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

时间:2021-11-02 08:29:4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

  (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2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3

  教材简析:

  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

  2、搜集成语故事,召开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二)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辕北辙》】相关文章:

南辕北辙造句05-31

南辕北辙说课稿11-10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04-1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跳绳》教案范本12-10

南辕北辙说课稿7篇11-10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2-13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12-17

《乡愁》小学语文教案02-22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