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25 10:13: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开始,采用游戏导入,当学生从袋中摸出比较陌生的物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受了圆柱的特征,因而能准确地把它与学过的立体图形区别开。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

  第三,注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策略。

  教学中,充分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验证“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我们听到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第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为罐头厂家设计一个外包装。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但精彩中难免也会有些遗憾:一是,语言有时不太准确。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反思了本节课,我有了一点教学重建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2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了,利用课件出示长方形图片,并提现问题“由长方形你能想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由此联想到长方体,紧接着我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运动轨迹形成圆柱的过程。引导学生由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体会“面动成体”,并揭示课题:圆柱的认识。

  探究圆柱的特征时,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学生的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利用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由直观物体到抽象几何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则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通过自学教材、观察圆柱实物、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为了深化圆柱特征的认识,我还采用实物操作演示: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条边旋转。从运动的角度认识圆柱的特征。

  探究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特征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圆柱的特征出发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底面)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提出探究要求:

  (1)侧面和两个底面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动手实践操作进行验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微课《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的播放使学生知道了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圆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样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不同的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的有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计“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研究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3

  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学生看到的也很多,所以苟老师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展开图的研究,所以在教学时,苟老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苟老师发现来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

  苟老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从大家熟悉的实物引出圆柱的各部分的组成,通过动手去摸一摸手中的圆柱,再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知道圆柱各部分的特征是什么?

  苟老师认为苟老师在这节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转,而不是学生围绕教师在转,因为在备课时就想到学生发现的问题与预案中的教学顺序未必相同,所以当学生说发现了上下两个圆面是“相等”时,苟老师们就先研究两个底面,这时苟老师反问一句“你怎样证明这上下两个圆就是”完全相同“的吗?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探索的境界中,学生在课堂中能不能进行探究,关键还是要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证明了上下两个圆是”完全相同后。

  对于高的探究,因为高在圆柱中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高的无数条及高的存在是本节课的难点,苟老师围绕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基本能做出侧面上的高,所以苟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高让学生去思考高的特征,在研究完高时,苟老师反问一句“除了这些高以外,还有吗?”把学生再次带入探索的境界。关于圆柱侧面剪开的教学,苟老师做了一些处理。苟老师给学生准备的圆柱都是用一张长方形跟两个圆包装的,所以在打开时,学生的答案都是统一的,在这时苟老师出示了一个圆柱打开是平行四边形,反问“这是什么原因啊?”这样就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

  通过动手做,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真是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啊!这样就将教学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课的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单元的大头就是圆柱的认识。圆柱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打小就认识圆柱并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毋庸置疑,这样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好基础。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圆柱特征的认识和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我应该注意和反思这么几点:

  1、利用班班通中现成的资源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方面初步感受圆柱行物体的特征,另一方面控制老师多言或暗示的频率,学生会直接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

  2、圆柱特征的认识要全面,比如让学生说说对圆柱的感觉;借助圆柱体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亲自感受体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最后在学生感知、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集体的力量就小结出了圆柱的基本特征。

  3、借助烟囱解决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推导贯穿始终!具体操作为在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后,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烟囱侧面展开可能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然后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讨、互相交流。认识到了圆柱烟囱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圆柱烟囱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接着质疑问难,要想知道圆柱烟囱的侧面积,你有何高招?这样一个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趣味盎然的贯串首尾!对学生而言,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就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般亲切!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也一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敞亮感!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新知,突破难点、疑点,能解决实际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比如,我从圆柱模型拼成长方体入手,强调它们是等底等高长方体。由长方体体积公式V=Sh,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再通过学生的具体实际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从而探索出圆柱体积公式,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圆柱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比如,回顾上学期所学的圆的面积推导公式,从而理解圆柱的底面积与长方体底面积相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本节课中,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但我认为一节好课就非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吗?其实不然。当然,今天我在教学中,确实有许多的不足。比如,将圆柱体切割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分得越细,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倘若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或许效果更明显

  总之,今天教学中的不足,我会不断改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设计更精、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梯度问题,让他们在有限的时空内愉快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考,有以下几点反思:

  1、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从实物图形讲解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2、一节好的课,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先猜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猜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平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出色。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动手做实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7

  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图片显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再把圆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阶段,紧紧围绕新知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演示不直观。

  总之,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8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以触摸——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认知为线索,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这一活动。最初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圆柱的底、侧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初步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圆柱侧面展开这一重点,在学生试做的过程中得出,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事与愿违,几乎每组学生在做圆柱时,都是将纸在圆柱模型上围一圈得到侧面,再用模型的底画两个一样的圆作为圆柱的底,然后组合成圆柱。在做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不光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学习,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形式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9

  《圆柱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因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这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不断探索交流,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课堂的最后,合作制作一个储蓄罐。通过小组交流,理解了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后,在展开操作。同学们一起动手动脑,合作的去探索,去创造。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如同学们通过摸口袋中的物体后,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马上又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圆柱的基本特征。意图和思路都是正确的,但问题的提出不是很清晰和明确,给孩子们的发现带来了不便,发现什么呢?如果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改成“圆柱也有它的特征,看看谁能先发现它的特征?”就更加准确些了。

  又如,在同学们观察课件:把圆柱沿着其中的一条高展开后,形成了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马上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说出:长方形和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教学的实施不如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梳理思路再进行汇报,来得更好些等等。

  总之,我从这堂课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锻炼了自己,完善了自己,使我受益颇丰!

【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相关文章:

《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11-18

《10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1-17

数学10的认识教学反思08-10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12-16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11-11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范文12-23

认识水果教学反思范文12-23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03-28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6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