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7-11 14:27:17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 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过程:

  一、 情境表演

  “胖胖喝进了盐酸” 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 讨论活动

  1、 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 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 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

  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

  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

  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

  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纸的吸水性》是山大版教材主题一中《送纸船》的生成活动,在认识纸的特性中提取了纸的吸水性为重点掌握内容,并加深了难度,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发现、思考问题,同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本节活动主要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实验,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艺术课紧紧围绕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的整合点,让幼儿在选纸、染纸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整合点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体验小实验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发展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纸有吸水性,对比观察发现不同纸的纸吸水性不同,并初步感知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整合点:不同纸的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三人一组,分为五组)

  11个透明操作水槽;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花各6个;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树各16个;实验夹16个;大筐12个、小筐6个;大小记录表共17张;记录笔15支;5个观察盆;纸巾、宣纸、绘画纸各6张;纸的用途PPT。

  活动过程:

  一、 纸花开了,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一)教师操作,引出探究问题

  指导语:今天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朵漂亮的小纸花,大家猜猜这朵纸花能自己开放吗?

  教师实验。

  指导语:纸花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水里的花能开呐?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1.讲明实验要求。指导语:第一像我这样选一朵自己喜欢的纸花放在手掌心,在我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小朋友们“一起”将纸花放在水里。第二,纸花放在水里之后我们的小手就不要碰它了,只有小眼睛来观察一下,谁的纸花开得快?

  2.幼儿操作实验

  3.纸有吸水性

  (1)指导语:你们的纸花都开了吗?为什么纸花开了?

  (2)幼儿表述观察发现。

  (3)教师小结:因为纸宝宝身体里面喝了水,所以纸花开了,我们把纸宝宝喝水的过程叫做纸在吸水,所以说纸有吸水性。

  4.不同纸花的开花速度不一样

  (1)指导语:那你的纸花和其他小朋友的纸花开花的快慢一样吗?

  (2)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实验观察表。

  (3)指导语:为什么有的纸花开得快,有的纸花开的慢?

  幼儿回答。

  过渡语:纸花宝宝是用不同的纸做的,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纸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二、观察操作,理解纸的吸水性特点。

  (一)观察操作,了解纸质是不同的

  1.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纸的不同点。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纸的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是纸的质地不同。

  (二)实验:小树喝水

  1.教师示范玩法,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汇报观察表

  3.教师在自己的观察表上做记录。

  4.教师小结:原来不同质地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有的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

  5.师结合纸花小结小树的观察记录表。

  三、结合生活,了解纸的用途

  (一)吸水性强的纸的用途

  (二)其他纸的用途

  四、延伸活动,寻找身边的纸

  指导语:现在就让我们回到班里去看一看,身边还有哪些纸?他们都用来干什么了?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冰棒棍是夏天里随手可得的一种材料,摆一摆、拼一拼便能生成生动的形象。中班幼儿对于纸张的粘贴、造型有一定的技能积累,木质的冰糕棍的组合制作较有难度,本活动特别激发幼儿探索固定冰糕棒的方法,通过幼幼、师幼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为幼儿提供瓶盖、纽扣、光盘等辅助材料、大量的图片激发幼儿灵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根以上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积极创想,创作生动形象的物体造型。

  2、能将冰棒棍牢固的连接,并选择瓶盖、纽扣等材料,大胆装饰,运用贴、粘、拼等方法进行创想制作。

  3、在创想制作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活动重点:能运用冰棒棍创想制作,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活动难点:冰棒棍与冰棒棍之间的连接,力求牢固、美观、生动。

  活动准备:

  1、教具:长短不一样的冰棒棍若干,放在桌子中间的小框里。磁性黑板一块。若干简笔图形,介绍用。

  2、学具:长短不一的冰棒棍若干、纽扣、瓶盖、彩纸等。提供材料架,以便幼儿选择其他材料运用。乳胶、双面胶、剪刀、油画棒、小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冰糕棍,激发兴趣。

  提问:一根冰棒棍像什么?两根冰棒棍,摆一摆,像什么?换个样子摆一摆,像什么?谁会用三根四根或更多的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呢?你会拼出什么造型来呢?

  二、幼儿尝试拼摆冰糕棍,设计不同造型。

  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摆一摆,拼一拼吗?请你回到桌子旁边去试一试吧。

  三、幼儿展示拼摆造型,集中反馈感知冰棒棍的造型。

  提问:你刚才用冰棒棍拼出了什么?怎么拼的?

