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2-10-27 10:57:40 赛赛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开见其所为文曰:“异日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试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偃以为:“地震,阴之盛。今朝廷政令,不专上出,而后宫外戚,恩泽日蕃,此阳不胜阴之效也。宜选将练师,以防边塞。”赵元昊朝贡不至,偃曰:“遽讨之,太暴。宜遣使问其不臣状,待其辞屈而后加兵。则其不直者在彼,而王师之出有名矣。”又奏:“戍兵代还,宜如祖宗制,阅其艺后殿次进之。”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衣,坐系者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咎,请从末减,奏可。西塞用兵,士卒妻子留京师者犯法当死,帝不忍用刑,或欲以毒置饮食中,令得善死。偃极言其不可,帝亦悔而止。宦人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抵罪,帝使赦智诚三人,而文显五人坐如法。偃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诏并释之。未几,卒。偃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以予族人。初,天下职田,无日月之限,而赴官者多以前后为断。偃请水陆田各限以月,因著为令。尝与谢绛受诏试中书吏,而大臣有以简属偃者,偃不敢发视,亟焚之。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偃纠察刑狱,范仲淹尹京,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子元衡,有学行,能自立,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并其子茂谌咸早卒。偃妻,直史馆刁约之妹。与元衡妇韩、茂谌妇谢皆寡居丹阳,闺门有法,江、淮人至今称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三》,有删节)

  译文

  胥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河东柳开见到他写的文章后说:“将来必闻名天下。”考取进士甲科,任命为大理评事,直集贤院,再升任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主持府级贡举人才的考试,试卷的卷首已经封好,立即打开查看,挑选有名的人居于榜首,降职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后起用为邓州通州,又任太常丞。历经升迁为尚书刑部员外郎,任知制诰,升任工部郎中,进入翰林院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胥偃认为:“地震是阴盛的表现。如今朝廷的政令,不专一由皇帝发出,而后宫外戚,日益受到恩宠,这是阳不能克阴的结果。应该挑选将领,训练军队,以防备边境要塞。”赵元昊不来朝贡,胥偃说:“匆忙征讨他们,过于突然。应派使者问清他们不肯臣服的情形,等他们理屈词穷之后再出兵。那么不在理的是他们,而朝廷出兵就名正言顺了。”又上奏说:“戍守边疆的士兵要调回原地驻防,应遵从祖宗的制度,检阅其武艺后依次调进。”适逢有护卫的士兵贿赂管理仓库的官吏以求挑选冬装,获罪入狱的有三十多人。当时为八月,突然降霜下雪。胥偃推究《尚书·洪范》载“严厉急迫,就会出现持续严寒”的灾祸,奏请从轻发落,所奏被允许。西部边塞有战事,有士兵的妻子留在京城犯法被判死罪的,皇帝不忍用刑,有人想将毒药放进饮食中,以减少其死刑的痛苦。胥偃极力陈说不可以这样做,皇帝也后悔而作罢。宦官程智诚与三班使臣冯文显八人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惩罚,皇帝下令赦免程智诚三人而冯文显五人按法律判罪。胥偃说:“体恤亲近的人,遗弃疏远的人,这是不公正,况且是罪行相同而惩罚却不同呢?”诏令将八人一并释放。不久,去世。胥偃未做官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显贵以后,将田地全部送给族人。当时,全国都按品级授给官吏职田作为俸禄,授予及收回职田时不按日按月计算日期,而为官者多以其赴任前后作为期限。胥偃奏请水田旱田各以月为限,由此定为法令。曾与谢绛接受诏命试中书吏,有的大臣写信托付胥偃,他不敢打开信看其内容,赶快烧掉了。欧阳修当初拜见胥偃时,胥偃喜爱他的文章,将其召来安置在门下,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胥偃负责督查刑狱,范仲淹任京尹时,胥偃多次弹劾他标新立异不遵守法度,欧阳修当时正与范仲淹交好,因此与胥偃有了嫌隙。其子胥元衡,有学问品行,能够依靠自己有所建树,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同他的儿子胥茂谌都是早年去世。胥偃的妻子,是直史馆刁约的妹妹。与胥元衡之妻韩氏、胥茂谌之妻谢氏都在丹阳寡居,家门法度严谨,江淮一带至今称颂。

  《宋史》编修过程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作者简介

  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

  至正元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主要内容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特点介绍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宋代高度发展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除官修的当代史外,私家撰述的历史著作也不少,像南宋初年史学家李焘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专记北宋一代史实;南宋孝宗时的史学家徐梦莘修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专记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金和战的关系。

  因此元朝修《宋史》时,拥有足够的资料。以志来说,《宋史》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仅次于列传。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仅见。其中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还包括职官的食邑、荫补、俸禄等,从中可以看出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此外,《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编得也比较好。《宋史》的志书基本上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况。

【《宋史·胥偃传》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宋史·程颐传》原文及翻译08-07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翻译08-05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08-16

《宋史·王安石传》原文及翻译06-23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01-02

《宋史·杨业传》原文及翻译10-18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09-30

《宋史·苏轼传》原文及翻译解析07-20

宋史范如圭传原文翻译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