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0 14:24: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画》教学反思 篇1

  今天学习了《画》的课文。它是一首五言谜语诗。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让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幺也没想到就是这幺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幺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幺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画》教学反思 篇2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

  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

  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

  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

  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 篇3

  在学校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讲的是谜语诗《画》。课前,我多方面收集资料,写出了一份让自己觉得可操作性较强的教案,并精心制作了PPT课件。课中,我由猜谜导入,从课文插图着手,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图画,说出了画中的主要景物:山、水、花、鸟。之后利用课件展示了这四物的分解图,逐句教学了诗句。在学文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生字,纠正了他们的一些地方语发音。随后,我将本课要认的11个生字展示出来,考察学生的识字情况,并结合拼音再次正音,给生字口头组词,强化了识字环节。接下来,认识了两个偏旁“辶”和“忄”。带领学生大致理解了诗意,并明白了为什么谜底是一幅画。通过“我会说”板块学习了反义词。最后,利用课件演示了生字的书写过程,带学生练写了四个生字。

  一节课上完,我有了如下感受。

  1、教案的设计反映了教者对教材及学生的理解程度。

  得:课前设计教案时我参考了一些资料,有教学用书、星级教案设计、中央电教馆的教案示例和课堂教学视频。可我发现没有哪一个能为我提供一个完整的范本,尤其是中央电教馆的那段视频,时长17分钟,一位教师六位学生,整个过程要搬到我们的课堂中实在是不太现实,也没什么特别值得采用的。最后我还是决定综合多方面的可用资源,整合成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教案。这份教案融入了本课涉及到的所有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也化解了难点,配以自已构思并选材制作的PPT课件,为上好这节课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

  憾:参考的教案有设计为一课时的(中央电教馆提供的教案示例),也有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的(星级教案设计),我选择了一课时完成——课上完后才发现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虽然这篇课文内容只有短短20个字,连课题也才21个字,但融合在一课时内完成,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要认识11个字,写会4个字;要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要认识“辶、忄”两个偏旁;要学习反义词,还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总之,这个决定直接造成了40分钟课堂内容爆满的结果,孩子们虽然一直很配合地端正坐着,认真听着,努力回答着,但我想他们一定很累!我把他们当成高年级的孩子教了……

  2、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是如今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得:利用课件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是得心应手。有PPT的辅助,课文内容一下子变得生动、直观、形象,孩子们读文、识字、理解课文都显得轻松了许多。特别是书写生字的演示,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非常实用。课间再配上一点舒缓的音乐,调节一下孩子们疲惫的身心,这四十分钟也不显得“漫长”了。

  憾:我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上课不能常态化。而这间多媒体教室在二楼,一年级学生上楼下楼的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从这方面也打消了我常带孩子上“课件课”的想法。我个人迫切地期待着李埠小学“班班通”时代的到来!

  3、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提高教学质量之功效。

  一位老师在评课时说:“褚老师教态端正,亲切大方,与学生关系特别融洽。特别是当有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让他坐下时居然说‘谢谢,请坐’,让我觉得特别意外。”这位老师是第一次听我讲课,会意外不奇怪。但听过我讲课的老师和我教过的学生早已见怪不怪了。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课堂不是乌云密布的雷雨天,而是风光旖旎的好学园。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这正是我一直想带给他们的感受,也是我能做到的,何乐而不为呢?

  4、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从开展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成了公开课的必备环节。但我这节课却没有采用,显得还是比较传统。我的个人想法是:平时教学中并没有形成这种惯例,公开课中突然来这样一下,只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实,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我的态度一直不太坚定——也许是我还未真正理解其精髓吧。我感觉,在五六人组成的小组中,活跃的始终是“尖子生”,而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也总是充当配角的。有了小组搭配,他们更是没有了思考和展示的机会,又或者有了依赖思想:反正有人会做,我不用管。这样出现的效果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表面上的活跃,效果不见得有多显著。不管怎么说,在这方面,我还得好好研究和学习才是。

  总之,这节课相对我预期的来说还算成功,但在教案设计时未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这是失策。今后在设计教案时应该首要考虑这个问题,合理安排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并适当控制课堂节奏。

  《画》教学反思 篇4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就是我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方向。这一课是谜语诗。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设疑解疑,引导学生观察我的画,理解诗意,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前,多媒体不通电,老师课前临时发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启迪他们识字的兴趣,既解决了课前空白的尴尬,也为古诗学习生字作了铺垫。

  教学时,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画—根据古诗作的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山、水、花、鸟的对比,以及体验对比所产生的差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诗句,进而达到理解诗句的目的,突破难点。如:站在远处看生活中的山,模模糊糊,看不清颜色;老师的画上的山青兰葱郁,站在远处看,却有颜色,得出诗句“远看山有色”……是因为山在画上,不是真实的,一句一句剖析诗句,孩子们的探索欲浓烈,最后明白这不仅仅古人智慧的结晶,还把山水花鸟描写的生动有趣,还是一个谜语。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熏陶上,借助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写诗”,并把识字总结成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们喜欢接受新事物,识字方法的引入,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增强他们学习的欲望。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从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苍白上看,识字方法的渗入不够有力;没有很好的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拓展是空白的。我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课堂的拓展能力急需加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课堂是不可预见的。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 篇5

