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16 13:54: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几个方面。

  2.用简短的话概括4、5、7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眼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紧扣文眼,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读这篇赞美的文字,看看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2.生自主读文三遍(出示阅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连贯、流利。

  (2)同桌读(齐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3)自主默读,思考: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

  3.汇报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师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2)问: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哪些地方?(师相机板演: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三、自主品读,披文入情

  1.过渡: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读了课文,你对怎样的胡杨动情了,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把你动情的原因写下来,再动情地读一读。

  2.生自主阅读,勾画、作批注,有感情地朗读。

  3.同桌交流感受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背诵喜欢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3.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词语引入,回顾内容

  1.抄写词语:钟情、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默默奉献。

  2.师:作者钟情于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默默奉献的胡杨,才写下这赞美的文字——胡杨赞。

  二、交流体会,精读感悟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探寻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

  2.汇报交流,朗读感悟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4)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3.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

  4.问: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三、升华情感,书写敬意

  1.过渡: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你对哪段文字感触最深,请你尽情读一读,赞一赞。

  2.生自主朗读,背诵。

  3.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背诵。

  4.师:我们感动于胡杨,感动于它顽强的生命,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也有话想说,想赞一赞这西域的美丽风景——胡杨。赶快写一写,赞美赞美胡杨吧!

  5.生自主写话。

  6.出示背景音乐,胡杨组图,指名读出学生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认识维也纳:

  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

  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

  二、走近维也纳:

  1.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

  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

  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

  三、感受维也纳:

  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

  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

  B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怪不得作者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

  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的人们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真是幸福呀!

  五、畅想维也纳:

  1.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老师和同学们合作开展《走进维也纳》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维也纳。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爱护雀,更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也体现了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通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

  xx

  五、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内容导入: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一些名人故事,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也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2、板书课题:[5、灰雀],学生读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要问的?(学生交流)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后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第6单元主要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

  2、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悬念导入:

  1、师:春天到了,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来,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的手里拿着红红的桃花,有的手里拿着嫩嫩的桑叶,有的拿着细细的柳枝,还有的带来了青青的小草。只有小丽手里什么也没有……同学们,小丽怎么会没完成作业呢?她会不会挨批评呢?你们想知道吗?

  [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小丽的特别的作业。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1、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

  (2)在读课文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谁来介绍介绍好办法?

  2、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用电脑课件出示本课带有生字的句子。边读边简单指导朗读。

  (3)开火车读词

  (4)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识字情况。

  三、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对卡片

  [学习之余,做个游戏,既让学生休息,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

  四、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小丽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2)通过自己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小丽的作业到底是什么呢?

  (3)她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4)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五、听音乐,看课件,感受春天的美。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你想对小花、小草、小鸟……说些什么呢?

  [结合自身谈谈在环保中,自己应怎样做。]

  (4)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六、扩展延伸

  你能写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话,提醒每一个人吗?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借生日。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2)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

  (5)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

  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

  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

  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权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文。

  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文,进一步理解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

  1、上新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这篇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文。这篇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新。

  1、通过上节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文。

  二、阅读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文。

  1、这篇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三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本第19《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文,初步了解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文,想想文告诉了我们一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

  3、指名读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三)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2)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

  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五)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六)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举动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

  2、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3、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4、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这样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学生,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国的作家大卫·欧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他的老师呢?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8-06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有关小学语文的教案04-12

小学语文教案04-12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学语文园地教案07-31

小学语文教案07-23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7-0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