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30 10:11:2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教案(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简析:

  《妈妈的葡萄》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干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这个故事表现了世上最伟大的爱——母爱。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 饥饿 采摘 附近

  冒险 山洞 一颗 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正确书写: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8。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加偏旁组词。

  课外: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三.学习4个象形字

  1.看图启发。

  (1)图上画了些什么人?(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2)图上的'同学,正将包字与哪些偏旁组合?

  讲解:包是声旁,其他是形旁。

  2.学习生字。

  (1)包加上火变成炮,炮可以组什么词?

  (2)包加上艹变成苞,苞可以组什么词?

  (3)包加上饣变成饱,饱可以组什么词?

  (4)包加上氵变成泡,泡可以组什么词?

  3.齐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练习写字。

  1.出示范字,让学生观察。

  2.分别指导。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练习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正音再练练。

  4.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1)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按照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写生字

  1.指导观察:满、吐、嘴。

  2.重点指导:满、嘴。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四.课堂练习

  1.扩词:

  满( )( )( ) 嘴( )( )( )

  2.加偏旁组词:

  包( )( ) ( )( ) ( )(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 (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 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 (“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

  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观天”是什么意思?你们有没有看过天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坐井观天”

  这个题目字面上是什么意思呀?(坐在井里看天)到底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看的结果怎样呢?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投影片: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三)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

  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评价。

  2、说一说学习这个成语故事的感受。

  四、作业:

  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阅读的乐趣,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制作贺年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元旦马上来到了,有人为我们送来了新年礼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贺年片”)领读题目,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根据指名回答在题目上板书:贺年片是什么样子的?是谁送的,为什么送?

  点评:根据学生过年的经验,很快猜出是贺年片,又通过提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乐于提问的能力。同时引入正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创意的问题,你们说我们应该到哪去找答案呢?(指名回答)师:对到课文中,在找答案之前,老师提个小小的读书建议,(出示读书建议)A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找出生字、新词,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它们。

  2、开展“对对碰”游戏,主动识字。

  (1)请同学们把生字卡片中认识的字摆在桌子上,自由认读两遍。

  (2)全班进行“对对碰”。(指名说:“我认识了碧,请大家和我对对碰,然后用碧字组词。”师板书:碧绿)

  点评:用此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3)读词,找不理解的词语。碧绿、祝愿、呼唤、翅膀、嘱咐、迎着、希望、智慧。反复读后提问,哪些词语不理解怎么办?通过读课文去理解好吗?

  点评:用商量的.口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然后用游戏检查,都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通过读词找不理解的词语,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三)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师范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通过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图。

  2、同桌互相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好,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出来,说一说读明白了什么?

  点评:师的范读,要读出神韵,读出气魄,再让同桌互读互比,找最喜欢的段落,突出朗读教学和读中感悟。

  3、根据学生的喜爱,分节读文感悟。

  (1)师:有那么多同学喜欢读第一节,请这些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好吗?(几人齐读,评议读的怎么样?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师出示课件绿色贺年片,板书:森林———祝愿———茁壮成长)

  (2)全班齐读这一段,我们理解了课题提出的什么问题?(学生汇报样子是树叶、森林送的,对我们的祝愿。)

  师:森林这样厚爱我们,我们一起来感受绿色的贺年片所带给我们的温馨和祝福吧!(生看课件文字读课文。)

  (3)分组按以上的方法共同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出示自学建议,贺年片的样子,谁送的,为什么送?)

  (4)各小组交流后,全班订正,师板书。

  (5)最后齐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四)互送自制贺卡表示祝福。

  师:同学们请你拿出自制的贺年片,你想送给谁?表达你对你好朋友的什么祝福?请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送给你的好朋友。

  点评:通过读文,学生能回答出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证明读中能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范读、自读找喜欢的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互送贺卡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亲情和集体的温暖。

  (五)写字教学。

  师:贺年片做得很美,希望贺年片上的字要写得更漂亮,你们认为这课哪个字最难写,找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1、出示生字:贺、绿、森、祝、船、迎、闪、希、望。

  2、重点指导:船、绿、望、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配套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