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教案

时间:2023-01-11 19:39:06 教案 我要投稿

舞蹈的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舞蹈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舞蹈的教案(通用15篇)

舞蹈的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为舞蹈创编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

  难点: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热身活动:腿部、腰部拉伸练习。

  二、复习导入

  (一)颤膝练习(4×8拍)

  (二)踢踏舞基本舞步:(各2×8拍练习)

  1、刚达

  6、嘀嗒步

  2、退踏步

  7、七下退踏步

  3、抬踏步

  8、悠踢步

  4、第一基本步

  9、连三步

  5、第二基本步

  (三)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四)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随音乐做踢踏舞组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连接。

  动作顺序:

  1、原地跺右脚1×4拍

  2、退踏步1×8拍

  3、七下退踏步2×8拍

  4、基本步2×8拍

  5、抬踏步1×8拍

  6、退踏步2×8拍

  (二)通过刚刚的舞蹈组合,请同学们说一说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

  1、舞蹈身体前倾,重心偏前;

  2、动作轻便灵活,朴实自如;

  3、舞蹈时膝部松弛,步伐灵活。

  (三)慢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进行模仿、领悟,进行重点突破。

  (四)分组合作,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学习

  1、生生对比,组内学生之间对比看谁做的更好,对比动作,自己纠正。

  2、师生对比,看看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配合完成的?

  3、自我对比,面对镜子自己练习,纠正细节动作,把握藏族舞蹈风格特点。

  (六)班内表演展示

  1、全班在老师带动下随音乐完成踢踏舞组合;

  2、随音乐小组内编排;

  3、分组班内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

  三、课后巩固

  课后按要求完成课堂所学内容的练习,熟记动作的连接,要求能有感情的表演舞蹈。

  四、课堂小结

  要想准确的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领,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本节课的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的学习初步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为舞蹈创编积累语汇素材。

舞蹈的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舞蹈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运用固定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2、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固定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具:

  课件、钢琴、哈达、碰铃、沙锤等。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导入:(直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们,高吭的歌声,优美的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呀?

  2、师:说得非常好!热情的藏族小朋友让我代表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你们!向小朋友们问一声:“扎西德勒”!

  3、学说藏语:

  师:你们知道“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吗?——吉祥如意

  生:……

  师:你们真聪明!藏族小朋友正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入乡随俗

  过渡语:他们的聚会可热闹了!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好不好?(再次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老师打节奏)

  (一)、声势律动

  1、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把节奏打一遍。

  (老师边哼边带律动第一段,第二段加快速度)

  师:让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们真不错!你们知道真不错,你真棒用藏语怎么表示吗?———巴扎嘿!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我们把巴扎嘿加到音乐当中去。(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律动)

  (二)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师:音乐好听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出示歌谱)

  ①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一遍。

  ②找出衬词部分“查拉羊卓拉”

  师:我们把歌词朗读了一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生:……

  师:你真聪明!大家来鼓励鼓励他,“巴扎嘿”!

  师:“查拉羊卓拉”是歌曲中的语气词,表示人们很高兴,很快乐。所以小朋友们要带上这种快乐的心情来学习这首歌。

  师:现在老师读上半句,你们朗读衬词部分。(第二段师生互换)

  ③学唱歌曲

  师:请你们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师弹琴范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师带唱)

  师:衬词部分,我们应该唱得有跳跃性,就象老师这样(师范唱衬词部分)

  我们再把第一段来一遍。

  ④生自己唱第二段

  师:这一遍小朋友们唱得非常的好!第二段,老师唱上半句,请你们唱下半句。

舞蹈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 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3、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乌鸦爱妈妈》,

  师:同学还记得这首歌吗?这是我们低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儿歌,表达了小动物爱妈妈的歌曲。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

  播放《母亲》

  师:长大后我们依然知道母爱是最伟大的,一首母亲传唱至今。

  师:在我国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 (出示孟郊母亲缝衣服的图)

  师:图上的这位诗人他叫孟郊,旁边的这位是他的母亲。(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母亲在给儿子缝衣服,

  师:为什么要给儿子缝衣服啊?

