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4-15 18:32:10 古籍 我要投稿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翻译

  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

  “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见《伊文子。大道上》

  重价:一作“高价”。

  “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使。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

  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节变:季节变化。

  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这里是说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开萼放。

  中闺:即闺房,妇女住的房间。

  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因为傅说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给他的任务,所以李白说他“降霖雨”。

  公输:即鲁班。

  羌戎:这里指吐鲁浑,吐蕃。

  涂泥:涂炭,遭受苦难。

  执珪:指立功受封。

  蓬藜:草野。

  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商代末年吕望曾在此垂钓。

  创作背景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居住于山东时所作。

  赏析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利令智昏,他们为了排斥异己而进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让李白对统治者的幻想逐渐破灭,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与日剧增。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堂弟的,所以语气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样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依然时时隐现出诗人心底的不满和愤慨。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认为自己胸怀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只好随居,但心里却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诗中用“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愤。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仍为边地的动乱而担忧的胸还天下之意。

  诗歌开篇,作者从“楚人不识凤”到“久到咸阳西”交代了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价买山鸡的典故说明自己当初“献主”的错误:自己曾像那个拿着山鸡当凤凰献给楚王的人一样自信,现在反而明白是迷误,因为君王也许并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打压和排挤表示不满。接着作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写:“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时光在无情流逝,眼看老之将至,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看风起吹过,太阳升了又落,冬去春来,鸟儿飞走又飞来。作者同时对堂弟的到来表示欢迎:“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意思是桃花未开,没有人来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没有人会来,只有你的拜访让我感觉到兄弟情深。然后写道“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意思是农家繁忙的时候,妇人要忙着养蚕,农人要忙着耕地,而自己一介书生,住在这不相宜的环境里,不可能与妇人一道养蚕,更不可能和农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独的在此。然而,这并不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很快将话题转移到对生活的'不满和社会的担忧上去:“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他说,自己虽然有公输班那样的才能,却不能像傅说一样被重用,眼看着边疆战乱,生灵涂炭而无法献策立功。而“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还强调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后作者写道:“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意思是自己无法见到明主,没有办法得到重用,就这样已经到了拄着拐杖走路的年纪了,感叹空有满怀的壮志和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话,说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着文王相访,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图。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本诗从“傅说降霖雨”开始作者的感情开始达到高潮,一步步升华。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虽然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还怀着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基调有些低沉,却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奋之气。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赠从弟·其三

  两汉:刘桢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译文: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

  注释:

  凤皇集南岳,徘(pái)徊(huái)孤竹根。

  凤皇:即凤凰。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fēn)。

  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紫氛:高空,云霄。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赏析:

  这首诗咏的是“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说文》),生长在南方“丹穴山”中。《大戴礼记》说它是“羽虫”之“长”,所以栖、食也与凡鸟不同:“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诗经·大雅·卷阿》郑玄笺)。这就是此诗开头所说的“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之意。诗人之歌咏凤凰,不仅因为它有此神奇的习性,更瞩意于它那绝世高蹈的怀抱:“于心有不厌(足),奋翅凌紫氛。”——它根本鄙弃“鸟为食亡”之俗,不满足于“竹实”之食,而要奋展巨翼,掠过九霄的紫霞,高远地飞翔!后一句以凤凰凌空“奋翅”的动态形象,表现它绝世超俗的高远之志,运笔劲健,富于阳刚之美。读过庄子《逍遥游》和宋玉《对楚王问》的人都记得,当鹍鹏、凤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际,“学鸠”、鷃鸟之辈曾以其井蛙之见,对它们加以无知的嘲问。宋玉因此有“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之语,将这类斗筲之辈一笔骂倒。诗人大约正有感于此,所以接着两句便借凤凰之口,对无知之辈的嘲问,作出了声震云天的回答:“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意谓: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呵!诗人仰望云空、激动不已,不禁又悠然神往地追问一句:“那么,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凤凰的回答干脆利落:“将须圣明君”。意谓: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这四句抒写凤凰之志,诗人将其置于“奋翅凌紫氛”之后,便造出了一种高天传音的雄奇境界。绝世高蹈的凤鸟,正凌空远去,万里云天却还隆隆地回荡着它那高傲的鸣叫,这壮怀是书写在高天白云之上的呵!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

