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20 12:32:13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通用1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观察画面,尝试根据故事中的比赛规则进行分类,用目测、统计等方法帮助白羊村长选拔出最佳守卫。

  2. 理解白羊村长选拔守卫的有关情节,愿意大胆表述。

  重点:用目测、统计等方法帮助白羊村长选拔最佳守卫,并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能根据故事中的比赛规则进行分类,选拔最佳守卫。

  活动准备:

  故事书一本;教学PPT;统计表(身高、力量表以及守卫者投票)、十四个动物头像;投票用的树叶若干、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白羊村长的烦恼

  (一) 引出故事:最近白羊村长有件烦心的事情,山上的狼越来越多,眼看着村里的羊越来越少了,他做了一个决定。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理解守卫的意思,为后面的讨论埋下伏笔。)

  1. 白羊村长做了什么决定?(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白羊村长的招聘启事”)

  2. 守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你觉得什么样的动物能做保护羊群的守卫呢?为什么?

  3. 听听白羊村长要找一位怎样的守卫?

  小结:白羊村长要聘请一位强壮、灵活、有责任心的动物来保护村里的安全。

  (二) 引出重点:消息一传出,来了好多的动物。

  重点提问:(让幼儿感知数数的方法,并引出故事的重点部分。)

  来了哪些动物?有多少?(引导幼儿按类数数:先数小一点的动物,再数大一点的动物,从左往右数,就不会少数了。)

  小结:白羊村长只想聘请一名守卫,所以他想通过一次一次的比赛来选出守卫。

  二、 阅读与讨论:选拔白羊村守卫

  (一) 比赛一:比身高

  1. 介绍统计表,和幼儿讨论确定记录“通过”与“淘汰”的符号,让幼儿感知统计的简洁和一目了然。

  2. 强调比赛规则,即强调分类、选拔的标准——只要身高超过山羊公公找来了一根木棍,就可以过关。

  3. 请幼儿将通过和淘汰的小动物进行统计,记录在表格内。

  重点提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用规则来分类、选拔守卫,为后面的比赛积累经验)

  1) 小狗有没有通过(这是一个容易让幼儿产生意见分歧的问题,因为小狗的身高正好与升高线齐平)?为什么?

  2) 想一想,比赛的规则是什么?(引导幼儿用比赛规则来检查:正好到达算通过)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长的高,才能看得远,可以及早地发现狼群,保护好羊群。

  (二) 比赛二:比力量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在前一轮比赛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运用规则分类,选拔守卫,并知道一些观察画面的顺序。)

  1. 猜一猜,这次比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强调一下规则:这次比小动物的力气,只要把100公斤木头举过头,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2. 谁能一下子找到通过比赛的小动物?并将通过和淘汰的小动物进行统计,记录在表格里。(强调选拔标准——举过头顶;引导幼儿从左到右观察判定。)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强壮。除了需要一定的身高,还需要一定的力量。

  (三) 比赛三:比灵活

  重点提问:(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用规则分类、选拔守卫)

  这次比什么?谁被淘汰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合格的守卫要反应灵活,才能应对各种问题。

  (四) 比赛四:比责任心

  1. 猜测选拔结果

  重点提问:(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拔守卫,为经验与故事结尾的冲突做好铺垫,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了解投票方法,进行目测、统计)

  1) 三轮比赛之后,还剩下哪个小动物?你会聘请谁来当守卫?请你们进行投票,并想想为什么?

  2) 看看统计的结果,请你们说说各自的理由

  小结:(老师的质疑)身高、力量、灵活都已经比过了,难道白羊村长比的还是这些?想想白羊村长在比赛之前说要选拔怎样的守卫?)

  2. 观察画面,继续猜测选拔结果:连续观察画面中三个动物做临时守卫的表现,再次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 欣赏故事结尾

  重点提问:(让幼儿用故事的情节去思考问题,感受故事的首尾呼应及完整性)

  最后谁当选了白羊村的守卫者?为什么?

  小结:当守卫不仅要有身高、有力量、要灵活,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最后,强壮、灵活、有责任心的小狗被选拔为白羊村守卫,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牧羊犬”。

  四、延伸活动

  重点提问:(鼓励幼儿尝试用白羊村长比赛的方法确定谁第一个看书。)

  这里有一本《白羊村守卫》的故事书,你们想看吗?如果大家都想看,那谁先来看呢?

