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抱小猫教案

时间:2023-01-06 15:24: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猫抱小猫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猫抱小猫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猫抱小猫教案

大猫抱小猫教案1

  托班活动:

  大猫和小猫

  活动名称:

  音乐活动:大猫和小猫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中较轻较响的两种声音。

  2、愿意跟老师一起学做猫。

  活动准备:

  录音伴奏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师:宝宝们,你们看谁来了?

  (1)师表演,托儿欣赏

  说说刚才来了一只什么猫?

  另一只什么猫?

  (2)重复听赏

  说说刚才两只猫是怎么叫的?

  (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2、反复感受

  (1)托儿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学做大猫小猫。

  (2)引导托儿大猫叫时声音大,小猫叫时声音小。

  3、模仿跟学

  师:大猫小猫们,我们一起捉老鼠去罗!

  模仿动作,边唱边跳。

大猫抱小猫教案2

  目标:

  1.学唱歌曲,乐意进行简单的歌曲仿编。

  2.尝试用声音的轻重表现音的强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准备:

  大小猫的图片、大小狗的图片、大小鼓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动物形象的大小与演唱力度有关

  1.出示大猫小猫图片: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

  2.猫是怎么叫的?请你们听一听这两只猫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

  3.学一学大猫和小猫的叫声。

  (二)完整学唱

  1.师:两只猫要和大家做朋友,他们要用歌声介绍自己,仔细听一听!它们是怎么自我介绍的?

  2.教师唱歌曲两遍:他们怎么自我介绍的?

  3.幼儿分组学唱歌曲。

  4.游戏:找小猫

  (三)创编歌曲

  1.出示图大狗小狗:看还有谁来和我们做朋友了?他们的叫声怎么样,会怎么介绍自己?

  2.幼儿尝试仿编

  3.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由于《大猫小猫》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因此,我在活动中非常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让幼儿通过说说、看看、听听、学学、唱唱、编编等多形式的感官活动,努力营造“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从整个活动情况看幼儿活动的兴趣很浓孩子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量来表现歌曲。在课后评课的过程中,各位工作室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老师们的宝贵意见我又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思考与梳理

  歌曲介入思考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大猫小猫的形态大小与演唱力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叫声前置的来突破孩子控制自己的音乐来表现歌曲这一难点。虽然达成的效果较好,但在研讨中工作室老师认为这这一歌曲结构简单,歌曲短小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欣赏的方式。为此,回到幼儿园又进行了一次实践,采用了工作室林静老师的策略(完整欣赏加辅助提问)在过程中发现孩子也能够很好的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而且整个活动安排更加的流畅而不显突兀,从中让我感受到对于歌曲结构简单,曲式短小的小班歌曲来说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感受的方式,让孩子在完整欣赏过程中体验美感受美。

  过程的推进思考:

  1.变“难点前置”为完整感受。

  “难点前置”这一教学策略常会运用到幼儿不宜掌握的歌词中。本活动我将大猫、小猫的叫声作为难点进行前置,割裂歌曲的完整性。如果采用循序渐进的完整感受会使整个环节的推进更加细腻流畅。

  2.游戏化是否需要成人理解中“热闹”。

  本次活动在执行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班幼儿比较喜欢也非常乐意参与的`躲藏游戏“找小猫”。意在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会唱、乐唱。在实践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但在研讨中很多教师认为这一游戏趣味性不高,是否可以增加情节,让游戏更加趣味,当时感觉同仁们的意见非常合理,但是静下心来思考感觉教学游戏趣味与否,是取决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与游戏目的的达成,过于花哨的情节安排给予孩子的可能只是兴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个人感觉这一游戏的安排是适合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师幼互动可以更加细腻。

  3.图谱设计贵在孩子提供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支架。

  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猫小猫的形象大小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因此我图谱设计就采用了同一形象改变大小的方式呈现,让孩子清晰感受到物体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由于图谱设计没有追求花哨在实践中孩子的观察也一下在进入主题,很好的为孩子的学唱提供了支架。

  感悟:兴趣是孩子学习歌曲的首要前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歌曲学唱中实现教学目标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平等和谐自由的进行歌曲学唱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起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乐意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大猫抱小猫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的图片。

  2、《大猫小猫》音乐cd。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

  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走下座位边表演边唱歌,唱到小猫喵喵喵喵部分时,扮猫宝宝的小朋友就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音乐结束后扮猫妈妈的幼儿来找小猫。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女儿非常喜欢的歌曲。它歌词与旋律都比较简单,容易上口,歌曲内容又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说这是一首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学唱的歌曲。也许正是因为歌词、旋律都表较简单,所以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忽略了对歌曲的欣赏。

