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5 20:29: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范文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 篇1

  反思一: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学生自己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学生参与度高。

  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学生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不足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

  反思二: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与旧教材相同,有些知识点还有所删减,如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未作要求。教材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安排了四个学生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教学点评

  1.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剖、观察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种子结构的知识,再观察、识别自己带来的种子的结构,有效地指导了学生运用知识、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讨论、比较,最后填写比较表,并相互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

  2.第二课时的导入是利用学生课下实验的现象,引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种子的成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逻辑性也强。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一步步推进,一步步得出结论,条理性强。最后再探究其他种子的成分,使教学设计意图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3.第三课时,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图6??5的实验方案,分解为单一因素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法。

  反思三:经过学生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部分同学立即附和,一部分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片段:

  生: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所以收集氧气时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生: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学生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管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学生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学生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异,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整体来讲学生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策略,所以老师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

  有时候真的怪我们的实验条件太差(已经够好了,只是相对于科学家的实验条件来说的。哈哈!)不能让学生用奇怪的方法来证明奇怪的想法。当然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学生从现实条件出发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法。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 篇2

  4月22日,科学组开展了“让科学课堂充满科学味”的教研活动,我上了一节《种子的萌发》,在科学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这节课也顺利的上完了,上课结束后,科学组的其他老师给我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有必要对我的课进行一定的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1、在第一部分,探究种子浸泡过程中需要水分,我采用的是让学生上讲台用量筒来测量两杯水的体积。我的预设是想通过两位学生测量两杯水的体积,来反映种子浸泡过程中水分的吸收,但是用量筒测量水是三年级的实验,很多四年级的同学对于量筒的使用出现了问题,当时我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但是却是在同学们错误数据的前提下,得出了种子浸泡需要水分这一个科学道理。在这里,我觉得我忽略了一个问题,经过了两天,烧杯里的水分也是有一定蒸发的,而学生测量结果有可能是水分蒸发导致的。

  2、第二部分:解剖蚕豆种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是让学生两人一组实验,用镊子解剖蚕豆种子,并将实验结构记录在记录单上。这一部分我计划10分钟完成,实验完成后,让小组成员来讲台上汇报;但是学生汇报的时候,其他学生并没有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位同学解剖的蚕豆以及他们记录的结果,因此这一部分我觉得没有安排好,应该把实物投影仪很好的用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看到每个同学的解剖结果。

  3、解剖花生和绿豆种子。这部分实验实在解剖蚕豆种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种子结构的再次巩固,但是同时解剖两种种子有点拖沓,可以让学生们两种种子选择一种进行实验。

  4、种子的发芽,这一部分我是单独进行教学的,观察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情况。但是由于这是本节课的第四部分,所以整个时间上把握不够,这部分内容被压缩了,时间不够。因此,我认为这一部分可以放在第二部分蚕豆种子解剖之后没让学生们边解剖边观察蚕豆种子各部分结构。

  在节课上完了,但是总体上还是有点准备不足,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这是以后教学中急需改进的。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 篇3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创造观察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命活动的过程永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我在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这课教学中,除了通过演示讲清楚种子萌发的条件外,还让学生做个小实验。我分别发给每一位学生一些油菜种子和小麦种子,让他们回去找2个大些的瓶盖子或小盘子,在瓶盖或盘子上垫几层皱纹纸,把小麦种子和油菜种子分别放在皱纹纸上,每天浇些水。由于10月份天气暖和,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我自己同时用两个培养皿,垫上几层皱纹纸,分别放上小麦种子和油菜种子,每天浇点水。

  过几天,种子先长出根,结合“种子的构造”来讲,胚根先长成根,根就能吸收水分,还起固定植物的作用。并让学生把萌发的种子带到学校观察。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好,有些学生的种子萌发得较差,让他们对照萌发条件找出原因,并记录萌发的情况。再过几天,种子又长出叶来,告诉学生这是胚芽发育而成,这时种子已长成一株小苗。对比小麦苗和油菜苗长出的叶和根都不一样。等后面讲到“根尖的构造”时,可通过培养皿的玻璃,看到皱纹纸下面长满了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皱纹纸的上面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苗。等到种子中营养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长而且叶片逐渐发黄,这时种子只剩空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学生可写观察记录,种子第几天发芽?根生长的情况,叶片生长的情况等。实验做得好的学生最后可写成一篇小论文。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系统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观察到根尖,特别是根毛;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与叶片的不同;也理解了小麦种子的胚乳与油菜种子的子叶,供给胚发芽的营养。学生对实验很有兴趣,收获也大,利用“种子的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种子的萌发》的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1-03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11-02

萌发的造句11-23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子的旅行》12-22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种子》12-21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11-29

萌发的造句3篇11-28

萌发的造句6篇11-23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常识种子的旅行》12-21

离骚的教学反思范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