  创作感悟:

  活动紧紧围绕着“白羊村长选拔白羊村守卫”这一故事情节展开,孩子们非常的投入。选拔白羊村守卫的过程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比赛,重点展开。我反复强调:有比赛就有规则,当孩子们对比赛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判定时,我让孩子们再次回忆比赛规则,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定。其实,这是一个引导孩子根据一个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后面的比赛,我逐步地退到后面,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画面,理解比赛规则,并作出判定。教师的把握如写文章一样结构详略得当,笔墨浓淡相宜。

  整个活动,我综合运用了目测、统计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益。最重要的是,延伸活动中,我还有意识试图将本次活动中的“选拔”方法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真正地体现“生活化数学”的理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讲述动物之间皮毛、爪子、尾巴、本领等的不同。

  2.能够结合动物的不同探索其作用及保护、捕食的方式。

  3.增加对动物的了解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对动物不同的调查了解。

  教师物质准备:课件《小壁虎找巴》《动物的脚》

  活动建议:

  一、谈话导入,幼儿交流回顾前期经验,引发幼儿谈论的兴趣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不一样的内容。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调查的信息,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本领、习性。

  教师:原来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谁想上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2.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突出动物的特点。

  如:尾巴:引发幼儿观察尾巴的形状、花纹。追问其这样的尾巴好看什么?

  花纹:这样的花纹有什么作用?爪子:为什么要长这样的爪子?本领:这样的本领好干什么?

  还有哪些动物跟它一样是用花纹来保护自己的?

  3.教师总结:原来动物的动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用处,它们是不一样的。

  三、教师结合课件系统讲述动物的不同

  1.出示一组皮毛、爪子、尾巴局部的照片,引发幼儿的猜想,这些皮毛都是谁的?

  提问: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猜猜看都是谁的?它们长这样的花纹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一组动物跟动物宝宝,提问它们都是怎么样生宝宝的?

  3.教师总结:动物的皮毛、爪子、尾巴、生宝宝的方式都不同。

  活动延伸:

  1.继续研究探索动物的各种小秘密以及不同。

  2.在活动区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进行表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喜蛋壳若干,橡皮泥,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不倒翁。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

  2.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来试试看,停下来它是直直的。今天我们要来做的就是不倒翁。(出示图片)

  3.为什么叫它不倒翁?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4.教师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里面的秘密。(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5.教师拿出底部的物体,请幼儿猜测不倒翁会不会站立。并且试验。(不会)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里面要有物品。那是不是底部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装上物品就可以做成不倒翁呢?

  6.请幼儿制作不倒翁。利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想不想来做个不倒翁。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代替其他物体,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底部圆圆的滑滑的材料,请你来做个发明家,去做个不倒翁。

  7.展示幼儿制作的不倒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有的可以立起来,有的不可以。各选择一个例子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粘住)

  (2)立起来的,有的立的是直的,有的是歪的。各选一例,同上发现它们制作的不同。将发现的秘密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8.请幼儿再次制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不倒翁。

  9.引导幼儿发现成功不倒翁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够多,太少了,底部太轻,就会立不起来。

  10.教师小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需要的条件。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回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我的用处真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惜纸张、书本及其他纸制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2、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纸的用途,知道经过特殊的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纸制品(包括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若干,摆放在活动室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说说常见的各种不同质地纸的作用:绘画、书写、印刷、包装、信封、装饰、折纸及做纸盒、纸杯等。

  2、扩展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纸做的?想一想还在哪里建国纸或纸做的东西(如书店、纸店、文具店、家里等)

  3、通过小实验,引导幼儿发现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纸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4、幼儿自由参观教师准备的各种纸和纸制品,互相交流讨论。用纸制品当玩具,大家一起玩。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小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三、活动过程

  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

  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

  师:你们说得真好。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 肥皂变变变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1)熟悉材料

  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

  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

  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

  B、幼儿来到操场上吹泡泡、玩泡泡。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玩抓玩空气的游戏中,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寻找空气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绢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塑料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

  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二、找空气(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气,把塑料袋抓紧,看看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将塑料袋打开来,挤压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什么感觉吗?

  三、找一找

  让幼儿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幼儿将嘴闭上,用手捂住鼻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难受?

  引导幼儿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

  小结:空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空气,不要让空气受到污染,清新干净的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戏:把空气吹出来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吸管,对着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轻轻地吹一吹。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能准确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节约用水的主要方法。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重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关于我国缺水现象)、《小水滴旅行记》、水、节水标志牌、日常用水图片、枯萎的花、手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花儿要枯萎了,怎么样做才能将它救活?

  2、自己的小手绢脏了,怎么能让它变得干净?

