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时间:2021-01-09 12:53:08 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点重: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2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从交流学生带来的照片、图片或视频看到的典型地形特点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每小组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图片、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教师先以课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它的地形及特点。

  那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上来向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

  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

  1、先同学之间交流、展示。

  然后请2~4名学生上来介绍,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讲解。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举例展示)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举例展示)

  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举例展示)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举例展示)

  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举例展示)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大家知道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进行介绍。并把地形及特点填写在记录的表格中,为下面学生的活动作示范。

  4、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然后填写书上的地形统计观察图,并进行统计——我们去过或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报告单地名地形特点小组学生代表汇报。

  小结:我们知道的地形有哪些。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我国有哪些地形?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地形图

  1、了解学生对地形图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出示地形地球仪,请学生上台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吗,其他同学补充。

  2、小组观察地形图。学生分小组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和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3、大组汇报。

  4、归纳小结。

  教师讲解观察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投影展示某地形图)地形图是指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归纳整理中国和整个地球表面地形的特点,比如:中国著名的平原、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地的大概位置。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以及陆地上各种地形地貌的组成,等等。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知识。

  1、教师启发。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启发,比如地球刚形成时,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吗,等等。

  2、教师小结。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探究这个问题。

  课外作业

  1、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注意收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资料。板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峡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的科学概念和探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知道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能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等等。

  2、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如是否主动、积极地收集相关资料,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善于合作,在学习中是否积极动手动脑等等。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进行。

  教学反思

  1、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他们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他们充满个性的学习成果。

  3、让整合在课外加以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相关文章: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11-02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2篇11-02

地形和地貌的区别是什么10-12

地形地势特征说课设计11-12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微课教案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1-08

长城的教案03-24

背影的教案09-21

背影的教案11-19

小学数学的教案03-29

《我的爸爸》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