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

时间:2022-01-22 20:54:0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雷雨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雷雨教案汇总七篇

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雷雨

  【投影】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学生活动】 实话实说(一句话评说):我看《雷雨》

  (设计说明: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让学生对话剧《雷雨》这部被称作我国现代戏剧奠基之作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浓厚兴趣。)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课件展示】剪截话剧表演的场景,配以音乐和解说词

  解说词示例: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 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投影】曹禺和《雷雨》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设问】

  (1)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同哪些人有关?

  (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2)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

  (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3)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

  【梳理归纳】本文的矛盾冲突(附:全剧人物关系图)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与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学生活动】看看、听听、读读。 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

  (设计说明:“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鲁迅语]”。 此环节着眼全篇,从大处考虑,借助媒体展示,让学生快速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对作家作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设置三问,在设问答疑中,引领学生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情感变化的历程,意在为下文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品味语言,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作铺垫)

  三、品读语言,评析人物

  【投影】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揣摩戏剧语言 ③分析人物形象

  【品读鉴赏】 周朴园的语言鉴赏

  (1)品一词,解读周朴园的“怀念”

  ◇设问: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对话中,哪个单音节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在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揣摩解读:

  方法一: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方法二:从标点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学生活动】

  ◇分角色演读(重逢片段,约4分钟),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

  ◇品读一词,体味人物语言中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2)析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的“惊慌”

  ◇设问:课文从“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

  ◇揣摩解读: 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

  (将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怎么就用不着?)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课文P82页三个疑问句连用改简洁)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回忆片段,3分钟左右)

  ◇析一种句子,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较鉴赏。

  ◆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3)挑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冷酷”

  ◇设问:当周朴园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30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 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的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还想再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学生活动】

  ◇快速阅读,尝试走近人物。

  ◇学生进行个性化鉴赏。

  ◇明确学法

  【总结】选取点: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

  鉴赏视角:戏剧人物语言;

  探究内容: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

  目的达成: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读一词,品析一类句子,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学会鉴赏戏剧人物。)

雷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雷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出示课题)

  板书: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软件)

  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

  乌云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软件0

  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

  (4)

  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挂:吊起,悬在高处。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乌云,()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 雨 前 雷 雨 后

  天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蝉 又叫起来

  蜘蛛

雷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夏天的脚步渐渐朝我们走来。虽然夏天是炎热的,但对孩子们来说,一切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惊叹不已。为此我们开展了《热闹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夏天里的一切,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夏天,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夏天的雷雨》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音乐活动,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为幼儿所熟悉,这为幼儿结合经验理解歌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歌词生动、形象,采用了问答形式描述夏天雷雨的特征,第一段为问句,第二段是答句,问句结构相同为幼儿学习、记忆歌词提供了可能;歌词中的拟声词“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雷雨声在音乐中的震撼力。中班幼儿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提示下也能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 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雷雨教案 篇5

  [教学意图]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

  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

  口 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

  口 鲁侍萍被周家赶出家门;

  口 分手后彼此心中情感依恋;

  口 重逢时两人关系状况。

  [教学过程]

  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

  [简介]30多年前,周朴园是个英俊潇洒、才华出众的阔少爷。凭着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品、才学,用当时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来看,他与待女侍萍根本不可能发生婚恋之事。可正是这位阔少爷,在“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面前,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与侍萍摆在了脱离阶级地位差别的同等位置上,从心底爱上了侍萍。周朴园的父母无可奈何,默认了他们的关系。两人相亲相爱,并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周萍,一个是鲁大海。

  [说明]通过这一介绍,让学生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曾经有过一段甜美的爱情。他们彼此相爱,甚至使封建家长也不得不妥协。

  [板书]

  30年前一一少爷侍女相爱生子!

  2、鲁侍萍因何被周家赶出家门?

  [提问]周朴园与侍萍的真挚爱情已得到周家家长的默许并生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侍萍又被赶出周家呢?

  [导读]组织学生阅读鲁侍萍关于30年前被周家逼出家门的控诉部分。

  [明确]“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恩格斯语)

  [说明]设计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握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人阶级地位的不同。

  [板书]

  阶级地位悬殊 分手

  3、分手后彼此心中是否仍存依恋?

  [讨论]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后,彼此心中对对方的依恋之情是否完全泯灭了呢?

  [提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按剧情发展先后分三个部分进行。

  (l)相认前——似暗忽明处唤回往日浓情。

  [导读]从开头到“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一直不知面前这位老妪竟是30年前与自己有过一段甜美生活的侍萍。从这一部分对话中,我们是否能够看到他们对往日真挚爱情的依恋呢?