  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

  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从弟:堂弟。

  赏析: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4

  赠从弟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古诗简介

  《赠从弟冽》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反映了诗人当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和憎恶仕途而又欲罢不能的苦闷。在这首写给从弟李冽的诗中,他对自己在长安的三年供奉翰林生活进行了总结:“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对唐王朝的腐朽黑暗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然而,诗人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诗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表明李白仍想等待时机,施展抱负。

  翻译/译文

  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

  (1)从弟冽:李冽,李白的堂弟,曾在山东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

  (2)“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见《伊文子。大道上》重价:一作“高价”。

  (3)“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4)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使。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

  (5)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6)节变:季节变化。

  (7)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这里是说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开萼放。

  (8)中闺:即闺房,妇女住的房间。

  (9)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因为傅说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给他的任务,所以李白说他“降霖雨”。

  (10)公输:即鲁班

  (11)羌戎:这里指吐鲁浑,吐蕃。

  (12)涂泥:涂炭,遭受苦难。

  (13)执珪:指立功受封。

  (14)蓬藜:草野

  (15)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商代末年吕望曾在此垂钓。

  赏析/鉴赏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利令智昏,他们为了排斥异己而进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让李白对统治者的幻想逐渐破灭,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与日剧增。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堂弟的,所以语气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样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依然时时隐现出诗人心底的不满和愤慨。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认为自己胸怀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只好随居,但心里却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诗中用“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愤。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仍为边地的动乱而担忧的胸还天下之意。

  诗歌开篇,作者从“楚人不识凤”到“久到咸阳西”交代了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价买山鸡的典故说明自己当初“献主”的错误:自己曾像那个拿着山鸡当凤凰献给楚王的人一样自信,现在反而明白是迷误,因为君王也许并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打压和排挤表示不满。接着作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写:“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时光在无情流逝,眼看老之将至,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看风起吹过,太阳升了又落,冬去春来,鸟儿飞走又飞来。作者同时对堂弟的到来表示欢迎:“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意思是桃花未开,没有人来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没有人会来,只有你的拜访让我感觉到兄弟情深。然后写道“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意思是农家繁忙的时候,妇人要忙着养蚕,农人要忙着耕地,而自己一介书生,住在这不相宜的环境里,不可能与妇人一道养蚕,更不可能和农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独的在此。然而,这并不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很快将话题转移到对生活的不满和社会的担忧上去:“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他说,自己虽然有公输班那样的才能,却不能像傅说一样被重用,眼看着边疆战乱,生灵涂炭而无法献策立功。而“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还强调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后作者写道:“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意思是自己无法见到明主,没有办法得到重用,就这样已经到了拄着拐杖走路的年纪了,感叹空有满怀的壮志和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话,说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着文王相访,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图。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本诗从“傅说降霖雨”开始作者的感情开始达到高潮,一步步升华。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虽然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还怀着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基调有些低沉,却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奋之气。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5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翻译

  年青时我涉世太浅,勉力追求功名禄位。

  只为听信跃马年华,却恨没有超人智慧。

  面临世事哪只是说说而已,累积仕历也并非不被任用。

  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乐,恐怕还要招来背时的牵累。

  明净的冬日可见远处群山,凝雪覆盖了山林的苍翠。

  走出城东树林只见一片洁白,更触发了我遗落尘事的心意。

  我惠连弟素有清高情趣,早就谈起过世外的情事。

  想要延缓携手同隐的日期,可流年多么容易消逝。

  注释

  识事:了解事实;懂得事理。

  强学:勤勉地学习。

  干:追求,追逐。

  跃马:指获取功名富贵。多指科举应试。

  出人:超出常人。

  即事:任事;作事。

  徒言:空话;说空话。

  累官:谓积功升官。

  遂性:顺适性情。

  负时:违时;不合时宜。

  东林: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遗世:遗弃人世之事。常说明人的离世隐居,修仙学道,有时也用作死亡的婉辞。这里作离世隐居讲。

  惠连:指南朝宋谢惠连。惠连幼聪慧,族兄灵运深加爱赏。后诗文中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

  清赏:谓清标可赏。

  尘外:犹言世外。

  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一何:多么。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言志诗篇,写作年间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罢相,王维对政治热情退减,这一段时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转折点,是他后半生过上半官半隐生活的关键。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

