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时间:2023-09-13 11:16:20 晓怡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精选1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精选10篇)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了以往两种处理方法(既“先分割,再极限求和”以及“根据平均速度求位移”)的不足,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其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倡导探究,并将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并列为课程的学习内容。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但不是没有依据的胡猜乱想。本节课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问题之后,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迁移到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的“面积”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物理意义,提出猜想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符合高一新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对于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堵塞”点,教师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的'困难与障碍,由其他同学帮助该组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实现了对症下药,对于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落实了“情感”目标,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既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思维上再经历了一次过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猜想,推导出位移公式,水到渠成,知识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3.当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进行巩固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以上述研究过程为载体进行反思,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2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本课开始引入课题时,设计了刘其贤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建立模型并动手实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象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象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课堂中我强调了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4、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足点、上当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通过问题的导向,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培养能力。

  5、教师的讲课应该与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呈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教师的思维活动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发现矛盾,产生困难、自行解决困难”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如,学生上台演示时,下面的同学在观察他们的模拟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一步去思考s-t图象的物理意义。此外我还设计了学生观察教师活动然后画图象,观察图象描述小朋友上学过程等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此上这样的课,我们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大幅提高。

  “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与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教师通过刘翔夺得110米栏冠军的成绩表以及老师与刘翔比赛的成绩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时间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并明确了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同时也埋下一个伏笔,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又该怎样比快慢呢?进而揭示课题。

  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等的时候怎样比快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放手给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或借助画线段图来解决。对于学生来说,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难度不大,但要求画线段图,尤其是标准的线段图,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我们都知道,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线段图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涉猎,所以学生画的可能不够准确或有误。此时,我们有必要跟学生一起经历准确画线段图的过程。在线段图的生成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程参与,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通过计算和线段图的对比将数形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比较两辆车的快慢,实际就是比较两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而这1时行驶的路程,正是我们所说的速度。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的时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

  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的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口算出3个运动物的速度。而这3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火车、自行车、运动员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谈谈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当学生理解到1时、1分、1秒这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时,教师给出“单位时间”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速度”的意义,既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爬行速度之慢、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师选择了 “题中题”的形式,即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设有小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角度问题的争议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者关系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从中体会到三者关系的紧密。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3

  今天早上在三班和四班上了《时间和位移》,下午在五班听了吴老师的《时间和位移》的课,感触颇深,看到了一个教了十来年书的教师的沉淀,发现自己的距离真是太远了。结合吴老师的课,我反思了几个方面:

  1、上课时间的分配。像《时间和位移》这节课共包含了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矢量与标量等三方面的内容。我几乎是平均分配了时间。由于缺乏高中三年总体的把握,以及不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难点,即使牵涉到了,也没有针对到点上。比如,对于第几秒内,第几秒初,第几秒末,前几秒的辨别,虽然我提到了,但是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深化,因此我不确定同学们是否真的落实了。还有如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说明。

  2、声音的控制。我觉得自己一节课都是用高声调来上课的.。用一个调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无法感知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我要强调的。而且语气单一,缺乏抑扬顿挫,不够有变化。

  3、提问的艺术。当问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叫学生起来回答,这中间存在着两个缺点:

  1、被提问的同学由于没看完题目或者没思考好就被叫起来会紧张,影响思考。

  2、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可能就会偷懒不去思考。

  我觉得我的一堂课只能说把概念讲清楚了,但是不一定把学生讲会了。以后在教与学的联系上面还需要加强。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4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5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我在教学《时间》一课时,通过设计“拔一拔”(拔时间)、“画一画”(画上指针)、“连一连”(制定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很好的感知概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6

  11月7日下午第三节课,蛮子营小学全体教师参与观课,我在讲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研讨时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建议,使我受益颇多。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报数游戏,让孩子会5个5个的数数,与分针建立联系。第一步,先孩子们熟悉钟表的结构。第二步,认识分1分、几分。第三步,初步尝试读时间,认识1时=60分。第三步例2教学、p91做一做练习,最后小结。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一年级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老教师们指出,这部分内容应该带领孩子们复习以下,唤醒孩子们已经有的知识。这一点说明我需要对1-6年级的教材不了解,备课准备不充分。

  《认识时间》这一课是比较抽象的,老教师建议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钟表,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钟表的认识。的确,钟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本课应该联系生活,让孩子们感觉到认识钟表是很有意义的`,自己动手制作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制作的快乐,让本单元的学习充满乐趣。

  老教师建议,数学语言要严谨,比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做大量练习。像几时几分的时间,要明确时针刚刚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老教师建议课堂提问学生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

  今后我要虚心请教老教师的经验,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会,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7

  时间从未停歇的向前,实习生活只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适应了工作的方式,很多事情已经能够从容面对。从两个月前初到的迷茫到现在的习惯和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彷徨和无奈,但是战胜困难之后也有很多收获,获得了一定的成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于是我们要不断地去反思去总结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将从生活上、学习上以及工作上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从生活上,能够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会再抱怨种种的不尽人意,学会了乐观的去接受和面对。在不够舒适的环境里也锻炼了自己随遇而安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更加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过健康的生活。与小伙伴们同艰苦共奋斗也是一幸福的事情。

  从学习上,每天的备也增进了我对教材的了解和熟悉,也更知道如何去总结和归纳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之后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这也使得在知识的教授中有更强的目的性、条理性和连贯性。数学的教学是思维转化的过程,要注重思维的连贯性。除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还有教学技能的学习。通过听评还有教学反思,不断认识并改进自己的不足。

  从工作上,我已经能够从容的应对堂,也在努力的使得堂更接近一堂好的标准,首先在备上下功夫,因为经历过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尴尬局面,所以更加能够认识到备的重要性。而在备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很多实习生做得不到位的就是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组成,对学生的了解也影响这堂的效果。还有在气氛热烈这点上想办法,尽量的去活跃堂氛围。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仍然是我需要努力的。作为一名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尤其重要,将心比心,建立更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

  实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是我整个人生中很微小的一段时间,但是我希望能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一个提升,也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要继续去改进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去创造顶岗实习的精彩。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8

  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

  一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

  “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

  “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很有趣味性,部分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单调冗长。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9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 10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设计的过程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而后出示上课画面和8时15分的钟面,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并就此引入课题。

  2、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功能。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3、探究怎么读、写时间。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8时05分写时为什么要用0点位。学生在讨论中说出“因为写8时要两个0”“5分的十位是0”,我觉得学生的见解真有独到之处。

  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对旧知识忘得干净,分不清时针和分针;二是上半节课想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到认读时间时,学生的智力已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分散,而我组织教学又乏术,导致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较差;三是在认读时间中,由于心态较急,对于认读方法没有详细小结和强化,而设计的练习梯度较大,没有循序渐进(认读9时25分后就跳到认读2时45分)。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4、从学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看,当出现几时45分、几时50分、几时55分时,学生对于时针的确定容易出错。这有什么好办法吗?

【时间和位移教学的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时间和位移知识点04-28

《狮子和鹿》课后教学反思11-04

《基数和序数》的课后教学反思11-29

《酸的和甜的》课后教学反思11-20

6和7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03-08

6和7的认识课后教学反思03-08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02-14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