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3-04 09:53:07 古籍 我要投稿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1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的意思: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出自: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五言古诗《春泛若耶溪》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1)若耶溪:《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

  (2)际夜:至夜。

  (3)南斗:星宿名称。《越绝书》:“越故治今大越山阴,南斗也。”张衡《周天大象赋》:“眺北宫于玄武,洎南斗于牵牛。”

  (4)潭烟:水气。

  (5)弥漫:渺茫。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作者简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着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简析: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诗人綦毋潜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

  开首两句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幽意无限,景物清新,极富画意,是綦毋潜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诗以抒发隐逸之思,随遇而安的情怀开始,统摄全篇。正由于诗人幽意不断,所以才在春夜泛舟,游赏“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的若耶溪,着力描绘所见优美景物,有着鲜明的动动感。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开首两句则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给人轻松舒适的感受。

  三四两句,就有引人入胜之妙。诗人在和煦的春风中登舟,驶进了香花夹岸的若耶溪,这种风送小舟,百花盛开,馥芳四溢的氛围,真使诗人陶醉而流连忘返。随着小舟特循溪曲折前行,明月东升,碧波荡漾,诗人遥望天际,南斗灿然高挂。这里既描写了船驶溪中,千回百转的动态,也表现了诗人舟中眺望的情态,用笔简练,形象鲜明。七八两句又是另一幅画面。小舟不断前行,溪谷之中夜霭漫漫,飘浮不定。诗人用一”飞“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雾霭浮动之状,而且也体现了小舟穿雾而行中诗人的感受。往后看,一轮明月已从林后渐渐西沉,越来越向后推移,用一”低“字,情景也很逼真。面对这样清幽宁静的胜境,诗人愿远离法俗,垂钓终老。全诗以抒情起,抒情结,幽兴幽景,二者融合无迹。

  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所以说”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环境十分清幽,十分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诗人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别有一番感受。”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诗人愿永做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6]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古诗简介

  《春泛若耶溪》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作品。此诗在描述春夜泛舟若耶溪所领略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诗以抒发隐逸之思、随遇而安的情怀开始,统摄全篇。正由于诗人幽意不断,所以才在春夜泛舟,游赏“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的若耶溪。诗中着力描绘所见优美景物,有着鲜明的动感。全诗幽意无限,景物清新,极富画意,是綦毋潜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

  翻译/译文

  寻幽的兴致始终不止,此去让小船任意漂游。

  晚风吹着轻快的行船,一路鲜花直进入溪口。

  到夜晚转过西山山谷,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水上飞起浓烟密雾,林中的月亮向后飘浮。

  人间的世事渺茫不定,愿做溪边垂钓一老翁。

  注释

  ⑴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⑵幽意:寻幽的心意。

  ⑶偶:通“遇”。

  ⑷际夜:至夜。壑:山谷。

  ⑸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越绝书》:“越故治今大越山阴,南斗也。”张衡《周天大象赋》:“眺北宫于玄武,洎南斗于牵牛。”

  ⑹烟:雾气。溶溶:浓密的样子。

  ⑺生事:世事。弥漫:充满。

  ⑻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

  赏析/鉴赏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水清如镜,照映众山倒影,窥之如画。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会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3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唐代〕

  原文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

  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创作的作品。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生出无限幽美的情趣。

  此诗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作者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给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的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的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的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春泛若耶溪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相关文章: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唐诗译文及鉴赏11-25

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翻译及赏析11-22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02-09

临江仙·西湖春泛原文及赏析08-18

天净沙·春原文翻译及赏析08-19

《天净沙 春》原文及翻译赏析02-23

天净沙·春原文、翻译及赏析02-13

《天净沙·春》原文及翻译赏析02-08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02-16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