  鉴赏

  这首诗的开篇,干脆利索,开门见山,一气呵成,将诗人内心愤懑苦恼的矛盾心理悉数展现在读者眼前。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对诗人前半生仕途的总结。少年气盛之时,不谙世事,尽力苦学只为求取功名利禄。行至途中,回首走过的仕途,却是那般苦不堪言。“强学”、“徒闻”、“苦无”、“岂徒言”、“累官”、“寡”、“恐遭”,这一连串如泻闸之水般喷涌而出的用词,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苦闷之情。在这开门见山的畅吐背后,不难想象出诗人仕途跋涉中的艰辛与烦恼,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状态。然处在这样的仕途漩涡里,又是岂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欢”,却又害怕遭来“负时累”。面对世俗纷繁的厌倦,对现实世界的进退维谷,矛盾交织的内心挣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该何去何从。前八句一泻而下的倾诉,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遗漏无疑,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一位茫然徘徊,为人生追求而苦闷的仕者形象。

  诗的后八句,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绘出一幅清新高渺、晶莹剔透的画面,压抑沉重的氛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画面,清冬的远山,清晰可见,晶莹的雪花,将苍翠的山林覆盖,天地间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几许透亮,几许静穆。如此心旷神怡之境,将尘世的繁杂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化为乌有,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皓然出东林,发我遗事意。”这是此番自然景象给诗人的启迪,亦是诗人内心最深的夙愿。末两句是劝诫堂弟之语,堂弟素来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极言追求“尘外”之意,却仍陷世俗之中,诗人想与堂弟携手共同隐退而居,却怎奈世俗纷扰,仍有故得延缓归期,然时光却转瞬即逝,匆匆而过。末句看似对堂弟的规劝,实则也是对自己进退两难境地的慨叹,忧谗畏祸的心情溢于言表。

  此诗发言旷远,用笔委婉。前后部分的巧妙转折,是一个诗人心灵与自然对话的过程,自然的开阔之境将他从苦闷之际释放出来。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作者:刘桢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悽悽,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注释】

  [1]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2]亭亭:高耸的样子。

  [3]瑟瑟:形容风声。

  [4]一何:多么。

  [5]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7

  赠从弟·泛泛东流水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翻译/译文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

  ⑴泛泛:水流貌。

  ⑵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⑶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⑷华叶:花与叶。

  ⑸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⑹懿(yì):美好。

  赏析/鉴赏

  读刘桢的诗,须先了解他的为人。在建安时代,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并有正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

  此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8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作品介绍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1首。这是一首言志诗篇,写作年间为安史之乱前,张九龄罢相,王维对政治热情退减,这一段时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转折点,是他后半生过上半官半隐生活的关键。该诗借劝诫从弟之词,近乎直抒胸臆,却又寓意于境,心灵与自然相通,极富艺术感染力。

  古诗名句“”就是出自《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这首诗。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原文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作者:唐·王维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注释

  ①司库员外:即库部员外郎,兵部属官,从六品上。《通典》卷二三云:“天宝十一年又改库部为司库,至德初复旧。”据此,本诗当作于天宝十一年之后、安史之乱以前。王絿:生平不详。

  ②干:追求,追逐。

  ③出人智:超出常人的智慧。

  ④即事:就事,获得职位前往任事之意。徒言: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

  ⑤遂:顺。

  ⑥负时累:《汉书·武帝纪》:“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⑦浩然:形容心情开阔通达。遗世:遗弃人世之事。常说明人的离世隐居,修仙学道,有时也用作死亡的婉辞。这里作离世隐居讲。孙绰《游天台山赋》:“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之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⑧惠连:谢惠连,南朝宋人。《宋书·谢方明传》:“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族兄谢灵运深相知赏。”此喻指从弟王缘。清赏:犹“清尚”,即清高之意。

  ⑨流年:年华,时光。驶:迅疾。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赏析

  这是一首言志诗篇,写作年间为安史之乱前,张九龄罢相,王维对政治热情退减,这一段时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转折点,是他后半生过上半官半隐生活的关键。该诗借劝诫从弟之词,近乎直抒胸臆,却又寓意于境,心灵与自然相通,极富艺术感染力。