  [讨论①]周朴园看鲁侍萍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忙说“你站一站”,接着又问“你一一你贵姓?”此时周朴园的心态如何?

  [明确]周朴园从这熟悉的关窗动作中似乎看到了30年前侍萍的影子,怀念之情不觉涌动。他希望从这“新来的下人”身上唤回过去与侍萍共同生活的情境。

  [讨论②]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对周朴园有何影响?

  [明确]周朴园希望通过打听30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来追忆侍萍,希望与一位知情人一道谈谈侍萍、谈谈过去,在回忆中再度品味爱情的甜蜜。

  [讨论③]鲁侍萍与周朴园30年后重逢时,她的心情怎样?

  [导读]对话刚一开始,周朴园就吩咐了:“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对太太说”,鲁侍萍虽然嘴里应承“嗯”,可只是身子动了动,脚步始终没能挪开。30年不见,刚一见面,她怎舍得离去呢?

  周朴园告诉她找女儿不该到这间屋里来找,她“哦”了一声表示明白,紧接着又无话找话说:“一一老爷没事了?”这表明鲁侍萍虽30年前惨遭驱遣,但30年后一旦与周朴园相见,仍是旧情难忘,希望与他畅叙衷肠,回味过去甜美的生活。

  找旧衬衣一节,鲁侍萍自己提示那用梅花补洞、旁边绣了“萍”字的那件。这话语、这心境,侍萍仿佛早已回到了30年前相亲相爱的爱情生活之中了。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板书]

  30年后——相认前 似暗忽明 往日浓情

  (2)相认后一一一冷一恨中不乏爱的苦涩。

  [提示]爱情是纯洁的,爱情是伟大的,但它如果超越了阶级的界限,其结果又将是悲惨不堪的。

  [讨论①]两人相认后,周朴园为什么摆出一副狰狞面孔?

  [明确]30年来朝思暮想,是因为他一直以为侍萍已经死去,甜蜜的爱情生活不会再来。眼下侍萍还活着,并且来到了自己的面前,这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是,30年来各自的生活经历使得双方的阶级地位和家庭格局已成定式,周朴园不得不从儿女情长中挣脱出来。

  [讨论②]周朴园的“冷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导读]周朴园起初出于资本家的本性,怀疑鲁侍萍来到周公馆是别有所图而态度“冷冷”。当鲁侍萍数落周家对自己的残酷凶狠时,周朴园内心痛苦至极,因而多次打断侍萍的指控:“你可以冷静点。”“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你静一静。”可见周朴园是不愿侍萍有这般磨难的,他更不愿父子会如此对立。他痛苦到了极点,他只有“冷笑”,他笑自己甜蜜的爱情竟结出了吞不下吐不出的苦果。

  [讨论③]鲁侍萍面对30年后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周朴园,她感受如何?

  [明确]30年前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她因此遭受了惨重的打击,经受了长期的苦难。离别30年,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她又悔又恨。

  [成就]从这场戏我们看到,脱离了阶级地位差别的爱情必将酿就难以吞咽的苦果。

  [板书]

  1相认后 一冷一恨 爱的苦涩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大海出场——势不两立时仍见缕缕情丝。

  [提示]侍萍来到周家,唯一的要求是见见儿子——萍儿。鲁大海出场之后这场戏,写出了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水火不容的尖锐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是势不两立的矛盾。就是在这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周朴园仍然没有忘记侍萍的要求。

  [讨论]鲁大海出场后,阶级对立已极度明朗,周朴园对鲁侍萍、对鲁大海,态度又是如何呢?

  [导读]当“周萍由饭厅上,见有人,想退回”时,周朴园看着周萍说:“不要走,萍儿!”接着又望着侍萍,他为的是满足侍萍的心愿。当周萍、周冲及仆人对鲁大海无礼时,他一再制止甚至厉声呵斥:“不要打人!”这里反映了他作为人的一面,还能考虑到人性准则,也隐约体现了他对大海、对侍萍的些许情丝。

  [板书]

  [说明]这一议题,内容涉及全篇课文,但视点集中在感情上,这样处理,为下一议题的讨论蓄足了力量。

  4.重逢的两人为何不能再成眷属?

  [提问]既然双方感情尚存,而且周朴园在侍萍走后的婚姻状况又不如意,那么,在与侍萍阔别30年之后,两人意外重逢,周朴园应是惊喜万分,况且此时的周朴园没有了家长的阻挠,他们为什么不重归于好呢?

