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12-01 17:18:30 古籍 我要投稿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翻译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贤哉令尹。

  三仕已之无喜愠。

  我独何人。

  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

  二顷良田无觅处。

  归去来兮。

  待有良田是几时。

  译文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见《一统志》)。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

  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出自《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玷:沾辱,自谦之词。缙(jìn)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归去来兮:归去吧。来,语助词。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赏析: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二月,东武令赵晦之罢官归海州,苏轼作该词以赠别。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译文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原文及赏析08-25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_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诗词翻译及赏析09-11

有关《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06-12

减字木兰花·竞渡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减字木兰花·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07-12

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翻译及赏析08-29

《减字木兰花·竞渡》原文及翻译赏析10-20

减字木兰花·竞渡原文翻译及赏析05-19

《减字木兰花·竞渡》原文翻译及赏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