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08 10:44: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就象学语文一样要会读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识字。学生要会唱简谱,同样先要学识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听觉训练入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级学生唱,《星星和灯光》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编成一些旋律小片断让学生练唱,唱熟这些片断旋律后,把这些片断与歌曲旋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同学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和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同学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同学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同学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同学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同学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同学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同学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同学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同学放下心理负担,让同学先唱唱歌,用自身的声音去表示音乐,从而激发同学的兴趣,让同学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绩”的,而且有表示自我的空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发明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发明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同学发挥发明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身的成绩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同学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示能力、鉴赏能力、发明能力。让每个小朋友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发明。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一、教学中的亮点

  1、对于音乐创作背景的渗透。本堂课我个人认为教学比较成功的部分是可以将整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历史背景很好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很多教学都会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一定的历史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成功的转化为学生能够吸收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甚至在欣赏之前就能掌握作曲者的创作意图。

  2、指导学生对于音乐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的渗透。本堂课主要通过欣赏《伏尔加河纤夫》的静态油画,通过老师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个动态的伏尔加河纤夫,通过描述再结合音乐要素,将音乐创作的基本模式固定下来并与作曲家的音乐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创作的需要。

  二、不足之处

  1、导入部分:

  在“分别听辨三个音乐片段,区分其人声类别和特点”的环节上,我将三个片段分开来听,而且是按照高中低音来排列的,所以学生就会从中“找窍门”,听了第一个,也就知道后面两个是什么人声类别了。所以,这里应该将三个片段顺序打乱,并且在全部听完之后再要求学生分辨类别和总结特点,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2、新课部分:

  这堂课是欣赏课,但我在课堂中讲解的部分还是太多,语言也不够简练,导致让学生听、感受的部分过少。

  3、知识拓展部分:

  “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是教学应注意的重点,但我在这节课中只运用了朗诵这一种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这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行创作表演形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组别,帮助和引导他们创作作品等等。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部分,除了要总结一节课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应给予学生适当肯定性的评价,以带来激励的后动效应。但在这节课中我只总结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忽略了对他们及时和肯定的评价,这让他们在课堂中的加分评比环节成了虚设。以后的课堂中应更注重课堂小结,讲究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这节课我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和锻炼,能够有所提高。谢谢!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也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音乐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首先这首歌曲的歌名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歌名很美。童心是小鸟这个歌名就把学生的心灵比作是小鸟一样纯洁,美丽,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地怀抱中一样快乐、自在。我在一开始上课就创设一种愉快、欢乐的教学情境,就让学生做〈〈幸福拍手歌〉〉的律动。并且我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学生立刻感受到我的亲切,感受到非常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接着我又引出快乐使者——小鸟进行了发声练习。又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丽画面并让学生讨论学生的童年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童年趣事。学生兴奋地讨论起这个话题。这样就引出了新课的课题——童心是小鸟。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在新歌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和学生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多说多唱,以鼓励性的话语、和蔼可亲的面孔激励学生,使音乐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唱了这首歌曲。接着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好动的,我就利用这个性格特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歌表演,启发学生即兴创编动作,一开始我只叫了几个学生上台来表演,最后我就启发全班学生一起起立进行表演,让他们积极、有兴趣的全体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学生很高兴的离开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我也很轻松地结束了这节音乐课。

  上完这节音乐课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师的爱投入给了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提问的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在音乐声中主动去感受快乐、感受美。另外我还应多引导学生唱出动听的声音。总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学习,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1、 用故事去引发想象。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特别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时让学生说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

  2、 用表演激起情感体验。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

  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

  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唱的很有表情,把小猫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今天这节课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模仿动物来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 探索过程有浅入深,环环相扣。要使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探索,教师必须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设计。

