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鼓教案

时间:2022-10-21 19: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孔雀鼓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雀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雀鼓教案

孔雀鼓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花城版)小学音乐第5册第三课听音乐、看跳舞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内容有: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二、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如第一乐句:3135|5-|3612|2-|,第四乐句633|122|1612|2-|。配以xxXX|X-|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三、教学目标

  牳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技能训练: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③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④通过编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掌握:633|122|1612|2-|和633|122|3161|1-|

  五、教具准备

  光碟、录音机、头饰、音乐卡片,小乐器、排球。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学生分四组,手持打击乐(没有乐器的学生可以用手当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声部演奏。

  2、在手掌击拍的伴奏下,教师加入《金孔雀轻轻跳》的语言。

  3、问学生傣族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4、回答完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学唱《金孔雀轻轻跳》

  1、听唱《金孔雀轻轻跳》曲谱

  把旋律卡片随意摆在黑板上,然后在琴上演奏这些简单的旋律,请学生在这些凌乱的卡片中找出这一乐句。模唱出来,接着全班模唱;用这个方法,直到把所有的旋律卡片按照《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排列好。

  2、学唱歌词

  (1)学生独立唱谱,教师添词;唱会后师生互换。

  (2)聆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评价:我们唱的和录音范唱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多听加深体会。

  假设学生说的情绪很准确,师:“你说的真贴切,我们就按你说的来唱唱,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唱。”

  假设学生说好像看见孔雀在跳舞,师:“是啊,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老师也仿佛看见了这幅美丽的图画。”

  (3)边学唱歌曲,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歌唱时应像拍皮球一样轻巧有弹性。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633|122|1612|2-|”和“633|122|3161|1-|”。

  (4)巩固歌曲。歌曲经过艺术处理,再让学生完整的演绎,再和录音范唱对比,请学生进行自评。

  (三)同学们时间过的可真快啊,唱得很有感情,还有同学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了;那么同学们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这首歌曲。

  如: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老师随音乐表演一段,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四)拓展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傣族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生:回答。

  师:“少数民族的人民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能歌善舞,刚刚我们学跳了傣族舞蹈,有没有小朋友会跳其他民族的舞蹈,只要能模仿其中的一两个动作就可以。”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学看,每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带有各个地方的民族文化,比如在新疆男女老少都喜欢戴一种圆形的帽子,所以新疆舞中就有托着帽子的动作,还有头部的动作也很有特点;藏族人民在旧社会身受压迫,所以舞蹈动作中带有含胸的动作,还有藏族甩水袖的动作是根据他的服饰特点而产生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擅长骑着马儿,放牧为生,所以蒙古族的舞蹈有很多骑马的动作和挤奶的动作,来让我们伴随着各民族悠扬动听的旋律一起快乐的跳起来唱起来吧!”

  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亲如一家,我们也把手拉起来,同学们尽情的跳起来吧!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就要下课拉,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孔雀鼓教案2

  一、课题:

  《金孔雀轻轻跳》

  二、课型:

  综合课

  三、教学内容: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3、创编舞蹈

  四、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乡的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了解云南省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2、通过学唱《金孔雀轻轻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傣乡风情,学习用柔美的、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

  感受傣族风格的歌曲,了解傣族的风情。

  六、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七、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

  八、教法:

  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提问: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生活在一起。你们都知道有什么民族吗?

  2、提问:(听音乐)分析一下是哪一民族的音乐?

  3、教师从"资源、风俗"等方面结合图象向学生介绍傣族。

  4、完整地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歌曲的情绪、声音的处理)

  (三)歌曲教学:《金孔雀轻轻跳》

  1、初听歌曲、找一找与《月光下的凤尾竹》不同的地方?(情绪、声音)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

  4、教师结合图象"孔雀"演示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

  5、教师领跳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6、学生结合舞蹈图示自由创编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教师巡回指导。

  7、优秀舞蹈表演

  十、课堂总结

  十一、下课

孔雀鼓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步伐和简单动作,并能跟随音乐轻柔、优美地表演舞蹈。