  生:因为儿子要远行

  师:对,这是诗人孟郊有感而发,作诗一首,送给他的老母亲 (出示诗的图片配乐朗诵)

  师: 同学们谁能有感情地吟诵一遍《游子吟》。

  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生:阐述古诗的含义

  师:同学说的非常棒非常对。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

  师:我们现当代有位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为这首诗谱成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来继续传承对母亲的爱。

  师:让我们静静的欣赏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播放音乐)

  师:跟着音乐小声的哼唱

  (小嘴巴闭严,用heng来唱)

  师:用lu轻声哼唱歌曲。

  师:跟琴加上歌词大声的演唱歌曲

  波音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 符呢?(引出波音)

  ②、师:波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生: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波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 所有前倚音)

  师: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4)、师: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波音的唱法

  生:唱完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

  生:深情的等

  师:示范唱(第一段我们要用深情的情感表达)(第二段我们要用那种盼望儿子归来,迫切的心情来演唱)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从你们的演唱中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母亲的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颂母亲的节日有哪些么?

  生:三八妇女节,母亲节

  师: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师:同学们啊,古代的诗人用作诗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现代作曲家谱曲来表达对母亲的爱,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你们可以画幅画,做个贺卡,你们也可以作首诗,或者写封信,用你们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可以等到母亲节的时候送给母亲,或者今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就可以送给你的母亲。

  师:同学们现在开始吧

  师:有没有同学想展示一下你们送给妈妈的礼物啊

  生:有或没有 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要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舞蹈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2、继续感受3/4拍音乐的特点。

  3、用动作表达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活动重点:

  巩固“三步”及从单圆变成若干个小圆的队形变化。

  活动难点:

  动作合拍、优美。

  活动准备:

  熟悉过乐曲,学习过“三步”动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拍出3/4拍音乐的强拍,用动作表达第一段音乐和第三段音乐是一样的。(指向目标1、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上次我们听过的一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是几拍子的?”“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拍强拍。”“音乐有几段?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可以用一样的动作表示,不一样的那段音乐,要换一个动作。”

  2、结合幼儿对水仙花的认识,教师完整示范,让幼儿了解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及情节。(指向目标1、3)

  “冬天,水仙花开了,绿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越长越高,多好看啊。”(边说边做动作第一段)“小朋友看见了,围着一盆盆水仙花,看呀、闻呀,好香啊!看得可高兴啦。”(边说边表演第二段)“水仙花吸着水,还在长呀开花呀,让小朋友好久好久都闻着花香。”(动作第一段)

  3、复习“三步”舞步,并变换舞步的方向,以及对形练习,从大圆到小圆,从小圆到大圆并学习手的动作。(指向目标1、2、3)

  “小朋友都来做水仙花;叶子长出来了、长得多美啊……小朋友都来闻花、看花;都来看看这盆花吧!闻一闻好香啊……”(结合队形要求,练习第二段)

  “水仙花越长越茂盛,多可爱的水仙花。”(动作同第一段)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舞蹈的教案6

  课 型:舞蹈艺术课

  总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以“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技能以及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使学生的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1、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舞蹈片段欣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2、对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身心特点,在播放小人拼图和舞蹈片段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进行模仿。

  3、随着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逐渐增强,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能通过看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及听着音乐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小人拼图,知道小人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拼出来的,(七个小人拼图是七个手位的小人动作)由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并让学生随着小人拼图中的不同手位来模仿其动作。

  2、通过几个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逐渐了解舞蹈是与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有关系的。

  3、舞蹈与动作的关系。采用蒙族的舞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了解一些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4、舞蹈与服装的关系。通过观看几个舞蹈片段从服装上知道是什么民族,并看各族服装图片猜出不同民族,简单讲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

  5、舞蹈与道具的关系。进行了多做运动、多参加体育项目是对自己身体素质有所提高的思想教育。

  6、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亲身感受,自己总结出舞蹈是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听音乐能即兴创编出舞蹈动作。

  7、通过一系列关于舞蹈的教学活动,知道舞蹈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能知道小人拼图都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组合而成的;

  2、学生对舞蹈能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几种与舞蹈有关的内容;

  3、简单了解一些蒙族的基本动作以及服装、音乐;

  4、给无声舞蹈片段配音乐及听音乐自由创编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旋律问好!