  诗篇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对诗人前半生仕途的总结。少年气盛之时,不谙世事,尽力苦学只为求取功名利禄。行至途中,回首走过的仕途,却是那般苦不堪言。“强学”、“徒闻”、“苦无”、“岂徒言”、“累官”、“寡”、“恐遭”,这一连串如泻闸之水般喷涌而出的用词,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苦闷之情。在这开门见山的畅吐背后,不难想象出诗人仕途跋涉中的艰辛与烦恼,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状态。然处在这样的仕途漩涡里,又是岂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欢”,却又害怕遭来“负时累”。面对世俗纷繁的厌倦,对现实世界的进退维谷,矛盾交织的内心挣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该何去何从。前八句一泻而下的倾诉,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遗漏无疑,在读者面前勾画出一位茫然徘徊,为人生追求而苦闷的仕者形象。

  该诗的后八句,诗人笔锋一转,转而描绘出一幅清新高渺、晶莹剔透的`画面,压抑沉重的氛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画面,清冬的远山,清晰可见,晶莹的雪花,将苍翠的山林覆盖,天地间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几许透亮,几许静穆。如此心旷神怡之境,将尘世的繁杂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化为乌有,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皓然出东林,发我遗事意。”这是此番自然景象给诗人的启迪,亦是诗人内心最深的夙愿。末两句是劝诫堂弟之语,堂弟素来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极言追求“尘外”之意,却仍陷世俗之中,诗人想与堂弟携手共同隐退而居,却怎奈世俗纷扰,仍有故得延缓归期,然时光却转瞬即逝,匆匆而过。末句看似对堂弟的规劝,实则也是对自己进退两难境地的慨叹。

  这首诗的开篇,干脆利索,开门见山,一气呵成,将诗人内心愤懑苦恼的矛盾心理悉数展现在读者眼前。前后部分的巧妙转折,是一个诗人心灵与自然对话的过程,自然的开阔之境将他从苦闷之际释放出来。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繁体对照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作者:唐·王維

  少年識事湥瑥妼W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壹何駛。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9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古诗简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自己在长安时那种辉煌气派生活的描绘。

  翻译/译文

  少年时代不得意,四处流落,不得安居。

  愿随超世的高士任公子,去钓可以吞舟的大鱼。

  一是喜欢饮酒,二是喜欢风景,世途也艰难,壮心慢慢地就与功名疏远了。

  就像兰花开放在大山深谷,没有人培植;又像云在高山,空自卷舒,自由自在。

  汉家天子用驰骋的驷马车,经过蜀道去成都迎接司马相如。

  我也一样被诏请去九重天门内拜谒唐明皇,龙颜一笑,四海皆春。

  天庭左右高呼万岁,拜贺明主收取沉沦之隐士。

  让我翰林执笔书写文章和密诏,英眄常常回顾,谁可见到麒麟阁的峥嵘高峻?

  我承恩初期在银台门待诏,常常独自在金銮殿著书拟稿。

  出门骑的是龙钩雕镫白玉鞍的天厩宝马,吃得是象床绮食黄金盘上的肥美宴席。

  曾经笑我是微贱者的人,都纷纷来与我结交。

  当我以病为由辞别朝廷游荡江海的时候,以往的相知又剩下几人?

  前门长揖以后,后门立马就关了;今日结交的朋友,明日就改了心事。

  我喜爱你,对朋友如山岳一样心不迁移,对你的感觉就像谢灵运对他从弟谢惠莲一样喜欢。

  一想起你就如同谢灵运一样在梦中得到“池塘生春草”的`佳句,顿时使我的登楼诗身价大涨。

  分别以后,你从遥远的临海郡传来你的大作,并有文章泰斗的和诗,各自精彩纷呈。

  赏析/鉴赏

  《全唐诗》在这组诗后有作者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遇赦,曾到南平郡(今重庆市),当时李白族弟李之遥被贬为南平太守,此诗当作于这期间。此诗第二首使用了一些夸美之辞,是一般的酬赠诗,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首,在这首诗里,李白回顾自己入长安时在金銮殿上被皇帝召见,并得以代草王言,侍从游宴,待诏翰林,准备大用,写得气派十足。这说明李白对那一段生活,一直到晚年都引以为荣,也反映了李白非常可爱的一面。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0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翻译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

  从(旧读zòng)弟:堂弟。

  泛泛:水流貌。

  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华叶:花与叶。

  羞:通“馐”。

  嘉客:佳客,贵宾。

  懿:美好。

  赏析

  这首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赠从弟》原文及翻译赠从弟诗歌赏析10-08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07-28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05-16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08-01

赠从弟·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5-05

赠从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9

赠从弟·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06-02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07-28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11篇)07-28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