  [明确]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是从封建地主阶级脱胎出来的,它带着浓厚的封建气息,又有着资产阶级的反动本性。现在鲁侍萍面前的周朴园正是一个活脱脱的冷酷无情、凶恶狰狞的资本家。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说明]讨论这一议题,把课文通篇再读一遍。这第二遍,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鲁侍萍的正直、善良、倔强、勇敢和周朴园的自私、虚伪、凶险、冷酷,同时学生也从中找到了夫妻、父子、兄弟聚而不容的阶级根源。

  [板书]

  1大海出场 势不两立 缕缕情丝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教学感受]以上四步,使教学活动出现两次波澜:有情为何分离?有情为何聚而不容?在对这两个议题的讨论中,剧中人物的鲜明形象已完整地凸现在我们面前,作品的深刻主题也被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探究活动

  高中戏剧单元的研究性学习

  黄丽君

  最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据此,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以戏剧单元为例,尝试着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效果不错:通过改编或排演课本剧,自主探究、创新,掌握戏剧知识,提高鉴赏水平;通过排演活动获得情感愉悦、审美享受,活跃思维;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时间两周(每周四个课时),操作步骤如下:

  一、铺垫

  学生利用一节课整理复习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文体知识,概略地了解中外著名的悲、喜剧作品。教师还可印发一些讲义、补充有关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背景知识、评论文章(例如《〈雷雨〉导读》《我是怎样创作〈屈原〉的》等),提供几个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利用三个中午的时间,播放《雷雨》《茶馆》的话剧录像,初步感受“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的演技。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一般缺乏自信,教师要精当地介绍课本剧的特点和表演要领,播放《祝福》《项链》等课本剧片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表演并非高不可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语文课代表统计了导演自荐者的人数、姓名之后,利用半节课精心组织一场公开招聘会。由自荐者书面、口头地阐述“创作意图”,“意图”侧重于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构思。这时有意过一把“导演瘾”的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老师……

  《屈原》节选部分的重点是主人公长达四页的内心独白,高潮是婵娟误饮毒酒之后的情景,因此在排练中要把这两段放在关键部位。屈原的内心独白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考验演员的背诵和演讲能力,而婵娟误饮毒酒则要充分考验演员的表现力。婵娟在中毒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高兴要同时表现出来是十分难的;屈原要表现出在婵娟临死时心中的内疚、伤心、愤怒等情绪也不容易。

  导演宓焘的创作构思

  创意是属于郭沫若的;由于时间的仓促,加上历史剧的真实性,我决定不对《屈原》的原剧作大大的改编;同时为了表示我们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我决定以真实为最大的创意。当然由于中学生的演技欠缺,考虑表演的效果,我会对部分细节作些修改。

  导演刘隆创作谈

  在老师的共同参与下,课代表召开第一次导演工作会议,明确各自将排演的剧目,提出奋斗目标,落实具体职责,强调在进行演员组阁、成员分工和确定排练时间、场地等方面要注意的事项;发放各种颜色的招贴纸,着手准备(秘密)演出海报的设计。自此像模像样的课本剧表演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学生李侃随笔

  这几天的生活之中,最热的不是《雷雨》里的天气;最忙的也轮不上《茶馆》里的李三。最热的当数我班的舆论,而议论最多的当然是新编《窦娥冤》了。在舆论的爆吵声中,忙得晕头转向的是导演。首先犯难的是剧本问题。因为演《雷雨》的剧组太多,《屈原》的台词太抒情,《茶馆》的人物太繁杂,《窦娥冤》的语言太文言,课外的材料大生疏……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二、排练

  剧本选定之后是更加忙碌的场面。首先是各剧组导演忙着“招兵买马”:擅长表演的当演员;擅长丹青的搞布景或化妆;做事细心的就负责服装道具的筹集、保管。负责广告宣传的更是大显身手,短短的时间就贴出了语言生动活泼、绘图醒目清新又颇具广告效应的海报。这时你会惊叹: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感兴趣,乐意做,何愁不会进发耀眼的火花?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海报设计者沈维源

  我被《屈原》剧组招至麾下负责海报的设计工作。我没有像陈佩斯在小品《主角与配角》里一样有那么多的怨言,而是毅然放弃美国巨片《泰坦尼克号》的观看良机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因为导演看得起我。整个周末我都“泡”在了资料室。星期六的晚上,我按照宓导的意图全神贯注地设计海报。虽说只是一个绘画低手,但我并不轻言放弃。经过反复的推敲、绘制,屈原那飘逸的头发、婵娟那忧伤的眼睛终于跃然纸上。望着“男女大反串”等醒目的广告语,望着那以黑白线条勾勒出的富有怀旧感的“屈原”与“婵娟”,我的欣慰之情难以言表。

