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06 12:14:13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及赏析

  (南宋)陆游

  僵①卧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③轮台。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注解:

  ①僵卧:躺着不动。

  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③戍轮台:守卫边疆。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④夜阑:夜将尽。

  ⑤铁马冰河: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

  ⑥孤村:偏僻乡村。

  作此诗时,陆游已六十八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却仍然盼望着为国效力。

  译文: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却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及赏析12-05

《风雨》译文及赏析01-27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译文及注释10-14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1-25

关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赏析10-2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案09-26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文05-0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原文翻译及赏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