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优秀教案

时间:2021-09-09 17:41:22 教案 我要投稿

《敕勒歌》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敕勒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敕勒歌》优秀教案

  《敕勒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敕勒歌》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五、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六、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敕勒歌》优秀教案3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 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 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 检查识字情况。

  4 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 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 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 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 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 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敕勒歌教案01-13

敕勒歌教案01-13

敕勒歌教学反思(精选6篇)11-25

八年级《敕勒歌》教学设计2篇12-16

《长恨歌》优秀教案12-01

长恨歌白居易优秀教案10-26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螃蟹歌》(附反思)01-19

蔡行敕 黄庭坚09-01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音符歌》09-2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教案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