  二、观察导入

  1、师: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模仿能力呢?好,那我就先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厉害。播小人拼图,问:都由什么拼出的小人?(圆、三角、线)

  2、师:用图形和线又拼出几个不用动作的小人,你们能观看小人模仿出他的动作吗?(学生模仿小人图形的动作,是七个舞蹈手位的小人)由舞蹈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

  三、舞蹈与动作

  1、师做几个舞蹈动作(蒙族动作),问是什么民族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由此了解到舞蹈离不开动作,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

  2、谁还知道蒙族的一些基本动作?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做蒙族的特点动作,如:硬肩、耸肩、屈臂、甩手等。

  四、舞蹈与服装

  1、大家跳的真好,下面老师播放几段舞蹈片段,你除了从动作上能知道是什么民族外还能在哪能看出来?播放汉、维、傣族等片段。看后学生答说在服装上能看出民族,并自己归纳出舞蹈又和服装有着联系。

  2、师播几种各民族服装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民族,然后教师对藏族、朝鲜族以及蒙族的服装做简单介绍。

  3、同学们对服装了解了很多吧,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服装而且都好漂亮都有自己的特点。

  五、舞蹈与道具

  1、师:老师编创了一个舞蹈,可是还没有取名字,请同学们帮老师给舞蹈取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播放《小小乒乓球》舞蹈片段)

  2、取名展示,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取?为什么和乒乓球有关系?

  生:因为跳舞的小朋友手里拿着乒乓球拍。师总结:他们拿的球拍是为了辅助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在舞蹈里一些使用的器具或是物品就叫做道具。由此我们了解到,有一些舞蹈为了辅助舞蹈的内容所以是离不开道具的。

  3、拓展教育:由这些小朋友使用的道具我们知道他们是在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这些小朋友很喜欢锻炼身体,而她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是打乒乓球;那同学们喜欢锻炼身体吗?那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学生自由答)师总结,运动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多做运动,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六、舞蹈与音乐

  1、师:有一群小鸭子就很喜欢游泳,它们正在小河边举行游泳比赛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群鸭戏水》舞蹈片段)

  2、“小鸭子”是谁扮演的?(生:小朋友)他们表演的象不象?那我们也来一起跳一跳吧。师生共同参与表演,师对白:在小河里,它们争先恐后的往前游。哎?跳了半天,你们觉得少点什么吗?(生:缺少音乐)噢,原来少了音乐。学生很自然地亲身体会到与舞蹈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音乐了。

  3、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无声舞蹈片段(蒙族),然后再播放两段不同的蒙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观察其动作的频率或根据其他的不同内容,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

  4、用另一段音乐让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最后教师总结: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七、舞蹈小结

  1、师小结:其实舞蹈就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老师在课下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创编了一个舞蹈,你们想欣赏吗?看完要说出这个舞蹈是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出现过的?学生跳《算盘交响曲》。学生自由答。(是在用算盘做题时出现的,第一次算错了不气馁,又经过努力终于算出来了。)

  2、师问:这段舞蹈都与什么相联系了?(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注:道具是算盘。]你们觉得老师对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吗?老师其实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由此我们知道了,舞蹈就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

  课后探索与反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内容。而通过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中的美感和其中的乐趣;并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的身边,是现实生活中以舞蹈艺术形式的一种呈现。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舞蹈基本知识的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把舞蹈艺术的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并在“不经意间”同时得到舞蹈知识、技能的积累。

  通过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与图画相结合的导入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学生对图画中小人拼图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致来模仿出拼图的动作,也就是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来引出本课的中心内容――舞蹈。我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和现实效果是较好的,在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一种兴趣和想去知道并了解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和导入的效果。

