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时间:2022-01-28 13:27:07 教案 我要投稿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9篇

草原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树林和草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一卷,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对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我的教学设想是“避免面面俱到,力求突破一点”,也就是以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学会品读优美语言,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细致品读文章语言,能够准确掌握作者运用各种修辞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能够体会作者调动、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

  2、技能目标:在反复品读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其他写景片段运用各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等描写景物的手法;并能够加以运用,从而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语言的间接性特征,对于作者调动并运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似乎难以直接感知;而这又是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描写景物,并且能够让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甚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1、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品读文章语言,展开联想,细致体会并学会运用作者通过各种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2、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把本课所学的方法用于写作。

  四、教学方法

  1、教师的教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自然串用问答法。

  2、学生的学以品读法为主,并用速读法、朗读法、自由读。

  教与学的方法运用,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的,更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分发导学案)

  重在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整体感知文章。

  (本文生字词不多,语言也并不深奥枯涩,故学生可以借助词典轻松扫除文字障碍,整体理解感知课文。再者,本文篇幅较长,如果课上细读全文,将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因此将字词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放在课前的预习阶段。)

  (一)导入新课

  1、由作者屠格涅夫的名言“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导入。(学生谈对名言的理解 ——引出作者——导入新课)

  屠格涅夫他被列宁誉为“俄国语言大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他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树林和草原》,让我们走进语言大师,来领悟大师驾驭语言的方法和艺术。

  (这一导入简洁明了,既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又将本课学习的主线——语言,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研究学习《树林和草原》的语言。)

  2、学生介绍作者及《猎人笔记》。

  (二)朗读感知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音、形、义) 。

  2、速读课文:明确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于课前已经布置预习,课上通过速读法唤醒击活预习效果。由于七年级学生并未接触多种读书方法,因此,需要在先提醒所谓“速读”的概念。以期更好的效果。)

  步骤小结:文章的美感,是大家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到的。那么,我们就深入文章,撷取精彩的片段,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承上启下)

  (三)品读理解

  1、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表。(P79“思考与练习二”)

  2、明确本文写景的顺序。

  3、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句子并说说理由。(可以从语言的修辞、感官角度、情感、以及画面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明确本文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优美片段、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深入体会并指出其语言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全方位的对优美语言进行品读。

  示例:1、 “品修辞”

  如: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再如:但是乌云在扩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等等。( 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教师顺势提问修辞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2、“品感官”

  如:你用手播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涵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作者调动了触觉、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这正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教师再次顺势提问这种写法的作用,即可以让语言丰富多彩,而不至于干瘪无物。(这正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3、“品感情”

  如: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三个“多么”排比,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

  其实作者运用修辞,通过各种感官描写周围的景色,足以说明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也是语言的“巧”之所在。)

  此时的顺势提问,语言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觉得真实可感。(这也是语言的“妙”之所在。)

  语言的魅力,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流淌在其中的真情实感,没有了她,一切技巧都是苍白的。品到了语言中的真情实感,就算是品到了根本。

  (四)创读提升

  1、方法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小组探究写景的方法?

  ①善于观察,抓住特征。

  ②时间为序,条理清楚。

  ③运用修辞,生动活泼。

  ④多种感官,丰富多彩。

  ⑤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自发合作探究,自行分析写景的方法。)

  2、学以致用:课文在描写景物时多处用了省略号,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请任选一处把你能想象到的内容补充出来,或者即兴描绘窗外的景色。(字数:50-100字之间)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其他的文字,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然而真正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落实到笔端,从而有助于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对本课的纵深学习设想。因此,此环节,让学生将再次结合总结,运用各种方法描写眼前的美景,深入探究,提升能量,智慧复演。)

  3、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俄国语言大师”屠格涅夫语言的优美。(落实情感目标)

  (五)课堂检测

  (用简短的时间,设计巧妙的题目,对学生本课所学进行简单的检测。如时间不允许,可灵活处理,因为“学以致用”环节学生所学已得检测。)

  六、作业设计

  1、P79字词积累的字词及读音抄写三遍。(ABC)

  2、配乐朗诵优美的语段给自己的家人听。(AB)

  3、完成本课的《学与练》题。(自由选做1或3题)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把本课的学习延伸至课外。根据学生不同层次,采用分层布置。)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

  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朗读。

  4、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亲自领略一下草原独特的风光呢?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

  5、在这碧绿无垠的大草原上,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此时你是作者,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并交流。

  四、自主阅读,感受人美

  1、如果说草原的美已深深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那么草原的人又是怎样的热情好客呢?请同学们自读下文,想下文中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内容?再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引导学生练习给每段加小标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内容。

  3、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方面?多读读,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受深?

