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19 18:25: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一、理解学生,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思维障碍,才能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1、清楚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这一点对于刚刚参加工作4年的我来说,往往是在教学后才能更好地把握的。比如本节的内容,要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总结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们在归纳时能说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相等。”但却不能将垂线段的长度,与点到直线的距离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得出性质定理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就是因为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没有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在2班布置预习作业时,就提起了注意,从而让教学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学生,清楚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潜能、需求与差异,清楚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新的知识生长点与潜在的困难,使教学更合理,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知识建构。如果离开对学生现状的'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会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任意角的平分线。如何让学生理解、记住作法,从而掌握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呢?

  我由“平分角的仪器”入手,让学生们自己发现仪器的原理,从中得到启发,画一个角的平分线关键是找到满足条件的三个点,学生能理解到这儿,就能自己找到方法并画出角平分线。也就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种自然生成的状态。新知识的发生、形成、应用,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的。

  二、理解教材,让教学设计由教材“生长”

  本节内容教材在编排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探究过程,在明确探究目标、形成探究思路的前提下,动手操作,得出猜想,并进一步进行推理论证,感受结论的合理性,体现数学研究的严谨性。

  我在设计性质探究这个环节时,充分的挖掘了教材,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以问题为载体,逐步要求学生独立分析、形成完整的证明过程,从而训练了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顺序是反复考量的,语言是反复斟酌的,例题是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精挑细选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重视教材的特色栏目,善于将教材内容“生长”开去,教师应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结构,进而把知识教“活”,促进学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顺利开展数学活动,进行知识建构。

  三、理解教学,让教学设计更有效

  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的设计,才能优化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1、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

  本课教学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设计了问题串,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让数学定理的归纳过程、命题的发现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

  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经历一个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才能克服教学中只重数学结果的倾向,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建构”的转变,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2、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本节课的例题,可以用两步全等的方法,也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新内容,这样就只需证一步全等。让学生体会证明线段等、角等,可以用全等的方法,当然也可以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将来还会有别的思路,这样的总结,能帮助学生整理做题思路,不会在解决问题时一脸茫然、无从下手。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05-09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11-29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11-24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08-31

《角平分线的性质2》教学反思09-0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07-12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12-25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范文03-03

角平分线的性质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