  5、教师语言的引导。教学过程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语言的引导是致关重要的。在探索过程中,除了让教师自己来说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的方式从中来体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很喜欢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编写是在原来歌曲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了(卡农式)!学生比较的陌生。于是,我就顺势把歌曲的两个声部变成了“两只老虎”,请学生来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当第二只老虎,让学生听,找一找这两只老虎有什么区别,学生听了几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与我合作,从扮演简单的第一只老虎开始,然后逐渐让他们也来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学生来扮演全部的角色,就这样慢慢的学会了歌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的。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小红帽》是童话故事这一课中的一首歌曲,曲调流畅、活跃。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首歌曲。本次课“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生动、形象的情境过程中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学生有好奇、爱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示童话王国,通过在童话王国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动画、闯关,看故事、模仿动作等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并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以边听音乐边讲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听音乐,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因为之前多次听了旋律,所以能较快的学会歌曲。在学会歌曲后我设计了给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是他们的小眼睛里却分明流露出无限向往,于是我先让踊跃的学生上台表演,而对于没有勇气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同学们都很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中,能用简单的动作去感受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给予积极,鼓励的评价,在听音乐和个别同学表演时能引导学生用拍手等动作配合,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中充满音乐。通过综合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中隐含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课有些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如在教学中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击鼓传红帽等)对歌曲的演唱进行验收,让个别同学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识谱唱谱并不是二年级的掌握范围内的,我在教唱整个歌谱时,学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选择一两句来教的话,学生可能会掌握的更好。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清晨》这首歌是一首校园歌曲,曲风清新,也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歌曲,让人一听就觉得耳目一新,越听越愿意听,越唱越愿意唱。我第一次听完这首歌曲也就喜欢上了它,这首歌曲的节奏简单,学生们掌握得很快,不用我再多教,歌词虽然说有三段,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了,刚刚学完这首歌曲,学生们都很喜欢唱,而且每次唱的时候都十分的投入。

  但是在歌曲的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2221|7712|1—和第四乐句2221|7771|2—这两个乐句的尾音不同,学生们很经常唱错掉,所以我就将这两个乐句单独拿出来让学生找不同,并且让学生反复练习,经过这两个环节之后,当学生唱到这两个地方时都会特别的注意,犯错的同学也变少了,都能将这两句的不同掌握好了。

  等到全班都将歌曲唱的差不多了,我就采取男女生分开来唱,女生唱一段,男生唱一段,然后再全班合起来唱,全班唱的时候我觉得大家都唱得很好,特别是女孩子,十分积极,感情也都有唱出来。但是分开来唱之后我就发现男生没有女生积极,可能是五年级的男生比较害羞,都不敢大声唱出来,我所说的感情处理也都没有做出来,所以我一直鼓励男生们要大胆,不要拘束,通过和男生们朋友般的交流之后,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偶像”包袱,瞬间变成“实力派歌手”,男生们认真唱起来并不比女生差,反而更有韵味,我就跟他们说“许老师瞬间就成了你们男生的“粉丝”了!”听完之后大家都乐了,唱起来也更有感情了。

  扩展乐器伴奏部分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了,因为可以拿着打击节奏自己为歌曲配伴奏,学生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的,而且现在都懂得与同学之间合作,拿不同的乐器打不同的节奏,但是配起来都很和谐,而且使歌曲也更加动听了。现在我就是有个困惑:在配伴奏这个环节,没法每个人都有乐器,没拿到乐器的同学要帮有拿乐器的同学伴唱,但是他们往往都提不起兴趣来唱,可能因为我没能让他们也拿上乐器吧,那我应该怎么让这些没拿乐器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呢?我想我应该会在课堂上寻找出这个答案吧,我也会更加努力的,争取让五年级的“大朋友们”继续持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快乐的舞蹈》是一堂综合性很强的一节内容,课中牵涉到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体验,然而他又是一堂美术课。是通过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对舞蹈的体验,感受舞蹈给人们所带来的快乐,用画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在这节课之前,我对教材和课标作了详细的阅读,由于是低年级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尽量把握深入浅出的原则,对学生重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培养。故而课前准备,我找了大量有关舞蹈的图片及视频。在图片上,我力求找到清晰唯美的照片。如杨丽萍的《雀之灵》;还有一些表演性比较强的体操舞蹈,群舞《千手观音》等等。然而,我发现这些图片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孩子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是建立在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审美趣味上。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这些照片并没有“来电”的感觉。