  当学生谈到欢迎远客时,可引导学生读初入草原时,“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望见河时的惊喜。

  通过重点语句“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想象主人欢迎远客的情景,读出迎客的热闹场面,体会蒙古人的热情纯朴。

  当学生谈到亲切见面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想象主客相互握手时,会说些什么?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当学生谈到热情款待时,可引导学生讲讲蒙古族人的风土人情,感受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并相机指名朗读。

  对于联欢话别一段的学习,可重点抓住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宽广、充满生机的草原,养育了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人民,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相机指导朗读。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句

  1、仔细观察文中的生字,和同桌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在刚才的复习生字中,你觉得那些字比较难写呢?引导学生搞清难写字的书写要点,范字后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3、《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把你认为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的词句找出来和同桌交流后,抄写在好词好句本上。

草原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3、5、6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2、唱准3、5、6三音的音高,并进行创编。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3、初步听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把握节奏、情绪,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小学课文《草原上》

  四、教学难点

  以3、5、6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

  五、教学准备:

  琴、光盘、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头巾等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境想象,导入主题

  1、教师以语言及身体语言导入

  ……——揭示“草原”图画,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教师表演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2、揭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民族的风俗

  师:我们这是到了什么地方啊?——出示地图

  (三)学习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师……用“LA”来演唱歌谱。

  (2)教学3、5、6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黑板上两个大圆圈)

  ……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音乐

  2、有节奏地念歌曲词

  (1)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学生聆听

  师……出示歌词

  (2)学生跟着老师念歌词,老师注意把握节奏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教师带领学生边念,边做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

  (2)完整地演唱全曲

  4、艺术处理

  (1)师:……生回答)

  ……钢琴伴奏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2)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

  B、实践练习

  师:……

  C、再唱歌曲

  ……放小学课文《草原上》的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

  2、分小组合作创编

  师……(生回答)

  2、请部分小组表演两段音乐

  (五)课堂小结

  师:……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老师也要和同学们告别了!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我想,以后我一唱起蒙古民歌、一跳起蒙古舞,就会想起可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呢?

  谢谢,最后……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草原教案 篇5

  《草原》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清丽优美,字里行间弥漫着草原独特的风景与独有的风情。细细读来,草原的青草、蓝天、羊群跃然眼前,草原人们的热情、淳朴、好客呼之欲出。除了这两重具象的美,老舍,这位语言大师,亦带给我们另一重文字美。独具匠心的表达,耐人寻味的用词,都值得我们引领学生,沉入文本,反刍回味。

  本篇文章处处回荡着美的旋律,美文美读,美文美学。从课始的初知美到品读环节感悟美;从师生共读的想象美到写美的画面的创造美,诠释了课文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在熊老师的课堂之上,学生与老师一道,几番涵泳,几番沉入,醉心读书,静心品文,心随笔动,得言,得意,更得法。

  一、加一点新意,不落窠臼

  熊老师的开课颇有新意,链接了原文中老舍对北方的初始印象的描述:“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诗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方去。”1961年的老舍,对草原的印象还是“怕”,熊老师由此入课,不仅借由此时的“怕”,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老舍亲临草原后的那份不舍与热爱,更借由此句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助推学生对重点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使之后对第一自然段的品读顺势而行,自然顺畅。这样不落窠臼的开课,独具慧眼更独蕴匠心。

  二、添一分简约,不枝不蔓

  本课的设计主线鲜明,由对草原的印象切入,由一个“美”展开,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草原的美写出来的?”。从感美、读美、写美徐徐渐进,由感受美景到感受美文,到领悟表达、积累美文,再到学写美景,教学主线明晰,逐层递进,这样的设计,不花哨,不繁冗,简洁利落,不枝不蔓,让课堂多一份清爽,多一份简约之美。