  四、出示辅助材料,冰棒棍与材料的创意组合。

  提问:谁把冰棒棍拼出了人的造型?可是圆圆的头用什么来代替呢?谁也用到了其他的辅助材料?你用瓶盖、纽扣等代替了什么呢?

  幼儿交流分享拼出的不同造型。如:汽车、伞、火箭、小包、小船、飞机、冰激凌、小樱桃、人的造型等。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冰棒棍摆一摆、拼一拼,可以创造出很多种造型。可是一不小心拼好的'造型就歪掉了,谁有办法把这些造型固定起来呢?

  五、再次创作,幼儿尽情体验冰棍棒创想。

  1、现在我们把这些好看的造型粘贴牢固吧,如果想让你创造的造型更加形象生动,那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一步装饰,那一定会更加完美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材料要多少拿多少,多的材料放回材料架;注意桌面、地面的整洁;在想象和构图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六、展示作品,交流作品。

  从“有创意”、“粘贴牢固”,“好看有趣”等方面进行作品评价。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每当户外活动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小朋友非常有兴趣的观察蚂蚁,用小草、树叶去逗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能不能爬出来。而当看到蝴蝶飞来飞去时,他们总喜欢追着蝴蝶到处跑,说着、叫着好漂亮呀!看到孩子们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对认识昆虫产生兴趣。

  3、知道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字卡活动重点:

  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当幼儿说到昆虫时,教师导入活动主题。

  二、游戏:"猜猜它是谁"。

  1、教师遮挡图片的一部分,:蝴蝶图只露出翅膀,蜻蜓图只露出翅膀,螳螂图只露出脚,萤火虫只露出荧光,瓢虫图只露出圆点图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请你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露出全部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昆虫的正确名称。

  三、昆虫长什么样子?

  1、出示图片,分别讲解"飞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飞龙"(蜻蜓)、"勤劳的使者"(蜜蜂)、"草丛中的杀手"(螳螂)、"提着灯笼的甲虫"(萤火虫)、"蚜虫杀手"(瓢虫)。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种生物,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特点?

  3、出示字卡"头""胸""腹""足""翅",请幼儿认读,请幼儿找这些生物的头、胸、腹在哪里,数一数他们有几对足,几对翅膀,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身体有头、胸、腹组成,都有3对足,2对翅。

  4、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昆虫"的名称。

  四、我认识的昆虫朋友1、除了这些昆虫是生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属于昆虫?它长什么样子?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

  五、游戏"我来做,你来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张昆虫的图片,记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语言对这种昆虫进行描述,但不许说出昆虫的名称。请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描述猜测是哪种昆虫?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而且这种气体的力量足可以吹起气球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神奇的体验。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旨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了解产生气体的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记录、分享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2.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1.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引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引发思考: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套在瓶子上的气球中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用嘴吹的、打气筒打得、装的是热水???)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提问: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混在一

  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多感官认识实验材料: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前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合作、安全、卫生等。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提问: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小组讨论怎样帮瓶子把气球吹起来,一个人能完成吗?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提问: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组没吹起来?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

  小结:材料的多少不一样、套气球的速度不一样,都会影响气球的大小。

  4.快乐体验——想办法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进一步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鼓励孩子组内、小组间合作互助。

  小结:材料用的多一点,操作速度快一点,气球就会吹得更大。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播放课件(好喝的汽水饮料、帮病人减轻痛苦的干冰、消防员叔叔的灭火器??),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延伸:这种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它,还有没有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回家把这个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探索、寻求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熟鸡蛋、各种物品:沙包、米、泥、瓶盖、小杯子、布等。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师(以蛋宝宝的口吻):小朋友真快乐,我也想站起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帮助我吗?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第一次探索活动

  ⑴让幼儿交流为什么蛋宝宝站不起来?

  ⑵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哪些物体也是圆的。

  2、第二次探索活动

  ⑴幼儿探索,借助各种物品使蛋宝宝站起来。

  ⑵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游戏活动:孵小鸡。

  师生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幼儿边模仿鸡走边念儿歌:"鸡妈妈真能干,会捉虫、能下蛋,孵养小鸡带着玩。"鸡妈妈边绕圈边走边问:"小鸡小鸡多大啦?"小鸡回答:"长出脑袋和嘴巴。"最后小鸡说:"翅膀出来了,我能出来找虫吃啦!"鸡妈妈带着小鸡一起出去找虫吃。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的语言角中,投入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鸡成长的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本活动就是较典型的让孩子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摩擦现象孩子都看到过,也都感受过,但孩子不一定能觉察到。本活动从现象入手,从宏观出发,引导孩子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需要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体验探索发现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

  活动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准备:塑料管、PPT、实验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拔河比赛

  导入活动

  意图:通过拔河比赛,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请两位力量悬殊的幼儿进行两次对比拔河比赛(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洁精,一次不涂)

  2、师:两次比赛,第一次,大个子失败了,第二次却胜利了,是什么帮了大个子的忙?

