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16 13:32: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毅探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篇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 在本文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听录音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观察人物的神情动作,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

  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节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做作业和看电视”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本节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练习,学生学得扎实,也充满着浓浓浓的语文味。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2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体会陈毅的一片孝心。

  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他急急忙忙赶回家,回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学生找到了这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让学生仔细读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来谈,如:“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陈毅一心想着自己的母亲,他是多么关心母亲啊!”“陈毅拉着母亲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他是多么担心他的母亲啊!”这时我再让学生观察挂图,看看母亲脸上的表情,想想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她会说些什么。图画上陈毅的母亲一脸笑容,一看就知道她是多么高兴,多么幸福啊!此时我让学生演一演,孩子们的表演生动传神,陈毅嘘寒问暖,非常关心母亲,一片孝心表演得淋漓尽致,母亲满面笑容地看着陈毅,连连说着好。看了孩子们的表演,我知道陈毅的孝心已经打动了他们,孝敬母亲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了。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3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4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黑板,让学生比较“陈毅知道后,赶回故乡看望”和“陈毅知道后,回到故乡看望”这两句话的不同。学生回答,一句话中有“赶”,一句话中没有,然后我在顺势提问:那句话更好一些呢?学生齐声回答第一句。我又顺势提问,为什么?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教学第二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我又让学生比较“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和“回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这两句话的不同,有了前一小节的比较,很显然这一环节并不能难倒学生。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学生说“一……就……”表现出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我又顺势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接着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5

  《陈毅探母》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陈毅得知母亲病了,赶回故乡探望,他细心地询问病情,和母亲谈家常,还帮母亲洗衣服,课文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孝顺、热爱之情。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而已。陌生就会产生距离,确实,学生对此感兴趣的也不多。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来,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来感悟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赶”、第二自然段中的“细心地询问病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第三自然段中的“应该”等词句都表现了陈毅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我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当时,陈毅的母亲因为重病常常小便失禁,陈毅回到老家洗的就是母亲换下的被尿湿的裤子。学生听了正想要笑的时候,我一脸严肃地说:“老师被陈毅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在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被感染了,读得有滋有味。

  联系图画,展开想象,说说陈毅会怎样“细心地询问病情”,通过这样的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充分体会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是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来组织本课教学的`。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牢记伟人,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6

  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我在教学时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一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我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的,还有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总之,让学生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7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精讲第一自然段时,我在范读时故意漏掉“赶”字,学生立刻产生了质疑,然后我在顺势提问:为什么“赶”这个字不能少?从“赶”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一“字”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能说出陈毅很着急,也能体会出陈毅元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这个教学环节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隐埋于文字中的情感,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同时对之后的深入、细化地感知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第二节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陈毅为母亲做了几件事?学生通过自读,能归纳出“询问病情”和“洗衣服”两件事。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1)让学生先演演“一……就……”,请了几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动作快的那组,再让学生说说,陈毅元帅到了家没吃饭,没休息,而是立即来到母亲床前,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即体会到了陈毅元帅的那种急切心情,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以“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的比较精彩。

  (2)我让他们想像一下,陈毅可能会怎么询问病情?不少孩子说的声情并茂:“娘,您的身体好点了吗?”“娘,您哪儿不舒服啊?”“娘,还有没有哪里疼啊?”……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练说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在“洗衣服”这一件事情上,我抓住了“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说话。先让他们知道,洗衣服和谈家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让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形,再联系实际,你的爸爸有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衣服,进一步体会陈毅元帅对母亲的那份爱。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情也是可以同时做的?学生马上就知道“我一边走路,一边背诵课文”是可以的,而“一边说话,一边唱歌”是不行的。从而让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8

  本课教学在细读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赶回”一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之情。结合前一课的《奶奶的白发》中学生的体会:“父母无论多忙,身在何处,只要接到自己在学校不舒服的电话,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学校。”与自己的亲身感受相结合,体会陈毅元帅的焦急、孝敬之情。

  针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么想:低年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理解生字词来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陈毅”、“元帅”、“母亲”、“故乡”都是生字词,其中,“元帅”、“故乡”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此可结合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元帅”是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说明陈毅的地位很高,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故乡”就是自己的家乡,陈毅元帅平时日理万机,工作很忙,但一听说母亲生病了,就连忙赶回故乡探望,说明陈毅的焦虑与孝敬之心,水到渠成,也帮助学生理解了生字词,事半功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9

  师:(出示句子:他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请小朋友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陈毅做了几件事情?

  生:他一共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洗衣服,一件是跟母亲谈家常。(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这两件事情是做好了一件,再做另一件的吗?

  生:不是的,两件事情是同时做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两件事情是一起做的。

  生:从“一边……一边……”看出来的。

  师:你说得很正确,如果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完成,我们就用“一边……一边……”把它们连起来。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两件事情可以一起做的呢?

  生: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和我说话。

  师:你能模仿书上的句子来说,真不错。

  生: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说话。

  师::你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很棒!

