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别样的生活》

时间:2021-01-29 09:21:07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别样的生活》

  别样的生活

教案《别样的生活》

  一、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内涵。2.细读慢品,美点赏析。

  3.寻章摘句,积累运用。4.探究拓展,迁移训练。

  二、课型选择:品读课、说读课。

  三、设计理念:让学生多说话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会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生理解课文和积累运用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趣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文教学依“整体感知”、“细读慢品”、“积累运用”和“迁移训练”四大板块层层推进。且分别用“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我欣赏……因为……”、“我喜欢冬天〔秋、春〕,因为,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我感悟到了……”贯连其间,以学生造句连文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品味情趣,领会深意,感悟人生。

  这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和蕴含哲理的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教学步骤安排

  一、导入新课,引向话题

  春夏秋冬,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作答〕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感悟,作家素素对于夏天的认识就是这样的。〔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涵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下列词语的音和义:

  兀自发酵沸腾渺小超脱世俗僻静超然

  自嘲快慰蓦然熟稔真谛头晕目眩死不瞑目

  2.请同学们说一说夏天的天气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这样的天气里,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有何感受呢?〔生发言〕〔投影:炎热〕夏天炎热的特点在文中是否也有体现呢?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朗读1、2段〕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段老舍《骆驼祥子》里对烈日描写的句子,比较一下在写法上与本文有什么不同呢?你更喜欢哪个语段,为什么?〔投影选段,分组朗读,学生讨论、明确:本文侧重主观感受,而《骆》文侧重客观描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3.如此难挨的天气,作者素素为什么说是好天气呢?好在哪里?请大家快速阅读3至8段,找出作者的认识。〔指导学生用“观其大略”的跳读法〕

  4.请大家结合文中信息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穿裙示美

  跳水嬉戏

  〔炎热的〕夏天也是好天气----别样的生活---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

  纳凉忆旧

  翻书寻趣

  三、细读慢品,美点赏析

  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或语段,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要求用“我欣赏……因为……”句式说话。

  四、寻章摘句,积累运用

  1.请将你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当堂背诵下来,看谁背得又准又快又多。〔学生试背、赛背〕

  2.创造性活动:请大家用“我喜欢冬天〔春天、秋天〕,因为,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来仿写一句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零散的片断整合成一段文章。〔学生造句、整合并朗诵〕

  五、探究拓展,迁移训练

  人们对于夏天的印象往往是炎热、令人烦躁不安,而作家素素却从中领略到一份别样的美,让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夏日的悠闲、宁静与超脱。那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在对事物的认识或认识方法方面,大家是否有什么感悟、体会和启发呢?请用“我感悟到了……”句式表述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结:我们要善于领略、发现生活中的不同的美。人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时而奋斗拼搏,时而沉静自省,多彩的生活让我们生命的乐章更璀璨、更华丽,年轻的我们既需要激情的喧嚣与躁动,也需要沉静的思考,在沉静中回忆、探索和展望,才能更好地激发你的潜能,并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教案《别样的生活》】相关文章:

别样的生活的教案09-06

别样的寒假生活07-30

别样的生活作文07-31

别样生活作文11-11

别样的感动的生活随笔02-21

别样的饺子生活随笔02-03

别样的感动生活随笔02-03

别样的寒假生活作文08-11

别样的生活味道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