  本节课并没有分出大框进行教学,只是想在一整节课的多种教学活动中,从头到尾潜移默化的进行舞蹈基本知识的简单渗透和了解。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出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以及环节题目。我的设计想法是:一个是学生较小,另一个是课程标准不提倡理论化的教学,所以我并没有把每个环节的名称制作到课件中去。而我是在课堂的每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或是模仿、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活动中,简单了解到关于舞蹈的一些基本内容。而我的目的是在多种艺术活动形式下,潜移默化的和在不经意间让学生体验到舞蹈的美和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在最后的环节,我是通过我在课下给几个学生创编的一个舞蹈,在课上的时候以展示并做我本节课的总结环节,因为这个舞蹈包括了我本节课的四个大内容,也就是舞蹈与动作、与服装、与道具、与音乐的联系。而这个舞蹈是10个学生表演的,那天一个是在外校上的课,还有就是表演的学生不是一个班级的,所以在我上课的班只有4个学生参与表演,本来我认为少了大部分的学生表演,在学生欣赏后会觉得舞蹈的内容表现的很模糊或是根本看不明白舞蹈的内容,我正要给学生们再讲述一下舞蹈的内容,可好多的学生都经过认真的欣赏并且出乎我意料的说出了舞蹈要表现的大概内容,这说明我有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其实课后我又反想,每一个学生都存有艺术潜力,而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其魅力在于能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用舞蹈、音乐、表演等一些艺术活动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挖掘出每位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潜力,这就是我们做为一名艺术教师所要面对更要做到的重要职责。我会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积极投身在艺术课教学工作中,尽所能地将综合艺术的优势更好地体验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实践中探索,伴着新课程、新理念共同成长,进步!

舞蹈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2、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舞蹈”深刻内涵的理解,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2、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舞蹈”深刻内涵的理解,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概括主要事件

  教学难点

  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按常规预习。

  自选三十个词语默写

  二、导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有21位聋哑演员,她们表演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有谁知道这个节目是怎样排演的吗?这群听不见、说不出的聋哑人给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的舞蹈》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要事件,提高整体感知的能力。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各指哪两次舞蹈?请分别用一句话将内容概括出来。

  (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明确:以一对残疾夫妻为代表的一群残疾人在夜幕中跳起了火的舞蹈;

  三十年前,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艰辛的条件下劳动,作者感到她在跳舞。

  2、这两次生命的舞蹈有何异同?

  引:两者舞蹈的形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面对的困境有什么不同?在作者看来,两者舞蹈的形式虽然不同,但从舞蹈中体现出来的情绪有何共同点?)

  (A异:①残疾人是在真正地跳舞,而小女孩则是在艰辛地劳动,并不是在跳舞,是作者认为她的劳动像跳舞。

  ②残疾人的困境是自身肢体有残缺;小女孩的困境是家境贫寒,生活艰辛。(他们面对的困境的具体内容不同。)

  B同:两者都是欢乐的。(由此体现的生活态度有共同点吗?)都是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等等)。

  四、精读课文,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这两次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都是作者亲眼所见,那么作者的心理活动发生过哪些变化?

  A引:关注学生在文中的圈划。主要是划出表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关键词。

  B引:面对残疾人的舞蹈,找出文中的“怜悯”“大吃一惊”等词语;面对小女孩的劳动,找出文中的“怜悯”“沉思”“叩问”,确定作者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

  4、从最初的怜悯到之后的“沉思”、“叩问”,可见作者对这两次生命的舞蹈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的。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呢?

  五、反馈。

  1、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

  2、摘抄表明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思考的语句,摘抄本。

  (选做)

  3、重写《分享》,随笔本。

  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舞蹈”深刻内涵的理解,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舞蹈”深刻内涵的理解,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品读和辨析文中富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5、请学生齐读第4、6、7段。个别读其中圈划的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语句。

  6、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对两次生命的舞蹈的思考的?

  句1:“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残疾人扭动、变形的舞姿比喻成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残疾的人们极力展现自己生命力量的精神面貌。)

  引: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此之前说“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只有用火的舞蹈作比,才恰如其分”?

  (因为这些词语的含义、程度都不如火的比喻能更准确地表现出残疾的人们追求生命的精彩的真正原因。)

  句2:“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唱歌,都会欢乐的原因。”

  (用“红舞鞋”比喻一种生命的自然规律:人有追求欢乐的天性。生活中的每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就遵循着生命的自然规律去追求欢乐,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改变我们去追求这种欢乐。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句3:“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当我们遵从生命的自然规律,尽全力去追求生命带给我们的欢乐时,我们就不会畏惧,也从不悲观,生命的本质支持着我们。)

  四、感悟作者对“生命的舞蹈”深刻内涵的理解,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7、再读第六、七段,你觉得课文为什么取名为“生命的舞蹈”?

