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23-02-22 14:24:43 宗睿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习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习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习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平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习第8题 判断哪些是平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习指导:

  1.两次平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6格

  2.先旋转再平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习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平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习簿;

  2、《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教学反思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些难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但部分学生机算不算认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出错率还很高,仍需多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办?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比较360÷(12+6)×5和360÷【(12+6)×5】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02-24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12-13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12-14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优秀12-13

四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01-30

集体备课教案12-23

集体备课教案04-03

高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范文10-14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6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