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0 09:51: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听课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课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听课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听课的教学反思1

  本学期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在我们的期盼中来到了,11月22日这一天过的繁忙而又充实,经过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看到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课堂上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而我也在这次听课学习中反思、成长。

  董献国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第七课《小蝌蚪》,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董老师虽然年过半百,但是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课堂中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这节课虽然没有课件,教师的语言也很朴实,但是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美术课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能剪出小蝌蚪,又能画出池塘的画面,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学的开心快乐。

  中南路小学的屈文娟和张乃容两位老师,让我看到了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这两位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细心、耐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屈文娟老师上的是五年级的《家乡古建筑》一课,这节课是有难度的,既要欣赏了解东方建筑特色,还要用线描表现身边的古建筑,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素材,课堂中轻松引领学生欣赏东方古建筑,了解东方建筑的风格及特征,然后走进生活,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古建筑进行畅谈,教学环节中的分析导入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生活,再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的过程。线描的绘画难点就是老师运用两幅小范画进行分析,轻松的就突破了。

  张乃容老师上的是《红灯停绿灯行》一课,这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首先张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的情境活动,学生读儿歌,认识交通标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过马路的游戏,这个环节安排的好,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学生乐于尝试,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老师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努力去创造美。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美术课堂中教师既要轻松引领学生表现作品,更重要的要走进我们的生活,这样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就是让孩子们能学以致用。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的很有水平,人物、汽车都活灵活现,极大的辅助了教学,这一点特别让我佩服。

  归纳起来,三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三位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2、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们在三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生生、师生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3、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三位老师在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三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对这三节课的肤浅看法。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听课学习及讨论反思,我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这样的活动要多开展,作为一个教师,对自身的锻炼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听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听课的教学反思2

  在3月26日,一年级数学组迎来了督学的听课。我们认真准备,一起教研,迎接检查。课后,针对督导们提供的意见,积极思考,并反思改进我们的一些做法。

  首先,我们能够坚持一起教研,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工作同步,是利于我们的教学的,需要保持。先周备课,在上课的前一天再次细化教学准备,课后根据学情共同谈论作业布置的一些做法,也是很好的。

  其次,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互动不足。因为网络环境问题,为防止出现严重卡顿,很少连麦,导致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有时。课堂教学中会比较细,从而让学生练习的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决定这样做:

  课堂互动:让孩子发图片或是语形式,参与课堂,直接点名点评。对于参与频率高的孩子提出表扬,鼓励没有参与进来的孩子尽量参与直播互动,或课下作业私聊发给老师。由于两班联播网络还是很不稳定,暂时没有全员参与连麦,准备放到第4节答疑课尝试全员连麦,老师随意点名接通的方法互动。作业仍然以家校本点评为主,课前会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

  课堂效率:更加用心的备课,准确把握学情,提高课堂效率。重视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布置。争取在不增加任何一方压力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同时,抓住第4节答疑课,为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练习。

  再者,完善我们的评价机制,让师评,自评,促进学生自己更加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树立优秀学生和家长榜样,在班级内形成一个争做模范生的学风。

  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反思,争取进步。在不完美中反思,争取让课堂更加的完善,让学生发展的更好。

  听课的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会看图形表示几个几相加,了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倍”的概念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思考这节课有几个成功的地方:

  其一:能抓住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是填补师生间情感的空白,成为学习数学的积极因素。平时能在情感上与孩子们经常交流,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较喜欢的情绪,因此,适当的创设情境以后,学生就能较快的融入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也顺应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是能在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会说出“几个几”,充分让学生在感受——理解——实践的一系列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随着信息的交流,互相碰撞,让有着求异思维强烈的同学有了创新的知识基础和机会;再就是能在最喜欢获得老师表扬的适当时机给予鼓励,让成功者有喜悦的体验,让羡慕者得到效仿的榜样而激发自己。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小组竞赛获得星的情况,让学生说出各组之间得星数量的关系,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的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底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是“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本节课抓住“几个几可以用倍来表示,几倍也可以说成几个几”这一知识的灵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听课的教学反思4

