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13 10:00: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近似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

  《近似数》教学反思1

  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后,安排学习认识近似数,出现两幅情境图:

  (1)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2)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 10000人。

  从而自然引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10000是9992的近似数。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组数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并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更容易记住?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从而明确近似数与准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这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近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近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近于准确数。实践中我认为下列方法效果会好一些:

  1、如果所要估算的数最高位是百位就看个位。

  例如:506、217、428、734、962等就看个位,个位小于14的数就直接写0,十位、百位的数不变。如 734≈730,962≈960,如果个位是59的数,就在十位上加1,个位变0。如,506≈510、217≈220、428≈430。

  2、如果最高位是千位就看十位。

  十位是14就把十位和个位都写成0,百位、千位不变。例如:7046≈7000、 1837≈1800。如果十位是59就把十位、个位写成0,在百位上加1,千位再随百位变化而变化。例如:6080≈6100、9960≈10000。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学生将估算内化成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近似数》教学反思2

  近似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一个知识点教学是首先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大数比如我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学生都说不出准确的数,借此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来表达出一个事物的多少,这样就需要一个近似数来表示,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第二个知识点,近似数的求法上是重点,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借用例题来让学生重点体会到取近似值精确到哪一位上, 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并且知道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保留部分就不变、如果被摄取部分的首位数大于5或等于5,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加上1、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学生会写成99999,应该是1049999、这样的题目学生掌握不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四舍五入法、"

  课后综合我的教学设计有如下感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南京市小学的数量统计,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出示南京市在校小学生人数,引入近似数,让学生感知出大约的意义。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根据学生的体验刚刚揭示这一规则后,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我有不同意见!986可以近似于990也可以近似于1000或980。多好的体验!多好的发现!多好的解释!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硬性地让其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近似数》教学反思3

  《近似数》一课是教学的难点,原因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我在导入时就抓住生活:从我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引入新课。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加深认识 准确数与近似数。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但是在作业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求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4

  近似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微乎其微的知识点,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他们是否掌握至关重要,学没学好对学生以后的知识链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根据我对这一节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因素,全面理解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对应的设计一些题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自学和小组的讨论,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结合学生小学的基础,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近新课,在认真的自学中了解新课,在系统的联系中,掌握新知,在激烈的讨论中 ,提高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暴漏了一些问题:

  一,教学细节突出不够,因为把大部分时间放给了学生,对于学习主动自觉的学生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再跟着其他学生走。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去,对他们来说没有啥效果。

  二、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因为近似数是小学学习过的内容,我认为学生应该有比较深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四舍五入法保留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后来的展示过程中出现来很多的小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改进之处

  对于以上问题,显示出的不只是这一节的问题,而是平时的教学问题,我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即面向全体,又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学生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习,让学生不至于脱离轨道,越来越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的加强辅导,让他们稳步提高。


  《近似数》教学反思5

  《近似数》教学反思,今天区进修到我校进行调研听课,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近似数》。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对此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分2部分出现,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的提问形式呈现了学生例举自己所接触过的近似数。第二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体会到取近似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他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教材以“填一填、说一说”的形式出示了例题——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根据 “四舍五入”到不同的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要求求出148264的近似数。

  数学教研员李老师听了这节课。课后李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一番中肯之后,李老师提出了几点很有价值的建议。

  ①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结合孩子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设计问题,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乐于思考、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将直接课堂导入环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2组数据,想一想这2 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呢?”改为激趣式导入让学生自己说出所了解的近似数数据“谁知道全国人口大约有多少?南京长江大桥大约有多长?……”

  ②一个新的知识点从学习到掌握孩子们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四舍五入到十位约等于148260”的方法之后,应该出2、3道这样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内化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掌握知识。

  ③ 课堂上老师的评价很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老师要委婉的点评,让孩子感到虽然自己的想法错了,但自己积极动脑思考的行为却得到了老师的认同,同样值得高兴,会继续积极主动参加后面的学习。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回答错误时我评价的语气较直白生硬:“你说错了。”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学习自信心,不愿思考了。

  很高兴李老师能给予这样的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让我的课堂无懈可击。

  《近似数》教学反思6

  “近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习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近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近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习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似数》教学反思7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课本“近似数”一课中,有一道带星号的题是这样的“9□8765000≈10亿,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这个数的近似数于10亿?”教学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进行合作讨论,然后交流。结果,学生经过交流后,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大于或等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5、6、7、8、9。我立即追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二十几,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问:“写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许多个。”我马上接着说:“写也写不完的数在数学上有无数个”。这时我又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学生坚决而果断地说:“不一样,填5、6、7、8、9是正确的”。

  在完成第二道星号题9□8765000≈9亿时,就更有趣了。当我提出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有的学生说:“填比5小的数,只能填4、3、2、1、0”。这时有位学生神气活现地说:“还有—1、—2、—3、2、1、3、7等比5小的数,所以方框里填比5小的数是不正确的”。这位同学的回答超过了当前我们所学的整数范围内的数。看着这些聪明而又可爱的学生,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你们太棒了,真了不起,能找到哪么多比5小的数”。这时我问学生比5小的数究竟有多少个时,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比5小的数也有无数个”。“方框里应该填哪些数,同学们现在知道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方框里应填比5小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通过这堂练习课,使我深深地反思到: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张白纸,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法,不能仅靠简单的告知。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忍气吞声结果————数学知识,还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构建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还是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近似数》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关文章: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1-12

近似数评课稿01-21

近似数评课稿2篇02-06

近似数评课稿4篇01-22

《数的运算》教学反思09-17

《相反数》数学教学反思12-25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09-29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说课稿11-04

《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12-23

《数的运算》复习课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