  (首先,本文主要内容就是写了残疾人尽情舞蹈和小女孩在艰辛困苦的条件下欢乐的劳动,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其次,作者以生命的舞蹈比喻生命的本质: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的人类追求欢乐的天性。最后,作者以“生命的舞蹈”为题是为了告诉我们,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追求欢乐的权利,那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

  五、结束语

  如果人生是一幅图画,那么你就是一位画者,即使再灰暗的色彩,也会有层次的暗涌;

  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你就是一位舞者,即使再笨拙的舞姿,也会有观众的喝彩;

  生命若是冬日的溪流,凝固何妨,冰层下依旧潺潺奔流;

  生命若是秋日的花朵,残缺何妨,秋风中依旧摇曳生姿;

  生命若是没词的歌曲,平凡何妨,吟唱着依旧跳跃隽永。

  生命是自己的,你是自己生命之帆的舵手,怎么航行?向何处航行?你得自己去掌控!

  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拥有这种精神,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生命的舞者。(生齐读)

  《生命的舞蹈》原文阅读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该怎样艰难!这不是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空气里传来了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解释是那样的无边、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的?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生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几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了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的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生命的舞蹈》预习作业练习

  1、;注音并组词:

  撇___;___陋___;___;墟___;___

  啜____;___辍____;___;缀___;___

  ;

  2、;写出近义词

  怜悯___;___恰如其分___;___

  ;

  3、;写出3—5个词语形容“生命的执著”。如“坚持不懈”

  ;

  4、;仿写句子。(注意句式结构一致)

  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一双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仿写:生命从一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生命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蹈的教案8

  教材分析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是感知性的艺术,通过学习《北京的金山上》,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能用自然的、优美的声音演唱和表现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了解藏族音乐风格与文化熟悉旋律, 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本此活动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幼儿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做弹簧步、靠步,双腿自然屈伸,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能创编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

  3.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舞蹈中会调整自己和同伴的距离,共享活动空间。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天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活动过程 :

  一、谈话交流,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想和他做好朋友吗?”

  (出示藏族娃娃)“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

  二、欣赏《北京的金山上》,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3.提问: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 小结:这是一首经典的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和生活的而无限热爱。

  三、熟悉旋律,学习随音乐做弹簧步、靠步,双腿自然屈伸。能创编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热情奔放。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学习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1)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2)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3)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4)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5)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6)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2.幼儿完整学习舞蹈。

  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吗?

  3.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表演舞蹈,创造性地表现不同方向的甩袖动作。并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创编动作进行创编。

  活动延伸:巩固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藏族舞蹈的韵味。

  请各位小朋友将今天学习的舞蹈回家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跳一跳,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创编新的舞蹈动作。

舞蹈的教案9

  一、名称:

  二、性质:20xx年创建,由校内瑜伽舞蹈爱好者组成的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特色的团体。

  三、目的:

  1、丰富广大教师的业余生活

  2、使教师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3、以瑜伽舞蹈运动为媒介,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

  4、促进教师们的身心健康

  四、宗旨:健康、年轻、坚持、乐活

  第二章:社团机构和任务

  一、机构

  瑜伽俱乐部的成员由实小教师及家属组成,主要是瑜伽舞蹈爱好者,规划方案《舞蹈社团活动方案》。

  二、基本任务

  1、切实完成学校工会下达的各种任务,为促进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与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做出点滴贡献。

  2、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瑜伽舞蹈比赛、户外等活动以提高广大教师对瑜伽舞蹈运动的兴趣。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一、凡我校瑜伽舞蹈爱好者,以健康、年轻、坚持、乐活为目的均可成为本社成员。

  二、社员权利:

  1、有权监督本社负责人的工作、对本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社团实行民主管理,若有重大事件、可开会投票决定。

  3、入社、出社自由、成员可自动退社。

  三、社员义务

  1、会员必须遵守社团章程和社团管理制度。听从社长安排、若有分歧,可相互调节。

  2、在举行社团活动中,不可无故缺席或自由离去,有事务必请假。

  3、社团成员之间应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可发生不文明行为。

  4、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及本社团纪律,实行成员管理制度化,否则本社团有权将其除名。