  3、小结:原来是手和棍子之间的力在变化,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

  感受摩擦力

  寻找摩擦力

  意图: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条件,从生活中寻找摩擦力。

  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

  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产生

  接触——运动

  3、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结: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经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设疑探究

  实验验证

  意图: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两种生活现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1:当你推箱子时,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

  2:为什么下雪天汽车的车轮裹上铁链?——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幼儿实验验证。

  4、交流探究结果:你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5、小结: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物体越重,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拓展幼儿敢于摩擦力的相关经验

  拓展经验

  活动延伸

  1、摩擦力无处不在,它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可爱的一面。(课件演示)

  2、介绍两个关于摩擦力的小实验“你拉得动吗?”、“筷子提米”。(备选)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发现光透过各种物品时会出现颜色和形状。

  2、喜欢玩光的游戏,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透光作用PPT,电脑、白板。

  2、手电筒人手一个,每组两块三角架白板,彩色玻璃纸、蜡光纸、铁盒盖、厚纸板、彩色布、塑料袋、木板、闪光纸、记录表、笔、各种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电筒,感知电筒光,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手电筒: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照在白板上的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彩色的光,感知物体的透光现象。

  1、师:白板上手电筒的光能变成其它颜色吗?

  2、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探索,手电筒的白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纸会变成彩色的光。

  4、教师小结:虽然有东西挡在手电筒的前面,但还是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就叫透光。

  三、操作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物体能透光,有的物体不能透光。

  (一)操作探索,知道生活中有些物体能透光,有些物体不能透光。

  1、师:原来彩色玻璃纸能够透光,那你们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透光?

  2、教师介绍材料和记录表。

  3、幼儿探索,并进行记录。

  4、出示大记录表,组织幼儿交流,验证自己发现的现象。

  5、教师小结:

  (二)操作讨论,知道有些物体镂空的地方能让手电筒的光透出。

  1、出示光盘。你们看,这是什么?

  2、教师操作,了解镂空的地方能透光。

  3、教师小结:原来像光盘这样有镂空的地方也是能透出光的。

  四、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手电筒的光透过物品后的形状。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儿探索。

  3、教师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物品,有的颜色会变,有的还会照出各种形状呢。

  五、观看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透光的秘密,那么在生活中,透光有什么作用呢?

  2、播放PPT,了解透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游戏“猫捉老鼠”,感受玩光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情感:对于教师抛出的问题,愿意积极思考动脑。

  2、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

  3、知识: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活动准备:

  图片准备:珠穆朗玛峰、鱼化石、板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在哪里生活吗?(水里)

  那你们知道有一个山的山顶上也有小鱼吗?

  教师小结:这个神奇的地上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们国家的西藏自治区,它的高度有8844米,是中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山峰之一。

  二、深入探究珠穆朗玛峰的奥秘

  1.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珠穆朗玛峰高高的屹立在山峰之巅,既美丽又神秘,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会有鱼呢?

  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鱼化石图片、出示地球板块图猜测珠穆朗玛峰的秘密。

  3.教师总结揭示答案。

  教师:老师现在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我们的地球是不断在运动的,在地球上有很多的板块,很多的山峰还有城市都在板块上,我们中国就在这个亚欧板块上,原来的珠穆朗玛峰并不是山峰,而是在海里,所以就会有很多的小鱼和小虾,但是因为地球的运动,板块和板块之前会有冲撞,珠穆朗玛峰在我们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所以经过冲撞,珠穆朗玛峰就“长高”啦!所以,在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会有小鱼和小虾的痕迹。

  三、教师带领幼儿认知板块运动会产生的其他影响

  1.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地球在运动,板块碰撞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地震)

  2.幼儿进行猜测和讨论。

  3.教师小结:地球的运动,板块的碰撞还会产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四、延伸活动

  1.让幼儿回家后搜集一些板块碰撞出现的现象,比如火山喷发和地震,看一看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是不是可以造成这样的现象。

  2.在活动区域放一个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地球上的六大板块。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