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8-19 14:23:18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7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秋天常见的花,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了解花的基本结构。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加深对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的认识。

  3.知道花好看不能摘的道理。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幼儿从家中带一盆花,菊花若干盆。

  2.创设《我们的小花园》小园地。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幼儿介绍自带的花。

  组织幼儿参观《我们的小花园》园地,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并与同伴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介绍。

  组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秋天的花。

  教师:看一看这些花的花朵、花的叶子、花茎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轻轻抚摸观察物,并与幼儿进行自由交流。

  集中围坐,由幼儿叙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等。对幼儿中发出的疑问即使组织讨论或针对性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植物的概念。(根、茎、叶、花、果)。

  全面针对性观察—菊花。

  每桌一盆菊花,要求幼儿根据植物的结构对花、叶、茎进行有序观察、议论和介绍。

  教师: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告诉幼儿菊花是中国名花之一,深受大家喜欢。

  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感知认识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花?菊花是什么颜色?花瓣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感知菊花、一串红和鸡冠花图片,感知衙门,她它们的特点。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文边感知阅读花卉名称汉字,并学习朗诵诗歌《鸡冠花》

  教师简单小结:菊花的品种很多,且大小不一,有黄色、红色、白色等,有的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像烟花;有的花瓣像卷曲的头发;一串红的花是红色的,一朵一朵排在花茎上,像爆竹;鸡冠花的花朵有红色的、黄色的很像公鸡的鸡冠。它们都是秋天的花卉,都在秋天开放。

  开始部分调整为组织幼儿到小区内感知认识秋天的花卉。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名称:科学━─寻找空气

  教学目标:1 对空气的存在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2 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知道现象和空气的关系。

  3 了解空气的特点、作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好方法寻找空气。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现象与空气的联系。

  教学准备:1、活动区布置:气球、水杯、注射器、海绵、塑料袋

  2、环境污染光盘或图片

  3、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1、导入:

  (1) 教师请出今天的小客人——智慧娃娃(木偶)

  (2) 智慧娃娃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3) 智慧娃娃出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大家谁也离不了。”(空气)

  (4) 利用幼儿各种感官,亲身体验空气的特点。

  2、智慧娃娃:空气可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把空气娃娃请来了,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瞧,它来了!

  3、放映课件:空气的自我介绍(配音材料附后)

  4、智慧娃娃:空气娃娃已经藏好了,它就藏在我们后面的五个活动区中,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想好办法找到它。但是,我们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五个活动区,该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自己提要求)

  1) 不能拥挤,应该先选择到人少的活动区去。

  2) 活动时声音要轻。

  3) 尽量不弄撒水,要及时用抹布把桌面清理干净。

  要求:串铃响时小朋友要围到智慧娃娃身边来。

  5、幼儿自由探索

  幼儿分散到活动区去寻找空气娃娃。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幼儿寻找的方法,有哪些发现。

  6、小结问题:你们找到空气娃娃了吗?

  (1) 如果找到了,就请小朋友说说怎么找到的,可示范讲解。

  (估计部分幼儿意识不到玩的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就是空气的存在)

  (2)提问:你在活动区玩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幼儿:边示范边讲解,其余幼儿观察现象。

  (3)智慧娃娃小结:(其实,刚才你们已经找到它了,)它一直都在和你们做游戏呢!水杯、注射器、塑料瓶放入水中冒的气泡就是空气,气球、塑料袋鼓起来就是空气钻进去了。

  7、组织全班幼儿玩“火箭上天”游戏。

  方法:一起用鼻子或嘴巴把空气吸进嘴里,再把空气吹进气球,连续几次,气球鼓了空气就被捉住了。再一起把空气放掉,气球就象火箭一样飞上天空了。(向空中抛气球)

  8、了解空气的作用:

  (1)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吗?

  (2) 实验:用手捏住鼻子,闭住嘴巴,暂不呼吸,坚持一会。请幼儿谈谈感受,如果不呼吸会怎样?

  (3)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和动物都不能生 存。

  9、延伸:如果没有空气植物会怎样?

  (1)幼儿自由发言。

  (2) 提问:怎样证明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呢?