  “大牌”们忙,忙着攻下一段段的台词,忙着琢磨台词的潜在含义,忙着和其他“大牌”磨合;道具师忙,忙着绞尽脑汁,忙着翻箱倒柜,忙着东奔西跑。忙中之忙的要数那些身兼数戏,背负着几个剧组希望的演员了。他们不仅忙着排戏,而且还要忙着赶场,有时还要忙着聆听导演的“责问”,真恨不得立刻变成会分身的孙猴子!导演从剧本整体构思、人物形象塑造、舞美效果、服装道具等各方面进行悉心的辅导。在一次次的指导下,演员们不断地排练,反复地修改,受益匪浅。应该说,在活动中学生的投入是多方位的,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力。排练和演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又能充分发挥想像,培养感情,锻炼能力。

  观众张嫔华随笔

  在我的印象中,上课应该是很严肃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除了讲题还是讲题,上课枯燥乏味,学生打瞌睡。同学们私下商量说:“要是把历史书上的内容以电影的形式放给我们看,学习效果肯定比现在死学课本强上好几倍。”

  上星期,语文老师布置我们自编自导自演话剧,霎时全班都沸腾了,大将都踊跃地报名参加,狂热的气氛一直延续到下午……

  虽是星期天,教室里却是三五成群,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拍摄现场,桌椅都已被挪了位,成了道具。那边导演正在给演员们说戏,这里是反串的现代窦娥;那边是夹着“吕宋烟”的周朴园;这边“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声音还没停,“不,是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的声音又传入了你的耳中。

  三、演出

  由各剧组导演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依次表演。每一场演出时先由导演向观众(学生)简述创作意图。当演员们忙着表演时,台下的观众并不闲着,忙着大笑,忙着感动,忙着鼓掌。大家神情专注,结合自己对戏剧选段内容的理解,准备着对演出的评价。不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在一刹那明白了许多:“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在此刻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曾经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付出,它比你收获的更绚丽、灿烂。”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引导学生结合戏剧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矛盾冲突的形成、发展、激化的过程,人物的潜台词挖掘,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等),对各剧组在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鉴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最后教师发放表格,为每个演员的演技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并评选出“最有创意导演、最有表现力男女演员、最具综合实力剧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最佳道德风尚”等奖项。表格由学生自主填写,由非演员学生汇总统计,按得分高低确定,张榜公布评比结果。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雷雨(节选),

  与此同时,每人写一篇文章。按照实际情况分三类选择:导演写“……的创作构思漫谈”,演员写“扮演……形象的体会”,观众写“为表演活动而……(可填写‘喝彩”烦恼”无聊”忙碌’等词语)的我”。

  有位教育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性活动中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戏剧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既作用于人的视觉,又作用于人的听觉、嗅觉等感官,融语言艺术、形体艺术、时间和空间于一体,因此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不仅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扩大了语文的教育作用。

雷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轻巧地、有爆发力地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情景。

  2. 启发幼儿通过乐器和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达出歌曲中雷雨时的各种声音。

  3.通过歌曲来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音带。

  2.歌曲音带。

  3.鼓、沙球、木鱼等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录有雷、闪电、雨声的音带,让幼儿说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在我们学过的哪首歌里有的?)

  2.幼儿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合唱、领唱)要求以轻巧地、有爆发力的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感觉。

  二.敲击乐器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1.出示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个别幼儿来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模拟闪电声、雷声和雨声。

  2.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分成三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演示夏天雷雨中的闪电、雷、雨的声音。

  3.播放音带,让幼儿跟着音乐敲击乐器。

  三.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闪电、雷、雨的声音

  1.启发幼儿用肢体或其他的方法来发出类似闪电、雷、雨的声音。

  (如:用跺脚来模拟雷声,用拍腿拍肩来模拟雨声等)

  2.播放音带让幼儿用肢体发声的方法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雷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四、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

  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

【关于雷雨教案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雷雨教案模板汇总六篇01-01

关于雷雨教案合集九篇12-23

雷雨教案范文汇总8篇01-05

关于《草原》教案汇总七篇01-15

雷雨教案集合8篇01-03

《雷雨》教案锦集6篇12-21

雷雨教案模板集合九篇12-21

雷雨教案锦集九篇01-02

实用的雷雨教案3篇12-30

雷雨的语文课件教案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