  那么这个时候,我在想必须得改变思路,重新找一些图片,找一些接近他们的生活和年龄接近的一些图片。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环节。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学生的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一个方式进行引导。这节课除了对音乐的欣赏对舞蹈的体验,最后要回到主题。得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那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其难点,主要在于对人物动态的表现和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于是,在对重难点的土坡上,我采用模仿舞蹈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其加深印象。然后用画笔将舞蹈动态表现出来。这个练习是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也是为下一步做好准备。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些相关舞蹈方面的画作。对比自己的画,跟范画相比找出自己的画面所缺少的内容将其完成。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认为思路和方法是清晰的。从课堂效果来看我发现有一个重大不足。孩子们在体验舞蹈的快乐这个环节中做得不够。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虽然画面相对完整了,但是没有做到百花齐放。从孩子们得年龄和思维乃至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和所见所闻来看,他们的作品应该要各有个性。

  所以这堂课后来我进一步的思考:教学不是一味地让孩子们看,看图看画。重在让其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去悟,感悟和领悟。在画法上也不要作过多的要求。强调基本原则便行。对于孩子们来说,画无定法。或许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的单纯画出来的东西正是原汁原味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原始的美。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同组谢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曲调诙谐、欢快,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一听旋律就非常喜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下滑音、升记号的唱法,感受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并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谢华老师采取了一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以听为主感受新疆风格歌曲

  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而且歌曲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谢华老师以观看电影片段《阿凡提》导入,吸引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采用以聆听、欣赏为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反复聆听中也加入了不同的元素。

  二、倡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这首歌曲比较难学,中间有很多的知识点。包括升号,下滑音等等。面对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学生都不怎么有兴趣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升记号,谢华老师做出了记号楼梯和钢琴对比聆听引出升记号的学习,学生们很快记住了“#”记号,谢华老师又加上了新疆舞蹈跺脚的动作,既加了趣味,又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的高,效果非常好!

  三、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谢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上课过程中不够关注学生的演唱,当碰到音没唱准、或者节奏还不对时,就应该停下来,马上进行修正,使得大部分同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时间分配上还是出现了问题,导入时间过长,可播放简短的视频,乐理知识不用过多讲解,主要放在学唱上,这样效果会更好。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即所谓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音乐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一、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新课程从实际出发,并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即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第一单元中设计了“好朋友”的主题。在“游戏”单元中,创设多样的“玩法”,挖掘“一起玩”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无从谈起。在音乐课程的教学总,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新课程中《让我们手拉手》、《一对好朋友》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

  三、通过多学科的整和,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会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例如,一位语言朗读能力很强而音乐能力平平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可能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热情也不高,但在语文课参加配乐朗读却非常积极,学习的效果也相当的不错。有些在音乐上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可能在对其他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加强对那些学科的兴趣。在各科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表达各种情绪,使人得到放松。从而使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和,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音乐记录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音乐和文化的连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人情各不相同。音乐教学通过观看或聆听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如在“过新年”的设计中,可在聆听和感受《小拜年》、《窗花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不同地区过年的情景,在结合花鼓调《小拜年》播放录象,了解剪窗花、写春联、帖门福、扭秧歌等相关风俗,让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无穷情趣,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

  五、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多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的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艺术教育的任务和使命便理所当然的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因此,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歌曲《绿色的歌谣》,曲风清新自然、旋律优美流畅。第一乐段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第二乐段借助第一乐段的节奏加以延续,使歌曲的意境豁然开朗,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绿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

  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并能完整的唱下来;熟练掌握休止符的节奏型,能正确的演唱歌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动员大家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

  本课教学活动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走进音乐。开始我就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我创编了一些非常简单的动作,学生一看就能跟着模仿,而且个个跳得都挺起劲的。第一段拍拍手、第二段

  跺跺脚、第三段挤挤眼、第四段耸耸肩。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直接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世界里。