  生: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老师说过做事情要专心,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会做错的。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一心不能两用,要真这么做,那你的作业肯定会错误百出。想想看,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生:晚上,我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师:你妈妈的手真巧。你能说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很厉害!

  生:布谷鸟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

  生: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我讲故事。

  ……

  反思:

  这个片段是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启发学生去发现:两个“一边”连用,所做的两件事情必须要“同时进行”。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开始学生说的只局限于自己做的事情,正想提醒学生说点不一样的,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妈妈,我及时评价:你能和别的小朋友说不一样的,很厉害。就这么一句评价,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大拓展了说话的面。

  另外,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是这个片段中的一个亮点。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抓住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说说“做作业和看电视”两件事情一起做好不好?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1

  《陈毅探母》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以现在一年级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此我前一天就布置孩子预习课文,要求孩子把课文读熟。在课堂上,我利用反复朗读,抓住“赶”、“一……就”、“细心地询问”,让学生体会陈毅迫切想见到母亲的心情。接着,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

  在本课教学时,有个内容是让孩子用 “一边……一边……”造句。我把这个环节渗透到课文理解中,“陈毅是不是洗完衣服再和母亲谈家常的?”“不是。”“那这两件事是……”“同时做的”“所以当两件事同时做,我们可以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谁能学着说一说?”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我正好抓住这一个机会,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看起来可以同时做,但一心两用是做不好事情的。

  除了让孩子用 “一边……一边”造句,我还让孩子们试着用“一……就”造句。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一回家,就写作业。”许多孩子也纷纷效仿:我一回家就玩小汽车。我一回家就画画。我一回家就看书……为了能让孩子们的思维打开的更广,我试着让孩子们照着样子填空:

  例:春天一到,花儿就开了。

  夏天一到,( )。

  秋天一到,( )。

  冬天一到,( )。

  孩子们纷纷说道:夏天一到,树上的知了就叫了。…… 秋天一到,枫叶就开始变红了。……冬天一到,西北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

  下课铃响,孩子们意犹未尽。我想,除了本文所蕴含的深厚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反复朗读下,被一一挖掘出来了,本课要求会熟练运用的“一……就”、“一边……一边”造句,孩子们也都会掌握了。而且,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2

  这节课由于课堂上随机变动,有些环节我没有按照教案上。但是起到的效果确实出乎意料地好,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知识。

  【学生字忆故事】

  在教学生字时,孩子们如以往一样读、识、记,当认识“床”字,我随口激情朗诵:“床前明月光……”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随声附和:“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后我可真是抛砖引出了美玉,带有生字的古诗从孩子们口中倾泻而出。当认识“少”时,孩子们便脱口而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认识“故”,则吟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果孩子们识字兴致高涨。

  【开火车造句】

  出乎意料的是当用“……一……就……”造句这一要求提出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有的孩子认真思考后也不会造这个句,有的孩子一听用这个词造句,干脆不想,大部分孩子无精打采。我根据生活实践举了两个例子,这时邓天玥试探着举起小手,我赶紧请她回答,她说:“放学后我一回到家里,就赶紧写作业。”我很兴奋,她这个句子造得多好呀,我为她鼓起掌来,还不住地夸奖她:“从邓天玥造的句子就能看出,她是一位爱学习的好孩子,回家就写作业,这习惯真好!”孩子们一听掌声更热烈了,我灵机一动说:“今天我们这辆造句的火车终于开起来了,现在邓天玥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占据的火车头的位置,下面看哪位小朋友占据第一节车厢?”孩子们一听眼睛瞪起来了,腰板挺起来了,都开始冥思苦想,接下来四个孩子都是模仿邓天玥造的句子说:“我一回到家里就……”我又引导孩子们拓宽思维,造有个性的句子,我说:“谁能说出与他们前几节车厢不一样的句子?”“我一下课就到操场上玩。”“我一有空就画画。”“嗯!现在我们这两火车颜色更多了,更加漂亮了,看谁的句子能让它更加多彩?”于是包罗万象的用“一……就……”造的句子从孩子们口里流淌出来,一发不可收拾。由于时间关系,当我宣布:“这列火车已经到达终点。”时,孩子们还迟迟不愿放下高高举起的小手。

  【朗读对话演绎真情】

  这篇课文陈毅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是最感人也是教学重点内容,备课时我采取学生间分角色朗读,可是教学时情形所致,我演起陈毅的母亲,随机指名孩子演陈毅。我请一个孩子站起来,笑容可掬地冲着他说:“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孩子则看着幻灯片说:“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洗衣服,是应该的呀!”这个孩子声情并茂,我赞扬道:“嗯,真懂事,这个儿子我要!”孩子们一听都乐了,和我对话朗读的兴致更起劲了,当我叫到第三个孩子时,当他朗读完,我有些惋惜地说:“这儿子的话我喜欢听可惜的是你有点没有礼貌,和妈妈说话时应该看着我的眼睛呀!”聪明的孩子明白了,要想成为我喜欢的孩子,得把这段背下来了。当我叫到邹抒航时,她眼睛深情地看着我,小脑袋配合她的恰当的语气轻微摆动,俨然一个小陈毅在妈妈面前深情告白,听她朗诵完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一边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一边亲了她的额头。孩子们一见哗然,纷纷争着要和我对话。于是我们演绎了一场母子(女)情,就连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也雀跃起来,原来老师的拥抱这么有魔力。这节课孩子们是快乐的。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3

