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3-02-10 20:13: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山涧(jiàn)俯(fǔ)视马蹄溅(jiàn)起

  绵延离鞍(ān)飞泻(xiè)峭(qiào)壁白莲(lián)

  萦(yíng)绕矫(jiǎo)健荡漾(yàng)新疆(jāng)

  漏(lòu)下洄(huí)水涡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五彩斑斓(lán)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茂盛chéng盛饭

  饮:yǐn饮水yìn饮马

  奇:qí奇怪jī奇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静”美森林密绿幽

  野花多高艳

  牧场奇丽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五年级教案2

  教材类型:

  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增长学生的自然知识,产生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放在课前)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2、谈话:李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⑴(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这里有个温度计。

  那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问:好,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学生交流:是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没错。(结合图说)这是零刻度线,表示0℃。(教师板书0)。

  谁来温度计上表示出0℃。

  ⑵我们再来看上海的'气温。(课件:点击上海出现温度计和上海的图片)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学生回答4摄式度后,教师板书4)在温度计上拨一拨。问: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图,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⑶接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课件点击北京的图片和温度计)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

  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对,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⑸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注意观察温度计,把这些温度记录在卡片上,并读一读。准备好了吗?

  香港:(19℃或+19℃)。写好了请举起你们的卡片。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19℃来表示的?这位同学是用19℃来表示的?行吗?为什么?(对,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哈尔滨:(—10℃)。老师写了10℃后举起来:“和老师的记录一样的请举牌。为什么没人和我的一样啊?(对,零下10摄式度,我们用—10℃来表示,10摄式度是表示零上10摄式度的)。

  西宁:你们记录好了,同桌互相校对一下再来交流。问:为什么这样用这个数来表示?

  ⒊、我们再来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播放中央台播音员播报的天气预报(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指名一位学生上前交流。师:你们觉得他记录怎样?这位同学的前面的正号没写,可以吗?老师把—1的负号去掉,你们同意吗?

  谁能在温度计上拨出11℃?谁来拨—1℃?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小学五年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重点难点

  找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

  ①、用12

  ②、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数。

  4、 总结:

  ①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②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5、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无纸化备课教学设计

  1、练一练。1、填空。

  2、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

  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正确得出结果,即使得出了结果,书写不规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数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的;找因数的时候不准确。在经后的练习中应及时纠正。

小学五年级教案4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小学五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new words:life,different,ago,any,television,grandchildren,us,grandmother,lady

  (2)new sentences:there were/weren’t …。 there ar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情境正确使用there b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句型谈论生活、学习中的事物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there b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now。句型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该句型。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do is are

  live have watch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2)进行游戏“火眼金睛找生词新句”。让学生以竞赛抢答的形式快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与新句型。

  3)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

  巩固练习;

  重点句式操练listen and say。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句子,明确本课的.重点句式,然后让他们灵活运用句式:there is/are……/there was/were……造句。

  练习检测:

  拓展延伸

  让学生准备,谈论图中内容,然后选择几个代表来讲给全班同学听。回忆课文内容,试着用重点句复述课文。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运用句式…there be we lived…many years ago we live …now。谈论及比较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教案10-23

小学五年级教案 鲸09-07

小学五年级篮球教案01-01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9-10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1-07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12-13

小学五年级健康教案06-12

小学五年级教案 鲸06-14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