  在自己很疲惫的时候,总是很埋怨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一味的埋怨,却始终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为什么!细细思量这节课:那真的是“只可意会”;真的是需要“脑”分析《绿色和紫色的画》这一课的遗憾,真的是要用“心”反思本课的遗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教学设计是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进而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且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可是在课堂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说出我预设的知识,我就在那耗时间呢,让更多的学生来说,直至说出我想要的知识点。

  基于这点,有以下反思

  1、平时的课堂教学是直接进入知识学习的环节,然后是学生的创作,导致了老师的大意。

  2、自身还有待提高,只想到要以学生为主,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其实在这一节有一些生成性的知识,但是作为老师却没有抓住让它成为亮点。如:学生在调色红和黄时,出现了红色多,橙色就偏红。当我看到这样这样的情况是,我的处理时:直接拿笔,将颜色给调整过来。基于这点我想可能是太注重课前的预设。

  美来源于生活。基于本课,紧紧扣住“学生动手”和“欣赏作品??增强美的感受”。但是整个环节下来自认为不够深入、细致、透彻。比如:学生在欣赏紫色作品,并说出感觉这一环节。没有去挖掘生活中的作品,没有去依据作品的特点去挖掘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

  以上是我个人反思,最后用两句话来自勉“要从真正美的事物中寻找美,让孩子在美的环境里学习”和“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画》教学反思 篇6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

  成功之处:教学时,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大屏幕出示生字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请学生抢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不足之处: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有所欠缺。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没有指导学生去评价他人,应该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 篇7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堂课,望着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我除了紧张还是紧张。我紧张着孩子们的状态,也紧张着自己的表现。我深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一堂课除了有教学任务,往往还要有对学生常规的关注与渗透,正所谓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才是一切好的开端。

  《画》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但孩子们在幼儿园都背过,并且对这首诗很熟悉,朗读和背诵应该没有问题,而识字、写字却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根据教学模式中的六环节设计如下。

  读儿歌《猜一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口述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是根据生的述说板书:山水花鸟。在识字环节中。我力争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然后多读几遍,接着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生认真听,听出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题出来,学生教学生。在学生自读自认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还”的读音。接着进行训练,找整体认读音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体现当堂训练,并且进行了易错读音的检测,做了我会选的练习。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由学生发现新的偏旁,自己找出反义词。生读课文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但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1、学生能读正确流利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2、识字没有很落实,还应多抽读,而不应过多停留在齐读上。

  3、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儿童话的语言和激励评价语言。

  在课堂常规方面,这节课孩子们绝大多数表现不错,就连最调皮的刘宇涛也没有违反纪律。但我还得加强孩子的常规训练,让他们有倾听的习惯,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张老师告诉我:对孩子们多鼓励多表扬,及时抓住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这样孩子们才会来神,于是听指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一点上我还要再下功夫。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今后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 篇8

  《画》一课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这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古诗,对于一个没有一点基础的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孩子没有学习知识的积累,如何是学生有滋有味地循环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受到美得熏陶呢?

  课堂上,我运用了组词、观察图画以及具体描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理解“远”“色”“近”“无”的意思。

  出示“远”,指名认读。谁来组一个词语?(远去、远归、远远、大老远)远这个字和谁相反?(近)

  出示“近”,指名认读。辨别“远”“近”的字形,给“近”组词,孩子们组了很多词语:近处、远近、近门

  这样,通过组词的办法,学生不仅认识了远和近两个字,而且理解了它们的意思。为理解诗意打下了基础。

  “色”,谁来给色组个词?(颜色、色彩)那“远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第一句诗的意思。

  我们理解了第一句,第二句诗谁会解释?(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同学们,为什么走近了也听不见水的声音呢?

  2、观察图画理解诗意

  大家看看这幅图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多么漂亮呀!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吗?学生兴味盎然,大家都踊跃举手,争相发言。说的十分好。

  3、师描述意境,学生体会

  学生中间休息时,教师针对画中的内容配乐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远远地看画中的山,青青的,绿绿的,真漂亮呀!走近细听,可是听不到一点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可是这些花依然开着。到鸟跟前,驱赶鸟,无论怎么驱赶,鸟依然不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用以上方法,学生感悟到了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收到了美的熏陶。

  《画》教学反思 篇9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它是一首古诗,古诗的教学不同于课文,有点难以把握的感觉。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的。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生字,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一、 课堂设计:

  新课开始,我从画引入,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引出古诗。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读对。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诗。每一句诗句都有一副图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四句诗的意思,同时板书诗的内容,读出诗。特别是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的教学,我让学生亲自感受鸟在画中和生活中人来后的反应,加深理解。接下来是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诵读古诗,分男女生对读,小组读,集体表演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感悟做出动作。如“远看”时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听”时则做出侧耳听的样子,“花还在”做出花开的样子,“鸟不惊”做出摆手的样子。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学生感受、理解了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也在短时间内背下了古诗。最后是巩固练习,給诗排队。拓展学习反义词。

  二、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 古诗教学比较难,我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诗的整体性,如朗读时的整体范读,诗句理解时的整体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这样淡化了诗的意境,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整体美。

  2、 受方言的影响,我的个别字音不准。特别是前后鼻音。低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生字识读,那么作为老师,我必须做到字音准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

  3、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更应注重孩子评价性的语言,不能都是单调的“你很棒”、“很好”…….应该让他们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兴趣、向往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那样我才会和学生一起快乐起来、发展起来。

  《画》教学反思 篇10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画。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画》教学反思 篇11

  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

  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及时的评价,板书速度慢,教学中语言不够丰富,情绪不够饱满,有的环节还浪费了时间。学生在课上打开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及写字时凳子扭动的声音,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开学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学生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的。“好习惯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 篇12

  导学《画》这课,我用了一课时,导学过程中鉴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本诗,但没有见过画幅。我采用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一幅字画,再由谜题诗导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研读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的步骤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诗意,学习朗读并背诵。

  在全部过程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是:

  一、导入。我先让学生看字符再以谜语入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开良好的开端。

  二、识字教学。本课穿插着许多反义词,我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远——近、来——去、有——无等,听与惊等字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还有个别字应用组词等方法来识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鼓励学生,“你还能想到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平日的生活经验记住生字小宝宝,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朗读的指导。在扫清生字的障碍后,接下来要做的是领会课文的意思,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意思浅显,但是如何让学生读出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则需要创设优美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在朗读教学之前,我运用语言将诗的意境描绘出来,让学生闭上眼睛好好想象,同时告诉学生要想把课文读好,就要边读边想,要在头脑中清晰的勾勒出课文的景物,同时要让其他人能从你的语言中感受这样美的一番景色。为此,我特地设计师生、生生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带上肢体语言、表情,将课文描绘的景色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同学们都特别想用自己优美的声音将课文读好,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逐渐喜欢阅读。

  四、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的胆量、智慧得到发展。

  当然,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后,我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让更多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及对别人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锤炼自己。

  《画》教学反思 篇13

  对于刚开始学习,用古诗猜谜语的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让学生会读熟课文,相对比较容易达到教学要求。关键是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含义和具体内容。如何区别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去猜出谜语,是难点。

  我根据教纲的要求,完成识字教学,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后。展示出和古诗意境相同的画,给他们直观视觉。然后教学生到室外去,体验我们眼前的山,听河里的流水声,看树上的小鸟。按课文写的去体验。

  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理解文中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的意思。用现实体验去理解:远,近。去,来。走进树边,小鸟飞走了。

  再对比去理解,山的颜色,和课文讲的春色与学生看到的秋天的景色的区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一步一步的引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为什么会看到画上的水却听不到流水声;山上的颜色与画展的色彩不同。花到秋天却没有了。人走近画边,驱赶鸟,发现小鸟不会被惊吓飞走。

  在我的慢慢的引入和讲解,加上学生的体验,很好的理解了古诗打的谜语的谜底是:画。

  这节课,不是仅是用讲解的方法去说出谜底。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对比的方法去思考。慢慢引导学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会观察事物,获得新知识。为以后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有教师认为,我的教学不应该提高难度,对初学的孩子。不能像对高年级的学生那样,去要求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深层的含义。确实超出了大纲的要求,但我开始就,高要求,高目标的去对待,是有意的去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打好基础。

  《画》教学反思 篇14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

  1、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

  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不明白。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画》教学反思 篇15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动身点寓教于乐呢?我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块状编排。块状编排的灵感来自于语文园地的“我会读”,“我会认”,“我会连”,“我会说”……这些充溢了自信的标题激发了同学探求新知的愿望,为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提供了充沛的空间。不难看出,“我会读”──“我的发现”──“我会想”──“我会写”,这四个学习块是一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链接。从把文本读正确,让同学走进文本与其进行对话,凸现一年级识字为重点的学习目标定位,到构建同学学习古诗的知识系统,引发同学以更高的学习激情投入到古诗诵读活动中去。把课上得有情趣必定会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当然,情感是在认识过程发生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也越强烈、越深厚。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发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

  所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同学取得他们他们能够取得的胜利,让每个人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这比知识更重要!关注学情,紧密联系同学的认识实际,想方法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发生学习发明的愿望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教学反思05-21

《画》教学反思09-28

画教学反思03-16

《画》教学反思05-29

画.教学反思10-08

画角教学反思12-12

我们的画教学反思12-15

画教学反思范文12-25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05-31

画水果教学反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