  3、幼儿可以分小组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知道用水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二、幼儿观看课件(我国缺水现象)

  1、师提问: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这些图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没有水了,土地干旱了、植物和庄稼不长了、人类不能洗澡洗衣服、不能做饭、没水喝危及生命......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庄稼需要水,花草树木也需要水,动物要喝水,我们人类要用水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离不开水。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2、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提问:小水滴的家在哪里?太阳一晒,它就变成了什么?(水蒸汽),水蒸汽飘到哪里去了?遇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落下来,庄稼、花草树木就喝到了水,人们喝的水则是通过各种办法把水从江河中引过来,经过多次处理,才能饮用,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节药用水。

  三、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洗手时开小水,冲厕完厕所后立即关紧水龙头,水管坏了赶紧修好,洗菜水、洗手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拖地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孩子,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但个别幼儿对课件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可能是幼儿没有经历过缺水的体验,不能真正的体会水的重要。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察,然后有机会说,能说,大胆说。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课件的观看与问题及时的提出,使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尤其是孩子们在解决日常问题需要动手去做,从而了解了水的重要性,注重了幼儿自身情感体验,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此活动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够做到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行为的形成与坚持才是让我最欣慰的事。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2、物质材料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五、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遍故事。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录音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1、由讨论引出故事。

  提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彩色牛奶》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彩色牛奶》。

  (2)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牛大叔带来了谁?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3)再次欣赏故事。(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动物和蔬菜图片)

  3、完整学习故事,幼儿想像性讲述故事。

  逐句提问故事内容。

  提问:

  (1)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

  (2)谁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

  (3)小花鹿怎么会变成小紫鹿的?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

  (4)红红的西红柿是谁给奶牛吃的?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狐狸?

  (5)小动物们有了这头奶牛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

  (6)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可它们要是想变回原来的自己,该怎么办?

  (7)教师小结:有了这头神奇的奶牛,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4、创编故事情节,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1)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个别幼儿上台创编故事情节。

  5、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创作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可变性。

  2.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气球(与幼儿人数相等)、木耳、茶叶、胖大海、扇子,手工纸、毛巾、幻灯片。

  【活动过程】

  导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巴拉魔仙棒)请魔仙棒带我们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魔仙城堡里有好多会变的东西,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往气球里面充水、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但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第二部分: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4.魔仙城堡里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还有好多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出示:木耳、茶叶、胖大海(加入水)——变大;

  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

  5.提问: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东西都会变大变小?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变大”或“变小”的快乐。

  6.你们想变吗?可是我们哪儿能变呢?(身体、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游戏:变大变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8.现在我们就拿着魔仙棒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里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活动难点:

  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游戏模板:天空板,老爷爷板。表格板块,复写纸,纸杯,锡纸,打火机,燃烧照片,CD。

  (2)学具:各种各样的纸:白纸,宣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五彩染料,胶棒。

  活动流程:猜纸——谈纸——玩纸——论纸(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

  活动过程:导入:谜语——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一谈纸

  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纸

  环节重点:通过游戏操作,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1)游戏一:天空中少了谁

  师:蓝天,白云,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你们来说说!

  幼:少飞机,少星星,少……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小飞机呢?

  (2)游戏二:给老爷爷贴胡子

  师:看,老爷爷这是怎么了,他的什么不见了?

  师: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呢?

  (3)游戏三:花手绢

  师:看,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

  师: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并思考问题

  幼儿表现:幼儿在游戏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开始折起来,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启发他们,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时,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那样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算了,还是扔到水里吧!”办法想出来了。

  3、教师小结:纸具有折,撕,吸水,燃烧的特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能折!

  {翻开表格板,插入“折”字,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

  师: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

  师:从而,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翻开表格板,插入“撕”字,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

  师:再请你来讲一讲,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

  师:啊,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纸能吸水!

  {翻开表格板,插入“吸水”,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

  {教师演示:点燃白纸,让幼儿观察,幼儿得出结论}

  师: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们知道了纸的第四个秘密,纸能(幼儿)燃烧。

  {翻开表格板,插入“燃烧”,并把燃烧照片展示其中}

  4、总结

  三特殊的纸

  环节重点:认识了解生活中特殊的纸及其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纸的四个小秘密,我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的纸都怕水吗?

  (出示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是一种纸制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会燃烧呢?(出示锡纸)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这种纸,你们见过吗?在哪里看见过?那么这种纸遇到火会不会燃烧呢?让我们来看实验。(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师:燃起来了吗?因为这种锡纸不易燃烧,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烧烤,不仅可以将食物烧熟,而且可以不让汤汁漏出来,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纸,(出示复写纸)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下课之后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来告诉我,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四结束,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那我想请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你还想发明出什么样的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

  活动目标:

  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

  (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

  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

  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

  (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

  (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

  3、经验迁移

  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

  4、出示笔、纸若干

  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延伸:

  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教育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要学会任何一种本领都是不容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学好本领。

  3、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复述并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挂图:小公鸡学吹喇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二、让幼儿带着问题看木偶表演。

  1、小公鸡去学什么本领?

