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7-12 16:45:07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锦集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声音,人们都喜欢乐音,不喜欢噪音。

  2、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听噪音和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小铃、钢琴声、圆舞板、勺子、盒字等。

  2、录有噪音的磁带、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请三位幼儿逐个操作小铃,钢琴、圆舞板。

  1、感受悦耳的声音,你们听了这三种声音,心里感受怎样?(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舒服)

  2、仔细听发出噪音的物品(摇椅子、撞东西等等)。你们听了这些声音,又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听了心里很难受)

  3、刚才,小朋友听了许多声音,谁知道什么声音是乐音?什么声音是噪音?

  4、小结:周围世界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很好听,这种声音叫“乐音”,还有的声音很难听,这种声音叫“噪音”

  二、听录音分辨“乐音”和“噪音”

  1、平时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乐音”?哪些“噪音”?

  2、请幼儿听磁带里的声音。提问: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平时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噪音?这些噪音是怎样产生的?

  三、讨论噪音的产生及危害。

  1、为什么不喜欢听“噪音”(对身体有害:头疼、心情烦躁、听力下降、失眠、影响健康)

  2、小朋友听到噪音怎么办?

  3、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社区里、怎样减少噪音?

  四、总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胡椒生长在哪里》是一本很有知识性、图文并茂的绘本,书中众说纷坛的答案中渗透着游戏的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维方式,引发了大班幼儿好奇,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孩子理解了绘本的知识内涵,同时也逐步的培养着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画面细节及文字的观察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相关的新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激起不断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幼儿游戏用的小红旗,记号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你能看懂上面写了什么吗?

  ——(?)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嘛?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有问题就要有答案。

  1、 揭示答案,分析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第一位。。。)

  ——你觉得谁的答案正确?肯定吗?都同意吗?

  ——让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正确的?你觉得第几位小朋友回答正确的?为什么?

  2、 观察图片,捕捉细节,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细节进行提问,必要时老师进行启发,如:这是什么季节?冬季里它应该干什么?)

  ——看看图片上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小朋友怎么回答的?你同意吗?你有答案吗?

  3、 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看看书里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找到答案。

  4、 游戏:小博士

  ——书里还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你们怕不怕?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游戏,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听清楚游戏要求。

  ——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1) 游戏分三组,每组5个幼儿,每组抓阄一个题目

  (2) 除了该小组幼儿回答外,其他幼儿可以参与。

  (3) 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 抢答结束后算出小组总分,决出胜负。

  ——游戏中师生共同验证答案,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 经验迁移

  ——书上的问题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我就碰到一个问题,让你们来帮忙找到答案(夏天,为什么小狗的舌头伸在外面?)

  ——你们有问题吗?来考考我们的好朋友,也可以考考我们的客人老师!

  (幼儿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小结:从一本好看的书中我们发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稀奇古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寻找答案,你们愿意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根据《指南》所提倡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好玩的冰”。通过两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礼物,让孩子们在与冰的亲密接触与操作中具体感知冰的特性并获得冰融化经验,最后在欣赏夹心冰块制作过程中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冰制品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办法让冰融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冰块,杯子,夹心冰块,积木、筷子、热水、盘子,毛巾,盆,PPT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老师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来告诉老师冰是怎么样的?

  2.幼儿探索并交流。

  提问:冰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玩一玩,还会变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让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师想送你们一些小礼物,可是这些礼物都藏在冰块里,你们要想个办法才能拿到礼物,想个什么办法呢,谁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这么多的办法都能拿到礼物是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热水、木块、小棒,请你去试一试,看谁能够拿到礼物。

  2.尝试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拿到了礼物?你发现最后冰变得怎么样了?

  3.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办法,有的用热水泡冰块,有的用小棒搅拌,还有的用木块敲,冰块慢慢化掉了,越来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礼物,真开心!

  三、播放PPT,了解夹心冰块制作过程。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把礼物放在冰块里面的?谁先来猜猜看。(幼儿猜想)还是请夹心冰块宝宝自己来告诉你们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夹心冰块送给爸爸妈。

  活动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 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背景:活动结合“小小蛋儿把门开”展开的。蛋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他们经常吃蛋,对蛋有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怎么样让蛋宝宝立起来,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让幼儿在与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借助各种材料去感知、体验、探索怎样让蛋宝宝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体验操作的乐趣。

  2.乐于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点: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尝试改变报纸和毛根的外形让蛋宝宝站起来。

  经验准备:知道蛋易碎的特点,懂得要保护好蛋。

  物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由家长准备)、橡皮泥、沙包、报纸、毛根、棉花、积木、瓶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1分钟)

  1.出示蛋宝宝,它是谁?我们来跟蛋宝宝打招呼。

  2.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站起来,你们觉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吗?我们来试试。”

  二、探索操作,在无支撑的平面上让蛋站立。(2分钟)

  1.讲解操作要求:

  (1)蛋宝宝很容易碎,要小心保护。

  (2)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来?(因为蛋宝宝圆圆的)

  三、幼儿操作,运用各种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18分钟)

  (一)第一次操作(8分钟)

  1.师:“蛋宝宝们可想站起来啦,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材料帮助它。”

  2.出示各种材料,一一认识。

  3.讲解操作要求:

  (1)选一样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成功后再选别的材料。

  (2)保护好蛋宝宝。

  (3)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的?“

  5.请橡皮泥、沙包、瓶盖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并分别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方法。

  6.“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帮助蛋宝宝成功站起来了,可是积木、棉花、报纸、毛根成功的很少,你们在运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7.小结:“大家再动动脑筋,要变一变它们的形状,就能用报纸、毛根、积木、棉花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7分钟)

  请幼儿演示报纸、积木、棉花、毛根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师小结活动情况。(2分钟)

  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杯;温度计;擦手干毛巾;冰块;湿毛巾;小脸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每组一块记录板、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我这儿有杯热水,这杯水一直放在这里,结果会怎么样呢?

  (水温会下降,热水会变冷)

  2、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

  (1)“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冷?

  “请你们三人一组,把你们商量的方法一个个记录在格子里。”

  (2)幼儿分组讨论并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设计意图。

  (3)小组交流。

  3、提出实验要求。

  (1)“现在我和你们来做个实验,我不用你们的那些方法,让热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钟内下降到几度。你们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热水的温度降得低。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实验步骤:

  小组商量各自的实验项目——倒好热水测量温度并记录——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5分钟后再次测量水温并记录——做好一项后再做其他的。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讨论。

  (1)“你们一组用了哪些方法使热水快点变冷的?实验后的水温是几度?下降了几度?(幼儿分组介绍)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实验与非实验的不同。

  “为什么我的这杯水温度下降慢,而你们的热水就下降速度快呢?”

  (我们用了各种方法让热水里的温度散发出来)

  5、教师小结:

  生活中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用调羹搅拌、两个杯子相互调换、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气流通、添加冰块、放在冷水里---,这些方

  法都能能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里,使热水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作用,而没有实验的热水它只能将热量慢慢的传递到空气中,所以它的降温速度就会比较慢。(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留疑)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饼干变化的神奇和有趣。

  2.能仔细观察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通过多种方式感知饼干的变化。

  活动准备:

  1 .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认识多种饼干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2 . 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饼干若干;点心盘、碗、牛奶、毛巾人手一块;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调动经验。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吃过什么样的饼干?

  2.观察饼干,说饼干的样子。

  (1)观察老师发放的饼干,通过各种感官观察并相互分享、交流。

  指导语:看看你的饼干是什么样子?摸摸是什么感觉?闻闻是什么气味?尝尝是什么味道?

  (2)再次观察,并给饼干分类。

  3.品尝饼干,说饼干的样子。

  (1)比较观察发放的饼干。

  指导语:看看这块饼干和刚才的那块一样吗?

  (2)拿一块饼干,尝一尝。

  指导语:是什么味道?和刚才那块饼干味道一样吗?看看饼干发生了什么变化?还和刚才一样吗?

  (3)再次咬饼干,说说发生的变化。

  4.泡饼干,观察变化。

  (1)猜测泡过牛奶的饼干的变化。

  指导语:如果把你手上的饼干放在牛奶里泡一泡会有什么变化呢?

  (2)观察泡过牛奶的饼干的变化。

  指导语:这块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和刚才那块一样吗?

  (3)尝一尝泡过牛奶的饼干,了解味道的不同。

  指导语:你能把杯里的饼干捞起来吗?试试看?尝一尝?

  (4)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指导语:饼干变得怎么样了?摸起来怎么样?吃起来怎么样?

  5.师幼共同小结,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小伞,注意到形状不同的小伞飞的高度不一样,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可乐瓶的经验。

  2、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锥形、平面形、漏斗形)、大号可乐瓶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师:这里有和小朋友一样的三把小伞,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三把小伞颜色和形状的不一样。

  (二)、启发幼儿探索“怎样使小伞飞起来”。

  1、引导幼儿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瓶口上,想办法使小伞飞起来。

  2、讨论交流:你们的小伞飞起来了吗?是用什么办法使小伞飞起来的?

  师小结:要想使小伞飞起来,可以捏、拍、敲、吹等。

  (三)、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三种不同形状的小伞进行比较

  1、请小朋友再用用力拍的方法,轮流把三把小伞放在可乐瓶的瓶口上,看看哪把小伞飞的最高。

  2、请三位幼儿各持一把形状的伞示范表演,幼儿观察比较。

  (四)、让幼儿拿着自己的小伞到户

  外自由地玩,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不同材料制作的小伞,比一比谁飞的高。

  2、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会飞的小伞,想想为什么小伞会飞起来呢?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