  《陈毅探母》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我从题目入手,理解“探”,就是“看望”,陈毅如何看望母亲的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文中寻找答案,有同学找到了“赶回”,从这个词可以知道陈毅回家心切,没耽搁一点时间,他虽然公务繁忙,但当知道母亲生病后,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赶回家里看望,可见母亲在他心中是多么的重要;有同学找到了“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从“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我们可以知道陈毅非常关心母亲;有同学找到了“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盆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从“打来”、“一边……一边……”体会出陈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陈毅对母亲深深的关切之心后,再去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4

  《陈毅探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千里迢迢赶来探望生病的母亲,表现了陈毅元帅孝敬母亲的深厚情意,令人敬佩不已。陈毅元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长辈的道理。教学本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而且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正如古语所说:“书读白遍,其意自现。”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看,反复地朗读便于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情与理。

  其次,在接下来的文章讲解过程中,我打破了逐字逐句讲解的固有方式,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感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当老师的教学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兴奋,说的答案案很深刻。比如有学生提到“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这一句中,“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表现出了陈毅对母亲的关心。深藏于文字中的情感就在反复朗读下,被孩子们一一挖掘出来了,整个教学过程颇为轻松。

  接着,注意抓住文本空白处,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语文知识的训练,如:陈毅元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可能回说些什么?陈毅洗衣服,为什么还要和母亲谈家常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陈毅元帅是怕母亲孤单,聊聊家常,表现了他从感情上关心老人。然后,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口头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一边”连用,必须是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从而懂得了我们也要做个像陈毅一样孝敬长辈的人!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

  《陈毅探母》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这篇课文对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课文十分典型,文内有不少关键的字词,不仅可以教会孩子通过分析字词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次有效的尝试、重要的过渡。我是这样做的:

  一、品词析句,注重朗读,体会陈毅的孝顺,激发敬仰。

  课文通过一些词语、句子,突出了陈毅的孝顺,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如:当陈毅得知母亲生病了,课文通过“赶回”一词,反映了陈毅急于看望母亲的迫切心情;一进家门,课文通过“一……就……、拉着、仔细地询问”突出陈毅对母亲病情的关心;询问完病情,课文通过“一边……一边……”体现了陈毅与母亲之间的浓浓深情;等等。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小黑板相机出示了有关句子,以问题引路,让孩子带着思考品读,继而找到这些关键词句,辅助朗读,用心体会,逐步感悟陈毅的孝顺,激发孩子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中是经常用的,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熟练,比较快地找准了关键词语,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句子比较这样一个环节,更是让我看到了他们品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我先用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我先让孩子们读熟这句话,然后说:“俞老师把这句话缩减了一下,瞧--”用小黑板出示了缩减后的句子:“到家后,陈毅来到母亲床前,询问病情。”让孩子们比较一下,哪句话好?孩子们一读反应挺快,都说课文中的这句话好。我问为什么?起先有些孩子比较茫然,我点拨了一下:“你们仔细瞧瞧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少了哪些词?”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纷纷举手告诉我少了什么词,我在这些词上加上了小黑点。我又问:“为什么少了这些词就不好了呢?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呢?”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终于感悟到了这些词能充分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关心。

  孩子们在进步着,他们慢慢地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开始敏感,慢慢地能透过词句学会体会了,我感到欣喜!

  二、注重表达,联系生活,感悟父母的关爱,升华情感。

  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我及时穿插了表达训练,用例句导航的方式,由扶到放,让孩子们学会模仿句中的词表达。比如让孩子用“一……就……”、“一边……一边……”等说话。同时,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关注自己的家庭,尝试着用亲人、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表达,在拓宽他们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努力发掘生活中更多的亲情的事例,感悟父母的恩情,进而懂得报恩的重要。

  孩子们的表达:

  早晨我一起床,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

  妈妈一看见我回来,就开始烧晚饭,说烧早了会凉掉。

  爸爸一边烧晚饭,一边给我检查作业。

  我生病了,外婆一边给我敷毛巾,一边给我讲故事。

  ……

  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和子女是骨肉之情,父母对自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们要像陈毅爷爷一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报答父母的恩情。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在学习上要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在生活上要多给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总之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让父母那么操心。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陈毅探母说课稿11-02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潜水员探宝》09-23

《短歌行》基本教学探议09-23

九母滩随笔07-19

母 亲_650字02-22

祭母文悼词09-23

感动母情节_650字01-25

沉香救母原文欣赏12-14

泰戈尔关于母的诗歌08-18

悼词参考:祭母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