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24 16:54: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1

  一个民族的兴旺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上好科学课和开展好科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自行得出结论规律,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谈谈本人的一些反思和体会。

  1、依据学生的好奇心,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从中获得知识。

  对自然界的有些现象,学生经过亲身探究才能产生认识,才能提出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举措。

  亲身探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得到培养,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亲身探究,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批评性思维以及创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养。

  3、在探究活动中,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学课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做出决定。课堂上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4、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每一位科学课的老师都应有这个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同时,教师还可将有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使之有所发现,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2

  《听听声音》这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主要目的在于要引领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声音和感受声音的变化,意在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同时我将教材的内容做了个整合,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有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材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是一节课,不同的教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大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在《听听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声音的变化》的内容,以激起学生探究声音如何产生的欲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开课将课题“听听声音”改成倾听声音,并在整节课中贯穿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首先我创设了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达到我的教学目标。这节课中,我用音乐引入,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情不自禁地哼唱歌曲初步感知了声音,再通过倾听周围的声音和物体发出的声音,回忆和播放平时听到的声音几个活动,引领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游戏有效地激发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两次游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方向和远近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声音还有哪些变化,学生从游戏和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最后用专业的工具音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将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科学的认识。

  拓展环节,用音乐首尾呼应,利用水扬琴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有效地实现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并能有所发现,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在听辨音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只准备了我用的音叉,如果再上一次这课的话,我想多为学生准备好音叉,让他们亲自体验音叉的振动和变化,这样更加直观。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3

  通过这学年的教学与观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科学”是什么概念,这种情况完全是我们教师自身的原因,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认识自然科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动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材中的实验,学玩结合

  科学课中的实验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实验是我们教师上好一堂科学课的宝贵财富,关键是教师如何去深化和优化。学玩结合的实验带有一种游戏的性质,要做好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有效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在一起,延长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孩子从关心玩的过程发展到关注玩的结果中,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过渡,最终完成乐趣向智趣的转化。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和批评

  吃多了甜的,换换酸的口味,也许你会觉得酸也不错。以前的科学教学老是觉得批评太多,表扬太少。而现在又觉得科学课堂上的表扬似乎太多了,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这些夸奖的词有些冲昏了孩子的头脑。要想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有正面的表扬,又要有合理的批评。如果单采用过多的褒扬,孩子会感觉是“虚情假意”,就会对孩子经历失败后的重新奋起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可以采用“你还需要努力!”“你的认识还不够!”等评价用语。

  三、用名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名人的故事激发兴趣。其实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象哥白尼、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在他们身上有很多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兴趣的故事。这些可是一笔可观的人文资源。对激励孩子学科学,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四、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调动孩子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兴趣就象人的生命,假如孩子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才会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我们在对孩子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探索时要注意挖掘每个孩子的个性,时刻注重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4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样就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的一点点粗浅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5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第五课内容,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是紧密联系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接着我便出示了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消费者都是动物,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

  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争论着谁被谁吃,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解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不足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保证不拖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用了较长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不断地向老师求助,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预设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浪费了一些时间,在这里本可以不进行小组讨论,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节省一些时间,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在这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充分预设,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6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得认识。我想任何一节课只有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学环节精细化,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2-25

科学课件《解释》教学反思02-25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2-28

小学英语期末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2-28

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12-31

小学英语的教学反思12-31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2-16

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范文12-25

小学语文老舍《猫》教学反思范文11-16

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