  如果说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合理的,那么我觉得可能我的活动组织形式不太适合幼儿,特别是分角色哪一环节,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就明显的意识到小班幼儿不适合这种方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集体的学习、模仿、表演可能是更为合理化的。另外,小班的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在动作先行,所以可能让孩子的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学习更为适合,那么如何来实施这种模式呢?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猫抱小猫教案4

  活动目标:

  1、辨别音乐的大小,能以不同的声音及乐器来演奏区分大猫和小猫的声音。

  2、学习用其它动物形象创编新词。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舞板、小铃、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小猫。

  这是谁呀?它的妈妈是谁?(大猫)出示大猫。

  它们在唱歌,听是谁在唱呀?(教师范唱)它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哦,小朋友说的真不错,大猫唱的声音大,小猫唱的声音小。

  2、探索乐器演奏的不同力度。

  小猫和大猫在唱歌我们用乐器来给它们伴奏吧!看今天的乐器是什么?是小铃和圆舞板。请小朋友去用乐器试一试怎样是大猫唱,怎样是小猫唱。请幼儿个别演奏。

  小结:大猫的声音大,我们就敲重一点,小猫的声音小我们就敲轻一点。

  下面我们拿好自己选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吧!

  3、学唱歌曲创编歌词。

  刚才小朋友为歌曲进行了伴奏现在我们分大猫小猫来唱一唱做大猫的在这边,做小猫的在这边我们一起来唱。

  大猫小猫一起向前走,看见了一群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大小不一样)

  这些小动物也想来唱歌,我们就自己选一个小动物,然后按照大的小的来唱。幼儿演唱。谁愿意上来把你的小动物唱一唱。提醒幼儿注意声音的大小。

  现在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换一个小动物来唱一唱。

  4、用乐器伴奏。

  过程小朋友都唱了,你们想为自己来伴奏吗?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乐器和小动物自己边唱边进行伴奏。还可以唱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大猫抱小猫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差异。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大猫和小猫唱歌的声音。

  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图片,感受大猫和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他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a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大表现大猫。

  "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学学大猫的样子)小朋友学的真像

  b引导幼儿用动作幅度小表现

  "小猫是什么样子?它和大猫一样么"(学学小猫的样子)

  师说:"谁来用动作表演下小猫?"。

  2、幼儿欣赏歌曲《大猫和小猫》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和小猫。

  (1)师问:"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大猫和小猫》,谁来告诉老

  师大猫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

  师问:"小猫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幼: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

  (2)师再次欣赏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猫、小猫。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刚刚学过的动作来表现下大猫和小猫,看谁表演的最好。"

  3、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

  (1)师问:"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听,谁走在前面,是大猫是小猫?"

  师问:"谁走在前面?为什么?大猫的声音是怎么样?"

  (幼儿:大猫,音乐比较大,声音大)

  (小朋友说得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猫叫

  (2)师问:"小猫呢" (幼儿:音乐比较小,声音小)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一起学小猫叫。)

  4、幼儿学唱歌曲,跟随老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师:"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

  "你们认识它了吗?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它是谁?它的声音怎么样?

  5、分组演唱。

  将幼儿分成大猫和小猫组。在教师图片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唱自己的角色"大猫"和"小猫"。

  "你们喜欢大猫还是小猫唱歌的声音?喜欢大猫的坐在这里,喜欢小猫的坐到那里?"

  6、仿编歌曲:

  师:唱得真好听,把其他小动物也引来了,听,谁来了?(汪汪汪)大狗会怎么样介绍自己?(带领幼儿一起介绍)小狗呢?

  7、结束教学活动。

  师:"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音乐课,孩子们带着头饰,唱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仅仅把大猫小猫引进了歌曲了,还可以自己创编歌词把其他小动物都请到了歌曲里面,孩子们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标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纲要》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育精神。课程上的流程也比较完整,只是中间的强弱关系我没有太强调,孩子们唱的喝感受的强弱关系都不太明显,这是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将在第二课时强调这一点,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师没有要求到,在以后的歌唱活动中,我会反复强调歌唱中各个注意事项,争取让孩子们养成一个科学的歌唱习惯。

【大猫抱小猫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大猫小猫10-05

大猫和小猫教案07-12

大猫小猫小班教案04-21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03-16

音乐教案:《大猫小猫》08-23

小班音乐大猫小猫教案09-17

小班歌曲教案:大猫小猫09-29

小班音乐大猫小猫教案09-17

大猫,小猫诗歌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