  第二个环节是游戏激趣,解决难点。也就是节奏练习,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这几条节奏是歌曲中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用不同方试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齐读等),熟练掌握了歌曲的难点部分,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孩子们学起歌曲来会容易些。也可以让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位一起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节奏感,也培养了他们的身体谐调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三个环节是审美体验,表现音乐。我用一句----“让我们一起走进绿色的世界,感受音乐。”引入新歌学习环节,充分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读歌词。在理解歌曲基础上学唱歌曲,在学习过程中找难点,解决难点,使学生不仅能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更能有感情地演唱。让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及表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也顺利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个环节是情感的延伸。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最后用号召性的口吻倡导同学们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真正达到本课的教育目的。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师运用一点带有叙述性的语言,强调感情的构造,让学生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音乐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走进音乐;游戏激趣,解决难点:审美体验,表现音乐;情感的延伸,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激励下自主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育教学任务。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乐出于思,重于情。教出于爱,重于导。

  素质培养是新课标的重点,音乐的思导突出,特色鲜明,更能够唤出师生的双边互动。

  40分钟课间是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即使交流也分主副,所以学居然为主,导为副。音乐的简单而多样化给学生的学起了主流性的因素,让他们听来容易学来轻松,素质培养自然也就不难的达成了。说反思我谈不上什么,可在音乐课上跟学生一起玩还真是一种乐趣,所以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一些经历。

  一、 思想交流

  “你们今天想学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彼此张望,显然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许久,角落里的一位同学举手,当然还带点害羞,好象还在担心什么?“XX同学请说”。“老师,我很想出去玩。”刚说完,教室里“哈哈哈哈”欢呼声一片,其实也不是什么欢呼声,是同学们在嘲笑这同学,边笑边看着他红红的脸蛋,然后回过头期盼地注视着我,等待着我给他们带来的福音。当然,音乐老师嘛三句不离本行,玩是可以玩,但不能够离开音乐呀。好在新课标的音乐内容丰富,让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都玩得开心、实在。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就是利用简单的对话,勾画出他们那童真的心声罢了。

  二、活动交流

  “大家想怎么玩?”音乐该唱的唱了,该听了也听了,当然接下来就是玩的时间,这也是他们早就想知道的,想要的。那么,是不是我来安排他们玩呢?不行呀,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才对呀。显然,他们的玩法还挺多的,可也不能够离开时间呀,这是前提条件。时间就是要用音乐来控制的。提议时间到,最后还是我来做裁判,决定他们的游戏规则。此时的我真可怜,成了个配角,只好眼睁睁看他们玩,哎!当裁判员真不是滋味,下次肯定要选个可以参加的项目。这也许是新课标故意安排的吧!

  三、音乐交流

  “音乐好玩吗?”当然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了,可他们又知道什么呢,听他们怎么说。“老师,他耍赖,我本比他快的······”其实他不知道他的节奏非常准确,另外的他是错误的。“老师,我差点断气了他还不停,再来一次我肯定比他久。”哦,这是在比赛音的长短。“老师,我上下楼梯老走错,还有一些太高了我不敢跳。”天呀,他们比赛跳楼呀,当然不敢跳!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一、拍节奏法。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平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方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音乐老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我的心弦被拨动了。我马上记下了这句话。又有一天,我偶然从朋友处借到了一本书《我的爱我的自由》(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 .邓肯自传)。细细阅读后,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她的一颗心里,不仅装着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对自身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传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装着对生命、死亡、永恒的无限思考,装着对人类的博大宽广的爱。在读完书后,我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邓肯曾说了一段话:?世界上最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儿童。

  如果一切事情从孩子做起,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美妙的音乐,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这不是很伟大的工作吗?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爱音乐,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总有一天,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新课程下人文精神的培养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02-1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3-0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2-1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2-1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2-15

小学音乐老师个人教学反思简短02-15

音乐《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03-31

音乐动物说话教学反思12-25

音乐《好朋友》教学反思12-23

《小骆驼》音乐教学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