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10-17 10:49:05 古籍 我要投稿

博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博浪沙元朝

  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博浪沙》译文

  在千军万马中奋起向秦始皇的一击,多有胆量和气势。震惊并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他怎么也想不到十二个金人之外。人世间居然还有铜铁没有熔销?

  《博浪沙》注释

  ①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秦始皇灭韩国后,韩世臣之后张良图谋复国,结交刺客,趁秦始皇东巡时抛大铁椎(同“槌”)狙击之。

  ②祖龙:指秦始皇。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苏林的解释:“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③如何:为什么。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恐六国起兵造反,下令收缴天下的兵器,铸成十二金人。

  ④犹有:还有。铁未销:铁器没有销毁。

  《博浪沙》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见志的咏史诗。第一句,破题突兀高远,把博浪沙一事概括殆尽,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恰到好处,余下的场面任凭别人去感受,去想象。绝句由于篇幅短小,往往采用这种抓住要点的写法。“击”字如惊涛拍岸,“豪”字则气势冲霄。第二句,转入议论,书事雄胆遒劲,抓住“祖龙社稷”的本质紧紧不放,是“击”的目的和效果。第三句,引证出奇探幽,运用十二金人这一个典故,转入一个新意境,令人惊愕。第四句,诗人故作问句,深切显示出对秦始皇的冷嘲热讽,且干脆利落,从容自然,“铁未销”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诗就是抨击秦王朝企图消灭农民武装的暴虐政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与人民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妙设讥刺,词新语尖,道人未道。这种刻意翻新,以议论为主的'诗风,正是元初某些诗人受宋诗影响的具体表现。

  《博浪沙》创作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诗人所生活的元朝与秦朝的残暴统治具有相似性,尤其对文化和文人予以严酷打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写作了这首诗。

  作品介绍

  《博浪沙》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为咏史诗,诗的一二句赞扬张良博浪沙行动的勇敢、壮烈及这一行动的重要意义是拉开了推翻暴秦斗争的序幕;三四句用设问推出新意,即秦始皇收尽天下兵器,妄图扼杀人民的反抗,是徒劳无益的,对元朝统治者步秦始皇后尘也暗含警告。该诗借古喻今,采用议论的手法,讥讽元朝蒙古贵族的统治,残酷的压迫汉族。

  作者简介

  陈孚(1259—1309年),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藏书家、学者。自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以布衣献呈《大一统赋》,授临海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奉命随梁曾出使安南(今越南),不辱使命。后任翰林待制及建德、衢州、台州三路治中,为民请命,积劳成疾,卒于任上。著有《观光稿》《交州稿》《玉堂稿》等。

【博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屈原怀沙原文及翻译赏析06-13

博浪沙的铁椎的历史典故介绍07-22

关于博浪沙的铁椎的历史典故05-27

采桑子·彭浪矶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采桑子·彭浪矶》原文翻译及赏析07-23

游兰溪/游沙湖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鹊桥仙·华灯纵博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鹊桥仙·华灯纵博_原文、翻译及赏析03-28

鹊桥仙·华灯纵博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