  2、培养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美丽的孔雀》及《孔雀舞》教师教学资源、《金孔雀轻轻跳》音乐cd、孔雀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美丽的孔雀》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孔雀开屏、梳理羽毛,以及孔雀尾羽、翎羽的样子,说说孔雀的特点并简单地进行模仿。

  2、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傣族音乐的轻柔优美。

  3、学习舞蹈。

  请幼儿用手部动作模仿小孔雀。指导幼儿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要尽量伸直。

  4、游戏“小孔雀学走路”,练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姿态。

  游戏开始后,幼儿扮演小孔雀边说儿歌《小孔雀学走路》,边抬头挺胸摆出孔雀开屏的姿态,并按照语言节奏跟随教师扮演的孔雀妈妈一起练习屈膝的动作。说完儿歌后“小孔雀”以此跟在“孔雀妈妈”身后练习屈膝走(行走路线可围着教室走一个大圆圈)。

  动作熟练后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游戏。重点提示幼儿行走时保持好上半身的姿态。

  5、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鼓励幼儿在每段最后创编一个孔雀造型。

  6、幼儿戴孔雀头饰分组表演,互相欣赏,启发幼儿从表情、动作及结束造型灯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7、欣赏舞蹈《孔雀舞》,并跟随音乐自由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28~29页,可与爸爸妈妈共同装饰孔雀羽毛。

孔雀鼓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结合注释朗诵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六)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七)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八)《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民俗

  了解《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汉末的民俗,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此诗的理解。

  1、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潜天论。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2、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按汉时习俗,这一天要晒衣服和书。

  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七月七日,为牛郎织聚会之夜。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项活动是守夜,人们对天下拜,并说出心愿,主要是乞富、乞寿,没有孩子的乞子。守夜活动有不少男子参加,目的是为全家乞福。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

  3、坐具

  诗中的“床”“榻”都是坐具。床,最初只是卧具,后兼为坐具。要了解“床”“榻”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坐时两膝着席,把臀部放在脚跟上。这样,脚跟承受的压力太大,时间长了,就会酸痛。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觉臀部坐在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脚跟上舒服,所以,大约在秦汉时期,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体积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因此诗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两个人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称演化的结果。

  4、交通工具中的牛车

  诗中有“其日牛马嘶”句,牛车自古就有。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但到了东汉后期,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九)八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协作,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话剧。

孔雀鼓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3、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二、重点、难点

  理解字词,疏通诗句,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三、解决办法

  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要求背诵7节诗。

  四、学生活动

  1、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把握诗的主旨。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一首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诗歌,题目叫《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二)诵读感知

  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

  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⑴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⑵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⑶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⑷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⑸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⑹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⑺念:记挂。(念念不忘)

  ⑻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⑼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⑽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⑾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⑿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⒀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⒁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⒂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⒃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⒄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⒅要yāo:邀。(要功,要买)

  ⒆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⒇赍jī:赠送。(赍赏)

  (21)踯躅zhízhú:缓缓地走或徘徊。(踯躅歧路)

  (22)迎: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3)订正文中注释

  “便言多令才”中的“便”应读pián,不读biàn。

  (四)把握情节发展与结构

  全诗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外,按情节发展,可分为5个部分:

  1、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2、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写三项内容。

  ①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重新团聚的幻想。

  ②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别。

  ③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3、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项内容。

  ①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的处境。

  ②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光看问题,毫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③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4、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5、结尾(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五)总结、扩展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可见它又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乐府诗起于汉武帝时,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由于乐府诗是来源于各地的歌谣,而这些歌谣又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以,内容的社会性和形式的叙事性就成了乐府诗的显著特点。如《孔雀东南飞》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父母不应干涉儿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写罗敷严辞拒绝太守的调戏,就反映了官占民女为妾的事实。可见,汉乐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和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本诗取自真人真事,叙述描写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诗尾以鸳鸯双飞作结,通过美丽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仲卿夫妇争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战胜的意志,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孔雀鼓教案】相关文章: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

孔雀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