  2、它是和谁学本领的?

  3、最终它学会本领吗?

  三、听完故事提问刚才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公鸡学了几遍,才学会本领?

  教师小结:小公鸡刚开始不认真学习本领,最后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后来很认真学习,好好地学,所以它学会了本领。小朋友有时也和小公鸡一样不认真,老师希望小朋友有错就改。

  反思:公鸡是幼儿很熟悉的动物,幼儿能较好的说出公鸡的特征,因而发言很活跃,为以下环节打好基础。通过观看木偶表演幼儿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很大激发了幼儿学习复述故事的欲望,为情景表演环节打好了基础。

  四、观看图片,回忆重要情节。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尝试表演角色对话,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反思:有了木偶表演环节,在此看图讲述环节,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基本能根据图片较好的进行讲述活动。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复述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给幼儿很大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投放图片,供幼儿学习、复述故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教案目标:

  1、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差异。

  2、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案准备:

  1、各种食物:芹菜、黄瓜、胡萝卜、桔子切成两半的火龙果。

  2、各种工具:勺子、幼儿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记录表一张。

  教案过程:

  一、认识各种食物。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

  2、师:你们吃过这些东西吗?你们喜欢吃吗?

  二、认识瓶上标记。

  1、师: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瓶宝宝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么样?(饿了)我们把好东西送给瓶宝宝吃,好吗?

  2、师:这个瓶宝宝说话了,它说“我最喜欢吃芹菜了,请你喂芹菜给我吃。”那你们看这个瓶宝宝喜欢吃什么呢?(认瓶上标记)

  三、初次探索,尝试喂瓶宝宝吃东西。

  1、师:瓶宝宝又说话了,它说“等会你们喂我吃东西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不能把好东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吗?”喂的时候可以和我说说话:“瓶宝宝,我喂芹菜给你吃。”

  2、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宝宝,先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再想办法喂给它吃。

  3、幼儿操作。

  幼儿尝试将食物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4、交流与讨论:

  (1)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了吗?为什么?(引导说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儿来讲讲: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你的瓶宝宝吃到东西的?(我把长长的芹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幼儿不会讲,引导语:这颗芹菜怎么样?(长长的,)瓶子里的芹菜是怎么样的?(小小的),你怎么把芹菜变成小小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你真能干,用手把长长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让瓶宝宝吃到芹菜,谢谢你!

  没成功的幼儿:谁来告诉我是原因你的瓶宝宝没吃到东西呢?这里可引出的问题:食物大,食物硬。根据幼儿的问题教师想好预设回答,特别强调帮助幼儿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结:原来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宝宝才吃不到好吃的东西呢。

  (2)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们都能吃到这些大大硬硬的东西?

  幼儿:小刀,剪刀等等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看有什么?(剪刀、刀、调羹),

  四、再次探索,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

  (1)师:我们用这些工具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在用刀和剪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别人。)

  (2)师:现在我们请这些小工具来帮帮忙吧,请小朋友们选好瓶宝宝,找到他们爱吃的食物,把它们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吧。

  小工具在框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要注意安全哦。

  2、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大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这种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3、交流与记录。

  (1)、师:你把大大的食物变成小小了吗?瓶宝宝吃到食物了吗?

  (2)、师:你用什么办法把长长的芹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的。用剪刀剪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选择图片记录。

  (4)、幼儿看着记录表,学着说一说。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看着记录表完整表述实验过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黄瓜(芹菜、火龙果)变成小小的,喂给瓶宝宝吃。”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学会运用小剪刀,小刀,调羹,和手来让食物变小,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对不同的食物我们也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让它们变小变短呢,如(是否结合生活中的来说说)

  五、自然结束活动。

  师:“瓶宝宝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高兴。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宝宝和他们去做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2、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重难点)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铁块、木块、塑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引题:有一个很特别的杂技团要在我们班作精彩演出。纸盒娃娃要表演的节目叫《悬空》。我们看它会不会成功,(教师操作)

  师:啊,成功了。老师的纸盒娃娃成功了,你们的纸盒娃娃会不会成功呢?找个纸盒娃娃表演一下。

  二、幼儿探索,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

  1、设问:你们的纸盒娃娃能悬空吗?

  2、幼儿探索

  3、交流:你是怎么让他悬空的?

  三、幼儿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1、设问: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2、幼儿探索

  3、交流: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四、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

  1、设问:每种材料都去试一试,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探索、记录

  3、交流:你用三种材料比较以后,发现了什么?

  (在第三次探索中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发现悬空现象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教案04-01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7-12

【精】科学活动教案07-12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6-18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

磁铁科学活动教案08-25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8-30

科学活动教案磁铁08-29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