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的教案

时间:2023-03-03 11:34:2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

  目标:

  1。巩固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课件、故事《颜色精灵》、红旗一面

  2。每组房子4间、胶水、擦手布、红、黄、蓝、绿4张不同颜色的门和窗若干。

  过程:

  1。 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到颜色王国去玩玩

  1) 看课件,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4种不同颜色。

  颜色王国里有红、黄、蓝、绿4个颜色小精灵,他们都住在一栋漂亮的小楼房,他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开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颜色小精灵玩以后,将颜色小精灵送错了房间,到了晚上4个小精灵在房子里吵了起来。“红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绿色你为什么住在我的房间里?” ……4个颜色小精灵越吵越凶,最后谁都不理谁了,颜色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情马上来到了颜色小精灵住的房子里,用魔法帮助颜色小精灵回到了自己的房间,4个颜色小精灵这才安静的'睡觉了。

  2) 利用课件让幼儿练习为颜色精灵匹配对应的颜色,并进一步认识4种不同的颜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来找颜色小精灵玩,但是没有找到颜色小精灵,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助他们一下。

  红色的小精灵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红色小精灵住在红色房子里)那么他们的窗户和门应该是什么颜色呢?(门和窗户是红色的)那么我们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红色小房子里,(喊:红色小精灵快出来吧)现在我们再看看他的门和窗是不是红色(黄、蓝、绿)的。

  2。 游戏《找朋友》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助他们装饰了漂亮的门和窗,可是只有他们没有朋友很孤

  单,我们帮他们找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1) 介绍游戏规则和安全要求。

  红色小精灵喜欢红色的伙伴,蓝色小精灵喜欢什么颜色的伙伴呢?……我们的屋子比较小,小朋友在帮小精灵找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要慢慢走,不要挤,要学会等待、互相谦让,注意安全)

  2) 幼儿为颜色精灵找朋友

  3) 评价活动

  小朋友你们都帮小精灵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像小猫一样,走到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家,看看我们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 幼儿操作活动《颜色匹配》

  现在颜色小精灵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灵说:“小朋友

  棒!,这么快就帮我们找到家,谢谢你们。” 现在我们还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要请小朋友帮帮忙,小房子的门和窗没有颜色,想请小朋友帮忙贴上和房子相同颜色的门和窗。他们的窗户和门的颜色要与他们的衣服颜色一样。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小精灵的门和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1) 幼儿以组为单位为小房子的门和窗匹配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 幼儿作品展示

  3) 幼儿活动评讲。

  小朋友我们先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帮小精灵贴对了门和窗,一组一组检查,小朋友真不错,都帮红色小精灵找到了红色的门和红色的窗……

  4。 延伸活动为教室外面的小精灵找家。

  小精灵很感谢小朋友帮他们找到了这么多的伙伴,还为他们装饰了这么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灵他们迷路了,我们一起去把他们送回家吧。

  5。 教师语言引导结束活动。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2

  活动目标

  在学习里知道甜菜能制糖和吃法。

  对甜菜的外貌有所认识。

  活动准备

  白糖一碗。

  甜菜知识图片。

  活动过程

  一、品尝白糖

  1、孩子们都知道老师手里端着的碗盛的是什么吗?

  2、你们都认识白糖,我们每人尝点说说味道。

  3、是不好甜,你们都喜欢吃糖吗?

  4、有谁知道糖是由什么制成的啊?

  5、不知道啊!那老师告诉你们是用甜菜制成。

  二、了解甜菜

  1、知道甜菜是什么样子的不,不认识甜菜我们可以学啊?

  2、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这个根像心脏形就是甜菜,品种的不同,皮的颜色就不同。

  3、甜菜的'根是生长在土里,主根就是肉质,可以生产砂糖。

  4、甜菜绿绿的秧生长在土外,也就是叶,叶片肥厚,叶部发达,叶柄粗长。通过图片就可以认识到。

  三、甜菜的吃法

  1、甜菜我们一般可以煎炒、凉拌、腌制食用,甜菜还可以烤着吃。

  2、老师告诉你们最早开始吃甜菜的是古罗马人。

  3、食用甜菜不会影响消化,食用甜菜有预防感冒、贫血、还可以缓解头痛和提高食欲,让我们越吃越健康。

  4、甜菜好不好啊?回家也要讲讲甜菜的好处,让家人也知道。(教师在结束前要给孩子们巩固知识)

  活动结束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4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1)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2)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1)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2)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

  (3)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

  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1)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3)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5

  教材分析:

  小鸟有着自己特有的本领。本节活动力图让幼儿去发现小鸟会飞翔、会筑巢的共同本领,知道这些都是小鸟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特点。同时,在观察交流中,发现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鸟的特殊本领,并了解鸟的特殊本领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萌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的共同本领和个别鸟的特殊本领,知道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能说出啄木鸟、鹦鹉等鸟的特殊本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有特殊本领的.鸟的相关信息。

  2.啄木鸟、信鸽、猫头鹰、鸬鹚、鹦鹉等有特殊本领的鸟的图片。

  3.鸟飞行、筑巢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收集的图片,自由谈论自己认识的鸟: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本领?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鸟飞行、筑巢的视频,了解鸟特有的本领。

  (1)组织幼儿讨论交流,知道飞翔是鸟类最重要的本领。

  讨论:鸟都具有什么特点?鸟为什么会飞?飞翔给鸟朋友们带来什么好处?请幼儿模仿小鸟的样子飞来飞去,体验小鸟自由飞翔的快乐。

  小结:飞翔是鸟的一大本领。因为鸟有翅膀,身体轻,所以它能

  避开地面的障碍在空中飞翔。飞翔可以帮助鸟类躲避危險,保护自身的安全,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鸵鸟双翅已退化,不能飞翔;企鹅是退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

  (2)幼儿看鸟筑巢的视频,了解鸟类筑巢的过程。提问:鸟的家是什么样的?它们怎样建造自己的窝?

  小结:大多数的鸟都是建筑师,它们能够自已选择材料建造出各种各样的鸟巢,筑巢也是它们的本领之一。筑巢让鸟类的繁殖更安全,鸟巢还能给鸟类一种归属感。

  3.观看啄木鸟、猫头鹰等鸟的图片,探索鸟的特殊本领。

  (1)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认识的鸟,它们有怎样的本领,与同伴分享已有经验。

  (2)游戏“连连看”,丰富鸟的特殊本领。

  图片的左面竖排依次出示啄木鸟、鹦鹉、信鸽、鸬鹚、猫头鹰的图片,右面竖排依次出示鱼、大树、信封、人说话、夜晚的图片,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将左右的图片进行连线,探索说出这些鸟类的特殊本领。

  小结:啄木鸟能为大树治病,鹦鹉会学舌,信鸽能传递消息,鸬鹚能捕鱼,猫头鹰有夜眼。

  (3)了解鸟的特殊本领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交流:鸟的特殊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朋友?

  小结:鸟类为我们消灭了很多的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鸟语花香吧!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 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 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1、感知弹性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动脑玩出各种玩法、启发帮助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2)幼儿交流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教师: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2、扩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3、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课后去玩海棉垫,进一步感知弹性物品的作用。

  2、在区角活动中安排活动感知弹性。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9

  一、设计理念:我班的幼儿大多都是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蚕豆,对蚕豆这种植物也缺乏认识。因此,我利用蚕豆这一乡土资源,设计了这么一个科学活动,通过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观察认识蚕豆荚、蚕豆,最后品尝蚕豆食品。这些环节,让幼儿对我们乡土资源——蚕豆有所认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重点: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难点: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四、活动过程: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五、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瓣

  六、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火锅里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锅可以暖和身体。

  2.体验大家一起“吃火锅”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前墙面和语言角张贴“火锅”的图片;幼儿有品尝“火锅”的经验;故事录音;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冬天里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自己身体暖和起来?

  2.欣赏故事

  (1)听听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吃火锅)

  (2)火锅里都放了些什么呀?为什么?(重点:各动物喜欢的食物对应起来)

  3.说说议议

  (1)你们吃过火锅吗?

  (2)在吃火锅时你最喜欢吃什么?

  (3)大家一起吃火锅感觉怎样?

  小结:冬天吃火锅,大家围一桌,又暖和,又开心。

  4.操作体验

  (1)今天我们也来“吃火锅”。请你选择能放进火锅的东西把它撕下来黏贴到火锅里。

  (2)幼儿操作。

  (3)交流分享

  你的火锅里放了些什么?

  4.延伸活动

  (1)为什么这些东西不能放火锅里面烧?

  (2)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也不能放火锅里烧?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幼儿进行操作时在桌上垫上报纸,避免浆糊粘到桌面。

  2.活动结束后,可以在娃娃家放置相关的火锅材料,对活动进行延伸。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 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

  3.音乐磁带和cd。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

  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

  二、进一步实验。

  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

  --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

  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

  1.观察雨衣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

  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

  2.请幼儿装水试一试。

  活动延伸:

  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 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注意事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关于科学活动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发兴趣。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

  二、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2、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三、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四、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五、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1、提问: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说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2、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3、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科学活动的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12-16

科学活动教案12-21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7-11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7-11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7-10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