  (3)设计实验,教师操作。鼓励幼儿坚持观察。

  10、小结: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环保教育)

  11、智慧娃娃:校园中还有很多空气娃娃等着我们和它们一起去游戏呢,快来吧!(活动自然结束)

  反思:

  本节课个别地方适当作了调整,开头没有出示木偶而是教师自己扮演成智慧娃娃,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但教师形象的变化太大,过于吸引幼儿注意,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幼儿自由探索完的汇报时,由于忽视了孩子的表现欲,教师要求不到位,致使座次混乱,影响了汇报的正常秩序的进行。教师缺乏组织经验,对于幼儿的混乱现象没有使用好多方法改变现状,奖品智慧星没有发挥真正的鼓励作用。后面的教学内容显得仓促和被动,部分幼儿转移了注意力。

  配音材料

  嗨!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空气娃娃,大自然中到处都是我的家,我能看到你们,但你们可看不到我呦!走,带你们到我的家园去看一看吧!

  我喜欢在池塘上空和好多好多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也喜欢在花丛中和小花小蝴蝶一起游戏。天空中陆地上到处都是我空气娃娃的家,就连小朋友和小动物的身体里都有我的身影。我呀!无处不在,不论多小的洞我都能钻进去。怎么样,我的'家是不是很大呀!

  其实,我一直都在小朋友们身边,但因为我穿了一件无色透明的隐身衣,所以你们看不到我。

  现在,我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看咱们大三班哪个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找到我。准备好了吗?我要藏到你们身边喽!你们能看到我吗?还能看到我吗?我这就藏到你们身边去了,来找我吧!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玩、看看、说说、动动中,知道身体的很多部位是会动的,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大家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一盘磁带(迪斯科音乐)

  2、各种玩具:皮球、鸡毛、气球、圈各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初步感受身体会动。

  1、师:今天,顾老师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去玩一玩呀?

  2、好,每个小朋友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去玩吧!(幼儿玩,师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创造“一物多玩”)

  3、提问:谁来说说,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说,师引出如手动起来了等)

  二、探索身体更多会动的部位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手、脚、嘴巴会动起来,那想想,我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呢?(幼儿想一下)

  2、好,听着音乐一起来动动我们的身体,看看哪些部位也能动起来?(放音乐,幼儿动起来)

  3、提问:开心吗?那谁来说说看,你身体的哪些部位也动起来了?(幼儿说,大家一起跟着做)

  三、游戏:动起来。感受身体动了的快乐

  1、小结:原来我们的身体有很多部位都能够动起来的。

  2、下面,我们再听着音乐,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动起来吧!(师带幼儿一起做)

  3、每人去找一位客人老师,让她们的身体也动起来吧!(高潮,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2、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3、愿意积极寻找资料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分享。

  活动重点:

  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了解每种植物的芽都不一样。

  活动难点:

  学习用语言完整地表述自己观察的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收集关于植物新芽的图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到了,植物会怎么样呢?你们看过植物的新芽吗?你们看过的植物的新芽是怎么样的?

  (幼儿回答)

  老师:哦,刚刚有些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看过的植物新芽,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些嫩嫩的新芽吧!

  二、看幼儿用书上的图片,观察几种植物的新芽,发现植物的新芽是各种各样的。

  1、这里有四张植物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些植物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芽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呢?

  2、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植物新芽。

  老师:这个新芽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这个植物新芽的外形特征。并用动作将它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老师小结:小白菜的新芽像一对小翅膀呢,看起来真可爱。蕨类的新芽是绿色的卷卷的,像个小拳头,真好看。树枝上也冒出了嫩芽哦。还有最特别的红楠的新芽是红色的呢!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其他植物的新芽。

  (播放收集的图片)

  老师: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植物的新芽,它们又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豆子发芽的图片

  老师小结:绿豆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尖尖的小叶子、黄豆和花生发芽了会长出两片心形的叶子。

  四、结束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的新芽,它们在春天都会慢慢的发芽然后长大,小朋友回家之后也可以继续跟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看看还有哪些植物发芽的照片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活动重点自主观察探索,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活动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幼儿的生活习性

  一、活动准备

  1、关于蜗牛的视频和图片。

  2、蜗牛、青菜等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见过蜗牛吗?你是在哪里看到蜗牛的?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二、观察蜗牛的外形

  1、观看关于蜗牛的视频,初步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并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 教师小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谈话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讨论: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

  四、教师结合资料,向幼儿进一步介绍蜗牛

  五、进一步探索,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请幼儿回家对蜗牛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进一步探究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

  在教学引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幼儿对已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交流,当激发起幼儿学习兴趣时,马上进入主题。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

  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幼儿针对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于是,我请幼儿回家自己做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将课堂内容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

  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

  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

  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

  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

  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

  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

  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