  三、多几个来回,不“醉”不归

  叶圣陶曾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座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咀嚼语言文字,沉入文本,与学生一道,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1、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在教学中,与孩子们进行亲密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草原的美的,在交流中紧扣语言,聚焦词语,琢磨出比喻的形象生动,“勾勒”“渲染”的贴切,“绣”的精致、生动,“流”的生机、活力,由语言,到词语,由发现,到咀嚼,到体味,到积累,到仿照,让学生在语言中多走一个来回,引导学生感悟的文字背后深藏的内涵,把“美”的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

  2、在朗读中多走一个来回

  熊老师的课堂上,“读”占熬头,由初读到默读,由读出感受,到读活美景,教师与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走进草原”“再轻一点,让美景在眼前浮现”,在多重的读中,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如此几个来回,学生已然沉醉其间,醉于曼妙美景,更醉于美妙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教学机智体现不足,对课堂的把控有待加强,如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对词语的挖掘不深,发言的广度不够,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不多。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欣赏〈牧歌〉1、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2、欣赏(1) 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2) 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 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4) 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三、歌曲学习1、导入 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2、初听全歌3、随乐唱词4、分组轮唱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 草原上教学时量: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重点: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教学难点: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电子琴 磁带 奖品 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二、听赏〈森吉德玛〉1、初听全曲(1)你看到了什么?(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 2、再听(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2)速度变了,情绪呢?三、歌曲学习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4、学唱歌曲《大雁湖》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

  第一匹:x xx| x xx | xx xx | xx xx ||

  第二匹:x x xx | x x xx| x x xx |x x xx||

  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五、学习《可爱的羊群》(1)初听全曲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2)读谱(划拍唱曲)(3)唱词(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

  六、小结

草原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草原教案 篇8

  一、活动设计:

  这学期我们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音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活动准备:

  《美丽的草原》《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尾巴等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尾巴随《美丽的草原》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尾巴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提问: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草原,看,那个人在干嘛呀?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提问:你们看看他在干嘛呀?.

  提问:你们知道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提问: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提问: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尾巴)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提问: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尾巴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草原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是蒙古族皮画彩绘反映的内容,皮画是我国蒙古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萌发对蒙古族皮画的兴趣,体验自制皮画彩绘的乐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欣赏蒙古族皮画,感受皮画彩绘色彩的鲜艳,画面的生动。

  2、鼓励幼儿尝试皮画彩绘,在欣赏与制作中体验皮画的艺术美。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作画,体验绘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尝试皮画彩绘,在欣赏与制作中体验皮画的艺术美。

  活动难点:

  积极参与活动,大胆作画,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画彩绘的相关知识。

  2、海绵纸、彩笔。

  3、多媒体课件、音乐。

  4、皮画作品。

  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入场。

  2、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风情,草原人家的故事。丰富幼儿知识,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导幼儿欣赏皮画作品。

  (1)讲解、介绍蒙古族皮画知识:

  教师:"勤劳的蒙古族人民特别聪明,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利用牛皮绘制作出美丽的皮画,它也是我们内蒙地区独有的工艺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好多的皮画作品,请小朋友说说这幅皮画作品中画了什么?"

  (2)教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好多的皮画作品,请小朋友就近欣赏一下皮画作品。"幼儿欣赏作品,感受皮画彩绘色彩的鲜艳,图案的生动。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4、幼儿尝试皮画彩绘制作。

  (1)教师:"今天我们用海绵纸、彩笔、油画棒进行"皮画彩绘",因为海绵纸比较软而且容易上色,颜色也很漂亮,和牛皮有很多相象的地方。

  (2)幼儿绘画:美丽的大草原教师为每位幼儿发一张海绵纸,引导幼儿将刚才看到的草原风光绘制出来。鼓励幼儿大胆的创作,可以画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画可爱的小羊、洁白的蒙古包……

  5、作品展示与评价:

  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向小朋友进行描述自己绘画的内容。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9篇】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集合5篇01-17

草原教案集合9篇01-08

草原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1-03

草原教案范文合集8篇12-31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九篇01-23

《草原》教案范文锦集7篇01-17

精选草原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1-16

《草原》教案范文汇总6篇01-10

草原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1-07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