  虽然学校的领导还没有给我们安排听,8月2日下午我们自发的进行了第一次听,听的形式我就不再一一的说了,就从我听了后自己的感想说起吧。

  我听得是8年级2班的语,这节讲的并不是新,而是7年级下册的期末测试卷,李老师告诉我们新要从下个星期才开,现在学生才刚刚开学,学习的心思还都没有收回,通过讲试题的形式,让她们自己把心思收回,我从学生们手里借了一份试题卷,看了看试题内容,大部分的侧重点还是字词,读音,背诵,学常识以及古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这些都是本内容的最基本知识点,卷子里的阅读理解也都是了解句子的感情色彩,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目的,从这张试卷中,更多的让我了解到,在自己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侧重点还是基于本的基础知识。

  李老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方式值得我们实习生所借鉴,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侧重于教授学生一些实际能力,分小组讨论是让他们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把整个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整个堂显得活灵活现,李老师进行分组的方式进行授,让每个小组回答的难易问题的程度不同,实施这种分层教学,主要是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学习,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自信点,整个堂同学们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师生互动自然和谐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体会到在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的给同学讲,要把传统的模式变换为新颖的授方式,让学生们自主的完成堂的任务。

  第一次的听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学习到了在不同的`学习制度,化氛围的情况下,让我们把堂交给学生,让她们自己明白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层面是什么样的,在以后我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让我明白了我教学的侧重点要注意什么。

  听课的教学反思5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教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单有效的教学过程。听了这节课后,有以下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教者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画线段,教者让学生去画1厘米、3厘米、9米的线段,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在画图中认识到比例尺的重要性,也能体会到比例尺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2、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上呈现的情景是现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提出的问题也具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抽象概括数学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设计意图是突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归纳出缩小的比例尺和放大的比例尺后,并概括出求比例尺时注意点。

  3、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因此教者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1000、1:10、1:1、2: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数学知识时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用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激情带动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听课的教学反思6

  第五周,我参加了我校开展的优质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受益匪浅。也感觉到了自己上课过程中的不足,其中师生交流是最大的弱点。在听课过程中,李老师很注重这一点,师生交流包括两个阶段,在学生的探究、学习阶段,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予适度的启发、提示,但切忌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知识的综合、提高阶段,针对集中性的难点,教师需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是教学理论,但是想要做好却很难,在讲课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因为担心卡壳,影响教学进度,干脆把答案告诉大家,难点是过去了,但我却不清楚学生掌握的情况,更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在今后还得多加注意,把课堂适度的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突出一个讲字,学生的学习突出一个听字。要想把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用有所侧重的导来代替以往的面面俱到的讲。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才是提高教学成绩最好的方法吧。

  听课的教学反思7

  今天上午四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做了一节年级组的公开课。因为她是县骨干教师所以我慕名而去倾听希望从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因为我没上四年级的课,所以,对教材我不太熟悉,但是,通过听课,大概知道本文是讲述有关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么一篇文章。

  课文的倒入是以一则公益广告引入的,非常生动。但是,之后,所有的课件都以摆设的形式出现。非常遗憾!平时上公开课学校都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得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使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充分的调动起来使课更加的精彩与生动。但是难道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使用是一种摆设吗?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非常重要,这节课,教师一引入课文,学生读了一遍书后,教师马上问:读了书后,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下为什么感动。一整节课,这个问题牵引了整堂课,学生非常的被动,个个都呆坐着,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老师非常的焦急,在讲台上一个劲的说:“你们太静了,平时上课你们很活跃呀!今天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呢?”虽然老师一个劲的说,可是学生依然答不上来。老师只好自问自答了。

  课改后,很多的教案都以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我们本地区的孩子,我曾经就以这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学,结果上不下去。我认为,教师还不如结合课文内容,有重点的向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重点就很自然的呈现出来了。

【听课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相关文章:

教学:英语听课后记01-19

《村居》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02-24

《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3

《对韵歌》听课记录及反思09-16

师徒听课活动的听课记录01-24

《陀螺》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3

寒号鸟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通用12篇)12-13

风筝教学反思(通用8篇)03-11

教学反思模板(通用26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