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上《斗笠》教案

时间:2021-09-08 12:11:09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新课标五上《斗笠》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五上《斗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新课标五上《斗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母爱

  2、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适当的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诗歌优美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体会子例行间流露出来的深沉的、无私的母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思念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私人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重难点、关键

  1、体会一顶斗笠里饱含着的深深的母爱;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斗笠:这就是斗笠,他是我们这里劳动人民遮阳挡雨的.主要工具。在家乡每一顶斗笠就是一个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首小诗《斗笠》。首先,请大家欣赏诗歌,边听边想,这首诗通过斗笠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导读,是的,母爱是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多少年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曾经吟诵过它,今天学习的这首小诗又是如何通过一顶小小的斗笠来诠释母爱这个主体的?

  2、师生合作学习第一小节重点分析“蘑菇”、“挺直”,并且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3、师总结学习方法一个物体、一段想象、一钟情怀

  节次

  物体

  想象

  情怀

  第1节

  斗笠

  故乡

  蘑菇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学生按照学习的方法自由读2、3、4小节,并讨论完成上面的练习。

  4、集体反馈交流。第2节:创设情景,想象"声音",感受母爱,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第3节:结合实际,感受"温暖第4节:从"芬芳"谈起,感受母亲的心愿教学建议:①学生自由发表自己阅读的感悟。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地引导。③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充分的读文本,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在集体交流和反馈中,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结构美以及反复吟诵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的母爱。

  6、激情引入第5节。重点分析"明月"、"亮光"、"不熄的灯",结合地震中的实例,体会母亲永不熄灭的爱。

  四、吟诵生情,感受母爱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爱是一条小小的丝带,母亲用皱纹轻轻系着。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体贴、孝敬父母。《斗笠》教学反思《斗笠》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诗歌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因为拥有一颗丰富而灵动的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诗歌意境美和结构美。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以"情"为线索,在课堂中创设情感氛围。展示各种斗笠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认知情;教学流程中使用舒缓而宕荡,轻柔而忧伤的背景音乐,营造思乡情。朗读诗歌时,引导学生情境朗读,体会母子情;感悟课文时,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聆听诗人的心声。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本堂课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读、分组读,齐读以及听音乐伴奏读、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较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此学生读出了情,读出了意,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三,以“文”悟境,让课堂充满诗意。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蘑菇”、“鸟鸣”、“热土”、“花儿”、“明月”、“明灯”等事物,体会他们用在文中的妙处,感受这些事物组成的诗歌的美感。整堂课中,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感受到了画中有诗。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本人认为也有不足之处:读的时间不够。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让学生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人教新课标五上《斗笠》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标五上《斗笠》教学设计12-20

人教新课标五册《给予树》说课稿12-20

人教新课标六上:《致老鼠》教学设计及反思12-16

人教五上:《再见了,亲人》说课稿12-17

人教新课标四上:《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12-16

人教新课标四上:《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及反思12-16

人教新课标三下:《荷花》说课稿12-17

人教新课标六下:《匆匆》说课稿12-17

人教六上:《林海》说课稿12-20

人教五上:《木笛》教学设计附板书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