  第四章:活动原则

  一、每周组织成员进行集中练习,以提高整体水平

  二、社团开展活动,各社员应该积极参加并听从安排,有异议者相互调节。举行活动不可擅自离去或无故缺席,有事请假。活动时私人财物妥善保管,若有丢失,自行负责。

  第五章:奖励与处分

  一、奖励1:活动以每个学期为一个活动周期,针对活动开展情况,将对社团成员参与情况进行奖励。奖品如瑜伽服之类的。

  奖励2:通过对成员一年为社团作贡献和出勤的考核,按30%的比例评出“优秀社员”,奖励瑜伽10次卡一张。

  奖励3、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户外活动。

  奖励4、免费参加本社团组织的联谊、沙龙活动。

  二、处分:经常无故缺席者,自行退会。

  第六章:社团会费

  1、方案一:1人办年卡一张,每人12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2、方案二: 2人合办80次卡,每人600元。可参加所有课程。

  3、方案三:10人每周2次去瑜伽舞蹈馆参加为实小开设的小班,每人800元一年。可参加指定课程。

舞蹈的教案10

  教育目的:

  1、学做小木偶跳舞,和着音乐表现小木偶滑稽的样子。

  2、了解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活动。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准备:

  小木偶的舞蹈、会动的身体、记录纸、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偶小人:你们认识他吗?见过吗?(听过《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二、木偶的舞蹈:

  1、听听这段音乐,看看老师把它又跳成一段什么样的舞蹈。

  (1)你感觉谁在跳舞?(木偶)

  2、幼儿跟着音乐跳,你跳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发抖的、慢慢的、一停顿一停顿的……)

  3、讨论并记录:

  (1)人的身体哪些地方是会动的?木偶跳舞时,哪些地方是能动的?(肘、腰、肩、膝……在会动的身体上贴汉字)

  (2)这个舞蹈和我们跳的舞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练习平常人和木偶的抬手、鞠躬、走路的动作,并进行比较:人的动作很自由、木偶的动作很硬、很硬、慢慢的、一顿一顿的。小结:人的身体是灵活的。)

  三、学跳木偶的舞蹈:

  1、提示:只有这些地方能动,才能跳得像小木偶。

  2、幼儿跳小木偶舞,刚才我们做的小木偶动作都是慢悠悠的,能不能让小木偶跳得快乐一点。

  3、幼儿和着节奏有快有慢地表现舞蹈。

  四、幼儿操作纸偶仿编动作。(两个幼儿拿一个纸偶,一起商量,哪个动作最好看。)

  1、师示范操作纸偶,并进行表演。

  2、给幼儿2分钟的时间,幼儿合作操作纸偶并仿编动作。

  3、把纸偶按数字排列贴在黑板上,请每组幼儿上台按照纸偶的动作进行表演。

  4、评价: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看,全班幼儿来学一学。

  五、评选“最佳小木偶”,奖励玩木偶一周。

  请7个幼儿上台进行表演,让幼儿进行几轮比赛,最后评出一名“最佳木偶”。

  六、活动延伸:

  1、回班上看《葛蓓莉娅》表演。

  2、回去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所学的木偶舞蹈。

  反思与评析:

  1、此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我自己,了解人的身体是灵活的。而木偶是男孩子比较喜欢的舞蹈。

  2、本次活动中,将木偶舞蹈先简化为走路、招手、鞠躬这三种动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幼儿易于掌握木偶的一些基本动作。

  3、PK比赛,评选“最佳木偶”是激起幼儿热情、调动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现场效果还不错,奖励玩小木偶一周,一周后还可以再进行比赛活动,如果有人跳得比今天的“最佳木偶”好,这个小木偶就要换别人玩一周。

舞蹈的教案11

  教学目的:

  拉丁舞以其动作的舒展流畅、自由随意、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点,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于一体,通过拉丁舞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世界性形体语言”,培养文明礼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学重、难点:

  1、 基本步法

  2、 培养音乐感,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教学准备:

  1. 拉丁舞音乐和视频。

  2. VCD、电视机、MP3、音

  一、导入

  1、听一段牛仔音乐,问同学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简单介绍拉丁舞

  拉丁舞分为拉丁国标舞和拉丁舞:

  拉丁国标舞是规范、严格、标准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础上发展规范形成的竞技专业舞蹈,内容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国标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伦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牛仔舞(jive) 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其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 也正是因为它的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站姿 伦巴与恰恰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想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腿上,骨盆可自由转动,重心在支持腿的脚跟处。支撑腿的膝盖向后锁住,骨盆移动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响为宜。

  (2) 桑巴和牛仔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耸肩

  C任意一只脚向侧方向迈出一步,伸直支撑腿,身体重心集中在支撑腿的脚掌,脚跟仍不离地面。支撑腿的膝盖不要向后锁住。

  (3)斗牛舞

  A双脚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横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耸肩;

  C当双膝伸直时,膝盖并不向后锁住。

舞蹈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面条在锅里的不同形态,并常识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面条的柔软。

  2、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面条、电磁炉,红、绿皱纸条。

  在地上画两个大圆圈,分别代表"锅"和"盘子"。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煮面条。

  讨论生面条的样子:摸一摸、看一看,面条还没下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动作学一学。

  讨论面条下锅后的样子:水沸腾的时候,面条也在锅内翻滚,你觉得它像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它又和刚才比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煮熟的面条的样子,现在它熟啦,变得怎样了?你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一起尝一尝,感觉面条的柔软、滑溜。

  二、模仿表演。

  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在柔软、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

  教师以厨师的身份介入表演。

  --幼儿把自己想象成面条,身体笔直地站立。教师说"下面条喽",幼儿跳进"锅"里,身体慢慢变软,在"沸腾"中舞蹈。

  --"厨师"用手臂当大筷子,将煮得软软的"面条"夹到"大盘子"里,每根"面条"都要表现出"软软的"。--在煮得软软的"面条"上撒一些葱花(绿色皱纹纸条)。再撒一些辣椒(红色皱纹纸条)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活动中,孩子可以自由表现内心的感受,并大胆、有创意地表达。同时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无论孩子的表现优美、滑稽还是笨拙大家都很快乐。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在设计引导语时,本节活动始终体现了游戏性,让孩子们想象与同伴一起用身体组成美味拌面的环节,是孩子们尽情分享、交流的时刻,满足了幼儿与同伴近距离接触的心理要求。

  不足:

  活动中总喜欢叫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忽略了其它小朋友,我要渐渐改掉这个毛病,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使自己的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

  整个活动下来,觉得幼儿的兴致很高,许多幼儿的表现力都超过我的想象,最后我都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舞蹈的教案13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二、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

  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

  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

  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舞蹈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经过听听、看看、试试,感受三拍子音乐美妙的旋律和性质,初步学跳交替步,要求节奏正确。

  2、启发高中生进取探索,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音带、节奏乐若干。脚印图片(一只红色、一只绿色)。高中生右脚贴红花,左脚贴绿花。

  活动过程: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一样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高中生按节拍随意做动作,并能发出各种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用领唱、接唱的方法唱出好听的声音。要求节奏鲜明,有三拍子的强弱起伏感。

  533∣533∣432∣1——‖

  (领)唱着歌真高兴(幼)啦啦啦啦

  (领)跳着舞真欢乐(幼)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4、教授:

  (1)感受舞蹈歌曲的美妙的旋律,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①感受乐曲二遍:"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样"(优美、好)。"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干什么"(跳舞)

  ②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表演:"听了这首好听的音乐我也想跳了,你们听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③边听音乐边看教师表演第二遍。(高中生边听音乐边按三拍的节奏拍手,用节奏乐伴奏各一遍)

  (2)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抒情欢快的情绪及主要资料,告诉名称。

  ①教师演唱歌曲,高中生欣赏。"歌里唱了什么"(跳舞)"这是一首很美、很好听的、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听起来很欢乐的歌曲。"

  ②教师再次演唱歌曲。"歌里唱我们是怎样样跳舞的"(拉着、围着圈跳舞)告诉名称《圆圈舞》,高中生重复。

  (3)学习交替步。

  ①教师边唱歌曲边用交替步跳舞。高中生观察教师脚的动作,出教师脚的动作节奏。(二遍)

