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学反思

时间:2020-12-23 17:00: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广射虎》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精选5篇)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1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我紧扣本课教学目标,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将军,通过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中还存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如:在学习、理解李广射虎的动作“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时,可采用了学生动作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表演一下子就体会了李广动作的熟练,从而掌握了重点。学生朗读拖拉,应相机教会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2

  苏教版第六册第8课《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文章通过描绘卢纶的《塞下曲》一诗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诗的后两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课文对诗末句对应的描述是“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课文作者把“没在石棱中”解释为“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从表现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来说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如果要帮助学生理解原诗却不妥当。“石棱”的“棱”在新华字典上有两个解释:一是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接连的部分;二是物体表面上的条状突起:如瓦棱。诗中的“棱”字显然应取第一种解释,是石头的面与面的相交处,国画中有山石纹理一说,这里的石棱就相当于山石的纹理处。

  当堂教学时,我直觉地感到文中的解释不妥,因为一支靠人力射出的箭硬生生没入顽石中且使训练有素的将士也拔不出来,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描写,不是流传有绪的历史故事。当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读书一定要有敢于怀疑的精神,书上说箭深深地扎进石头我觉得不妥,我们把它改成石缝吧(因为我怕学生不理解什么才是石头面与面的相交处),学生很支持我,就按我的改法把句子重读了一遍。

  课后,我再细细一想,才感到我的改法比原文还差,如果是“石缝”则必然有大有小,且李广即使射进很小的石缝也让人感到少了几分神力。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课文的句子改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棱里”,然后老师再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何谓“石棱”,它与“石缝”有何不同。这样既未改变诗句的原意,又让学生多积累了一个很有用的词--石棱,它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了石头某一部分的位置,简直找不出第二个同义词了。

  做语文老师的也许就要在这些小处着力,才能用智慧点燃智慧。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3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题材的课文,在上学期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这种题材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文包诗的课文如何有效教学,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之前教《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采取由诗及文,诗文对应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最后再回到诗。本篇课文由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全文由诗开始,诗是文头,文是诗身。本节课教学,我从文入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在教学开始,我让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中的李广是个什么样人?”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人。接着,我抓住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时的主线,让生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让生展开想象,并结合文中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说到哪就品哪。例如当生说到“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此,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深深地”“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并让生关注将士们的神情展开想象说话:当时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对李广说些什么?并通过朗读体会当时将士们对李广的敬佩之情。但是,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的引导还不够,以致于学生的朗读也不到位。

  当课文学完,回到古诗《塞下曲》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意思,此时我发现学生对“平明”的理解不是很准确。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本节课重文轻诗,先学文再学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文包诗的课文还是应该文诗对照着学。

  2、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引导还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训练还要加强。

  3、课堂评价语过少,这是我课堂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注意课堂评价与的运用。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4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塞下曲》这首诗孩子们早在上学期就熟读成诵了,也能大体了解诗意,所以教学的重点定位是“体会诗境,领悟诗意”。本文的中心词是“神勇无比”,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找到“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这一中心句,再请学生围绕“神勇无比”,用浪线画出能表现出李广的“神勇无比”的句子,引入“文”的学习。学生找出“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动词,于是我引导学生表演射虎的一系列动作:拈、搭、运、拉。指名同学边做动作边读,通过自身动情的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同时也懂得文章在写作时动词运用的准确性,习得写作方法。

  在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有了理解之后,请学生再好好地读一读《塞下曲》这首诗,对照课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共同商讨,古诗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5

  先来读一读一位经济学家是如何从这个故事中讲述救治大西北的:李广射虎的故事的这样的:“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李广,号称飞将军。李广善射,且臂力过人。李广领兵出征匈奴时,夜晚巡营,见一老虎,拔箭射击队之,箭穿虎背。天明后再到现场去看,原来是一块石头。再射石不能入。”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李广的臂力其实是可以射穿石头的。但当李广已经知道那是石头,不是老虎于是他先有了不可射穿的心理(失败心理),用力自然小了,所以射不穿石头。如果我们在“救治大西北”这一件事上,先有了失败心理,未曾进行已经认为不可能,就不会成功了。也许这位经济学家的认识与本文格格不入。但我们应该认识整个李广射虎的完整故事,因为这会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后会有着更多的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唐卢纶的诗开始的。

  卢纶写这《塞下曲》是六首,这是六首之二。为什么要选李广,其实整体阅读卢纶的诗,赏析这几首诗,你会发现卢纶写这些诗也有着极复杂的心理。也许这与本课无关。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首诗,因为这首诗写的是李广。李将军是中国历史上可写之人,写他的形式多样化。今年春节前央视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也有许多集讲述着李广,并且有专门一集拍摄了《李广射虎》,虽然电视剧与史书上的记载有些出入,但多个朝代、不同人不同形式书写这个人,说明李广有可写之处。而用诗的形式写李广,应该是最独特的,因为古诗的字少而简洁,字字都是“金”,课文后面几段的解释足以证明这一点。

  看看这二十个字,平白如话,古诗与现代文的对比阅读,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以及现代文的价值所在。所以对于文包诗的体裁,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把课文负载的基本完成后,也可以尝试着习作训练。因为这样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古文就放在那里,后面文字既是解读古诗的,也是一篇现代文,把古诗与现代文放在一起比较,其实可以唤醒学生更好地写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能够感受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

  本文前面,整体引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这篇文章没有写完,也就是说古诗写李广并没有写完,古诗给予人的思考很多,我们可以进一步沿着这篇文章思考下去,写下去,这样教学也其实也重视了文与史的整合。如果在教学中,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卢纶的塞下曲剩下的那几首诗,引导他们以这篇文章的样子,写一写,相信同学们也会感兴趣的。

【《李广射虎》教学反思(精选5篇)】相关文章:

射虎中石的历史典故01-20

历史典故飞将军李广11-29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精选03-16

《离骚》教学反思精选10-30

李广难封的故事09-05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将军10-12

贾平凹散文《李广瑞》09-05

《看花灯》教学反思【精选】03-25

精选化石吟教学反思11-06

贾平凹谈朋友李广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