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时间:2022-11-03 13:10:44 古籍 我要投稿

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

  【1】袁宗道(1560-1600), 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

  【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含义。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________

  何日挂进贤冠___________

  (2)从唐宋到元明清,愈往后发展,古代的散文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谓文无定格,惟求其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而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宗道就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他的散文清新活泼,“一扫王(世贞)李(攀龙)去雾”,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本文就是这样一篇不拘格套的典范之作。请写一段赏析文字,说说与一般的游记文相比,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大约;弃官而去

  (2)在写法上,本文完全打破了一般游记文的“格套”。第一 段以大量篇幅,描写高梁河一带的景色,绝口不提极乐寺。但读者从下文的提示中,却领悟到写高梁河一带的景色,正是在写极乐寺及其附近的风光。第二段明写游极乐寺,却对寺内游览活动一字不提,把这个在游记中通常要详写的部分,完全留给读者去体会想象,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还有,关于同游者的姓名,按游记通常的格式要放在篇末,但本文却通过记述其弟袁中郎对景色的评论,顺便带出,显得自然、巧妙。凡此种种,都使读者在会心之余,感到韵味深长,妙趣横生。再就语言来说,不用典,不拾古人牙慧,既平易,又凝练,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具有散文诗的情味。

  原文标点: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参考译文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赏析

  这篇散文小品,简洁清新、活泼灵秀、诗趣盎然。长桥、流水,堤坝、绿树、寺院,一幅幅画面都洋溢着清新秀美的特色。作者以高梁桥为起点,一路游来,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长堤被水所夹持,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堤上绿杨繁茂幽深,令他神清气爽。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绀殿朱门,华丽壮观。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古松鲜翠嫩黄,色彩斑斓。优美的景色令作者如同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

  创作背景

  袁宗道在思想上受李卓吾影响颇大,主要是在禅学方面,他研习心性之说,不满于当时的腐朽政治,要求摆脱传统儒学的束缚,从而获得心性的解放,因此耽嗜山水,喜游名刹。当时他正在京中做官,公馀辄游于山水刹寺间。据他三弟袁中道说:“(宗道)耽嗜山水,燕中山刹及城内外精蓝无不到,远至上方、小西天之属,皆穷其胜。”(《石浦先生传》)此文即是游极乐寺后所写。

  鉴赏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记述了宗道游极乐寺时的所见所感,以描绘景物见长。全文不过二百十四字,写景文字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他的写景是与叙述游览过程相结合的,足迹所至。目力所及,辄相伴以景。如文章开头就是“高梁桥水”,可见作者已站在这座桥上了,由桥及水,在交代其来龙去脉之后,便用“白练千匹”三句着力描绘眼前的微风吹拂下的流水。然后由流水而堤岸,于是出现了堤上诸景,如绿荫垂条等;再放眼望去,便是岸北的佛庐道院,和对面的远树、水田,目力所及,乃至状如螺髻的西山。作者的眼睛如同一架摄像机,把镜头由近而远,随时捕捉那些能使他心领神会的景物。因此,笔下的景物次第出现,显示了一种流动性、变幻性,在流动中变幻,在变幻中流动,使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作者用了一百字的篇幅描绘了在高梁桥上所见之景,然后才写到极乐寺。从“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几句看,作者至此才把他的立足点由高梁桥移向极乐寺。如果使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来看这篇短文的话,这应是第二个层次了。于是,作者的'摄像机又移动起来,一路绿荫而至极乐寺。极乐寺是作者这次游览的目的地,文章题目就叫《极乐寺纪游》。但作者真正写极乐寺的文字只有二十五个,而且全部用在写“剔牙松”上,说到寺本身的,只露了一个“殿”字,而且是作为点明“剔牙松”的方位处所而出现的,其实是为了写松而不是写殿。其他则不着一字。如照写作的常规来说,作者用笔的轻重好像有些失调;其实,这正是作者力求创新、不落俗套、不袭陈言的一种表现。在这篇极短的文字中,作者所写诸景。无一相同,即使同样写树,写树荫,有的是“垂线长丈馀”。有的则是“若张盖”;既然写了“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有了寺院形象的描绘,写到极乐寺就没有必要再重复这种建筑物的景象了,倒是剔牙松是极乐寺的特点,为他处所未见(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记载极乐寺也只是提到寺门前的两棵垂柳和院内的四株老柏,其他亦未着一字),写出了这个特点,为全文生色,也就够了。况且,作者是把寺内寺外诸景当作一个互有关联的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即作者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一寺,而是包括了与寺有关的环境背景。因而,《极乐寺纪游》所记的,就不仅仅局限于极乐寺了。袁宗道的弟弟袁中郎说:“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显然,他也是从这个风景区的总体着眼的,不然的话,仅仅就一个寺来说,就不会以“钱塘苏堤”作比了。

  然而,袁中郎所提到的钱塘苏堤,却引起了袁宗道对这“西湖胜境”的神往。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几句感情深沉的话:“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作者对封建官场的鄙弃,对山水的痴情,对大自然的企慕,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种种感情,都轻轻地概括在这几句话里了。所以,这篇文章并不只是“纪游”,而是有其深沉的思想情愫。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体会到作者醉心于高梁桥上的诸般景色 的原因。他用了最好的语言,最纯的感情去写景。写水,便是“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洁白,轻柔,而又不乏壮丽;写堤,则是“两波相夹”,绿杨古树,“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静洁,安谧,幽雅,真有超然世外,一尘不染的情韵;写远树则用“高下攒簇”。写更远的西山便用“螺髻”形容,都像用淡墨水粉浸染的图画,绰约朦胧,是远观山林所得的印象;而在这山水远近之间,嵌上一片佛庐道院的“朱门绀殿”,顿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妍丽起来。我们应该知道,这里的景物,是写实。高梁桥一带景物本来就是迷人的。清代励宗万《京城古迹考》说这里“夹岸垂柳,绀宇亭台,酒旗掩映,小池广亩,荫爽交匝”。当然,作为文章,对景物的剪裁,赋予景物的感情,也必然受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审美感受的制约。的确,这是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胜境”,虽然不及钱塘苏堤。能从龌龊的官场讨得浮生半日清闲,置身于这种胜境之中,作者是怎样的一番心境,这应是可想而知的。正是作者的这种心境,赋予了这篇散文清新、温雅的风格特征,确如明人姚士麟所说:“情情新来,笔笔新赴”,“提人新情,换人新眼”(《白苏斋类集序》)。

  作者简介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明朝公安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庶吉士,进编修,终右庶子。明朝复古派的诗文,到万历中叶以后流弊日甚。袁宗道和他的弟弟袁宏道、袁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他们极力排斥复古派的说法,提出比较进步的文体革新意见。在唐朝的文学家中,袁宗道爱好白居易,在宋朝的文学家中,他爱好苏轼,因此名他的书斋为“白苏斋”。著有《白苏斋集》。

【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袁宏道《虎丘记》阅读答案及译文12-26

袁宏道《湘湖》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6-30

袁宏道《游高梁桥记》的原文与译文06-19

袁宏道《满井游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1-22

袁宏道《徐文长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06-15

袁宏道《虎丘记》的原文及译文06-19

袁宗道《锦石滩》阅读答案及译文04-01

《晋书·袁宏传》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6-23

袁宏道《枕中十书序》阅读答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