  ②教师示范交替步。"教师跳舞时脚上的动作是怎样做的?"引导高中生认真观察后讨论(一只脚走一下,两只脚交替着走)告诉舞步名称:交替步。

  ③示范交替步。"二只脚是怎样交替走的"高中生讨论后,教师演示二只图形脚(红色代表脚、绿色代表左脚),在黑板上演示,

  边喊口令:

  —二三,一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启发高中生观察出动作的要领。

  ④用二只图形脚演示交替步,启发高中生边观察边探索试着跟跳交替步。

  教师问:"左右脚是怎样向前走的"高中生试跳,讨论后教师小结:"右脚向前一小步,左脚跟在右脚后面走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前一小步。"教师边念口令、儿歌边示范:左右左,右左右;两个好朋友,紧紧跟着走;你走我也走,我走你也走……

  ⑤高中生练习交替步。

  放慢速度,在教师的口令、语言节奏的提示下,坐着练习,提醒先迈贴红花的右脚。

  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图形边跳交替步,边用口令、儿歌提示高中生边观察边跟跳。(坐在位子上跟跳→站起来跟跳→慢慢走动跟跳)

  (4)完整示范,进一步感受交替步的动作要领,并跟跳。

  ①教师边唱歌边走交替步跳圆圈舞。"看看教师跳舞时脚做了什么动作"'步子是大还是小""身体怎样样"

  ②教师边唱歌边用大、小不一样步伐的交替步跳舞,启发高中生进行比较观察。"交替步应当怎样跳步子大好看还是步子小好看""跳交替步时身体怎样"高中生讨论后,教师边跳边小结:"跳交替步时,步子要小一点,挺胸抬头,身体随着脚步走动要有一点摆动,迈右脚时身体向右有一点摆动,迈左脚时身体向左有一点向左摆动。

  ③放慢音乐速度,教师边唱歌边带高中生练习。

  ④教师边唱边和本事强的高中生一齐跳交替步,其他高中生用节奏乐为他们伴奏。

  ⑤教师边唱边带全班高中生一齐跳交替步。

  5、高中生随音乐跳交替步出活动室。

舞蹈的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心连心》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站姿的要领,让学生知道人体美可以在站立的姿态中体现出来。逐渐养成坐姿和走路时保持姿态的好习惯。

  2、要求动作规范,手脚协调,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

  3、掌握每个动作的方位。

  4、让学生们从中获得节奏感、韵律感和美感的培养,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树立自信和集体意识。

  5、这个舞蹈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只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为主,增强友谊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心连心》属于活泼、欢快的舞蹈,主要以后踢步为主,步伐要轻快,规范动作,要求标准统一。

  3、时刻把握好自己的位置,要有队形意识。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2、课前活动。(基本站姿)

  3、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4、导入新课,教师示范。第一个八拍:1—4拍:男生双手叉腰,先起右脚往右转身做后踢步转一圈到女生的位置。女生双手叉腰,起左脚往左转身直接做后踢步到男生的位置。5—6拍:男女生双手叉腰,膝盖并拢原地直腿双跳。7—8拍:男生往旁出左脚并直腿勾脚,重心在右腿膝盖弯曲,身体左倾。女生动作相反。1、2、3拍:男女生同时拍手三次。男生在身体左侧拍手,女生在右侧。

  5、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6、请班级中态度认真、动作自然协调的男女组合上台表演,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也为全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各组轮流展示并进行比赛,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发的巩固练习,既让学生达到一定的休息目的,更能促使老师重视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比赛,学生的热情也高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

  8、合音乐表演。(注意节奏,加上表情有激情的去跳舞)。

  五、下课,组织学生站好队整齐有序的带到教室。

【舞蹈的教案】相关文章:

舞蹈的教案01-02

舞蹈的教案12-06

舞蹈的教案01-23

《舞蹈基本体位》 舞蹈教案07-07

幼儿舞蹈教案03-16

有关舞蹈的教案03-25

幼儿舞蹈教案12-07

舞蹈课教案08-24

幼儿舞蹈的教案10-28

关于舞蹈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