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时间:2022-10-09 10:56:08 古籍 我要投稿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景佳作。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欢迎阅读!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⑴暮:黄昏。江:指长江。一说指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夕阳。

  ⑶瑟瑟:宝石名,碧绿色。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⑷可怜:可爱。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析一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夕阳临江,美景绚烂,半江碧绿如瑟瑟之色,半江为红日所映。“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 “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迩雅》:“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透碧。”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加之天边缓缓下沉的红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残阳铺水图。前人见此,纷纷以“工致入画” (杨慎《升庵诗话》);“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唐宋诗醇》卷二十四)誉之,可见摹写之妙,非同凡响。

  白居易的诗擅长铺叙,而这首小诗则一反常态,跳宕腾挪,富于变化。前面还是江面晚景,马上给人们展现的却又是夜晚景色,看似突兀,实则自然。 “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不仅比喻恰当贴切,同时也隐藏着深厚的意蕴。因为只有傍晚到初夜这一段,才有露水,也只有初三的月亮才会如一弯弓,并且于这时分悬在遥远的天空中。与首二句残阳碧波的描写联系起来看,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初夜,可见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陶醉于眼前美景之中。诗人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八字就描绘出残阳碧波的交辉与月牙初悬的静夜两幕胜境。本来是平常的景致,一经诗人生动准确的描绘与组合,便显得那么迷人!凡读此诗者,也会不由得与诗人一起,陶醉于这奇妙的境界中。

  赏析二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夜归》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相关文章: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注释、赏析02-28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0-09

暮江吟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6

暮江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5-07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及赏析09-09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及赏析07-18

暮江吟 白居易翻译赏析09-28

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及鉴赏09-15

暮江吟原文翻译及赏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