,只要正确处理,就能迅速止血。

  3、自救方法示范:

  教师示范流鼻血时的自救方法: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接着用凉水浸湿毛巾放在额头上,并抬起一只胳膊;等血不流后,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并擦干净脸。

  4、幼儿操作练习:

  分组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流鼻血情境,并应用所学的自救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正确掌握。

  5、讨论与总结:

  引导幼儿讨论看到他人流鼻血时应如何帮助,强调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总结预防流鼻血的方法,如多喝水、避免碰撞鼻子等。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幼儿在模拟情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流鼻血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询问幼儿对流鼻血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理解,检查他们的记忆与理解情况。

  2、教学方法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幼儿参与度,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后续改进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如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或活动。

  鼓励家长参与健康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不仅学会了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还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环节,也培养了幼儿沉着冷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相互帮助、关心他人的意识。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 3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了解流鼻血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面对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不慌张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示范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案准备

  1、材料准备:

  卫生纸、毛巾等。

  鼻子模型(可选)或相关教学图片。

  2、经验准备:

  学生有过流鼻血的'经验或观察过他人流鼻血的情况。

  三、教案过程

  1、引入:

  询问学生是否流过鼻血或见过他人流鼻血,分享相关经验。

  简要介绍流鼻血的可能原因。

  2、新课呈现:

  示范正确的处理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

  用毛巾浸凉水放在额头上,抬起一只胳膊。

  毛巾热了后继续浸湿放在额头上,等血不流了,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擦干净脸。

  流鼻血的原因:通过图片或鼻子模型展示,讲解流鼻血的常见原因,如鼻腔干燥、揉鼻子、过度用力等。

  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3、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并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名“流鼻血者”,其他成员进行帮助处理。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4、总结提升:

  回顾流鼻血的处理方法,强调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流鼻血,如多喝水、避免抠鼻孔等。

  5、作业布置:

  让学生在家里向家长演示流鼻血的处理方法,并让家长给予评价。

  搜集并分享更多关于意外自救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是否掌握了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学生是否能在模拟情境中冷静处理?

  2、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活动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是否需要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3、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案的接受程度和建议。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案内容和教学方法。

  4、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生物学中关于鼻子的结构知识,以便更好地解释流鼻血的原因。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相关文章: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1-31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1-31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生气了怎么办》09-28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马运粮》04-02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玩竹竿》09-30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宝贝》09-28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会跳绳》09-28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炸碉堡》07-20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身体》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