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05 13:10: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反思范文

  三个班教下来,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同学循序渐进的解决课题中提出的问题。教学前,我简单问了局部同学:当我们这里是白昼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是白昼吗?多数同学会脱口而出,不一定。有个别同学考虑了一番才摇摇头,还有几个不敢回答,可以说局部同学对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做一点考虑,聪明的同学有说地球自转过程中每个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也有说看家里爸爸看世界杯或欧锦赛都是夜晚看的,那边人不可能是夜晚踢球的。也有同学有亲戚在国外,知道的更清楚。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同学课外知识还是相当丰富的,情况还比较好。我猜想:假如是山区或者乡下的小朋友,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偏差会更加明显。同时我也在反思,这局部知识应该在确定自转时其实就可以在讲解中说明了。

《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反思范文

  说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在这课中很重要,是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同学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同学学具袋中自制资料制作完成后,就能够确定位置关系了。(此时,同学已经有了地图上表示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许是在语文课上早已提过)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大局部同学的思维都会比较一致,认为只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有上下转动,假如不是地球仪摆在那边,同学提出这样的见解也不一定算错啊,人类在认识地球发展史上,难道没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见解吗?其实这个问题仔细考虑下还真不好解释呢。我没有吭声,全班同学都对这个“荒诞”的想法嗤之以鼻,就这样我们否决了这个似乎是“不科学”的猜想。

  同学对巴黎和北京地理位置的认识很简单,只要同学把学具袋的地球仪完成后,就可以马上指出两者的地理位置。此时,让同学猜想在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下,哪个地区会先迎来黎明,会比较容易。依照书本上介绍的模拟方法,同学能够比较形象的了解到模拟事实的结果。不过,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好班级的次序,争取让每个同学都能观察到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让我们通过引导同学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其实有些同学在学习该课前,其实已经隐约感到太阳东升西落能够协助我们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该模型来解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基于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这个基础。不然假如没有对这个概念科学理解,假如同学问假如太阳自身就是东升西落顺时针旋转,那么就不能推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也是我曾经遇到了这些问题得到的教训。

  最后认识时区和时差这个局部,由于没有了《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中对地球仪的认识这个环节,同学理解世界时区图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在教学中,让同学先自身看这副图,让他们尽可能提各种问题,最后同学能够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世界时区图上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上面的竖线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竖线不是平分的等等。这个环节我认为让同学自身去提问远比教师直接介绍来的强。在解释说明时,我注意引导同学自身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直接告诉为好。比方说第2个问题需要直截了当告诉,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导让同学自身解决。教材上,专门有一段文字负责说明这副图,自然同学通过阅读文字能够大致明白一些,至于教师需不需要让同学计算不同地区时差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可以因班级而已的。

  最后,总结地球形状特点和自转特点,加深同学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

【《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06-06

《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08-04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范文09-14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01-26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11-23

黎明的通知教学设计06-26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12-07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黎明的通知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