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官司寇·大司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3-01-05 15:14:40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官司寇·大司寇》原文及翻译

  周王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奠基者。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明公、明保、周公。小编带来的《秋官司寇·大司寇》原文及翻译。

  秋官司寇·大司寇

  作者:周公旦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以圆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圆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圆土者杀。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大祭祀,奉犬牲;若祀五帝,则戒之日,莅誓百官,戒于百族。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奉其明水火。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大军旅,莅戮于社。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

  文言文翻译:

  大司寇的职责,负责建立和颁行治理天下的三法,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禁止四方各国(的叛逆]:一是惩罚[违法的]新建立之国用轻法,二是惩罚(违法的]旧国用中法,三是惩罚乱国用重法。用五种刑法纠察民众:一是针对野地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务农而纠察是否勤劳;二是针对军队的刑法,以鼓励服从军令而纠察是否有离队的;三是针对六乡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德行而纠察是否有不孝的;四是针对官府的刑法,以鼓励贤能而纠察是否失职;五是针对国都之民的刑法,以鼓励谨慎而纠察是否恭敬。

  用狱城聚教那些游手好闲的不良之民。凡危害人畜,把他关入狱城而罚做工,写明他的罪行让他背在背上以羞辱他。那些能改过的,就释放回故里,但三年不得按年龄大小与一般乡民排列尊卑位次。那些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处死。用使诉讼双方都到场的办法来防禁诉讼不实之辞,先交一束矢给朝廷,然后受理诉讼。通过诉讼双方都携带有关文拿证明材料的办法来防禁人们对于大案的诉讼有不实之辞,先交三十斤铜,过三天才让诉讼双方来朝,然后受理诉讼。

  用嘉石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凡民众有罪过而尚未犯法,却危害乡里的,就给他们戴上手镣脚铐罚坐嘉石,然后交给司空[罚服劳役]。罪重的罚坐嘉石十三(二)天,服役一年;其次罚坐九天,服役九个月;又其次罚坐七天,服役七个月;又其次罚坐五天,服役五个月;又轻一等的罪罚坐三天,服役三个月。[罚毕]由同州里的人担保[他不再犯],就宽宥而释放他。

  用肺石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凡远近孤独无靠或年老、幼弱之民想要向上申诉冤屈,而他们的长官不予转达的,就来到肺石上站三天,然后由朝士听他诉说冤屈,以报告朝廷,而惩罚他们的长官。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刑法,把形成文字的刑法悬挂在象魏上,让万民观看刑法,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凡王与诸侯因会同而订立盟约,就亲临监视盟约的书写,然后上交天府[而藏于祖庙],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卿,都接受盟约的副本加以收藏。凡诸侯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六典来审定。凡卿大夫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法来评断。凡庶民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成来判断。

  举行大祭祀,负责奉进犬牲。用裎祀来祭祀五帝,就宣告祭祀的日期,临视[大宰]对百官的告诫,又对服务于官府的府史胥徒们进行告诫。到[祭祀那天黎明]行纳亨礼的时候,为王做前导。到天大亮以后[正式进行祭祀时]也这样做。负责奉进明水和明火。凡举行朝觐、会同,为王前导。有大丧也这样做。有重大军事行动,亲临监视在军社前[对犯令将士]行刑。凡王国有大事,就派属吏禁止闲人通行。

  作者简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著有《周礼》及《诗经》《尚书》的部分篇目。

  曾辅助周武王灭商,武王逝,子成王幼,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联合商纣之子武庚与东方诸国反周,周公亲自率军东征三年,杀武庚、诛管叔、流蔡叔,攻灭诸叛国,使周王朝安定统一。周公实行宗法、封建,定刑书、分封同姓和异姓诸侯,由周天子根据爵位高低向诸侯授土授民和确立贡赋等级,并迁移商遗民及其联盟各族至边远地区,巩固了周王朝的一统天下。周公摄政五年时,以商遗民在洛邑营建新都,是为成周,二年后建成,遂举行祀典并还政于成王诵,周公留守成周,后三年而卒。为尊其功,葬于宗周毕原,与文王武王墓相邻。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鲁国继礼乐之正统,史称周礼尽在鲁。周公在执政期问,开创性地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各类典章制度,于文化教育亦有建树。史载周公损益商礼,对传统礼乐加工改造,“制礼作乐”(《书·大诰》)。他对自原始社会至商周的各种风俗习惯,诸如婚丧嫁娶、朝聘交往、礼仪乐舞、军队征伐及其他,首次加工改造而以文字形式固定为典章制度“礼”。今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周礼》(《周官》)相传为周公所建官政之法,《仪礼》相传“经”文出于周公,都成为儒家经典。后世儒家盛赞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周公创建之“礼”,减弱了前代沿袭的礼物交换性质,增添了德、刑、乐的内容。他提出“敬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削弱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加强了人的主观力量以济天道之穷。后经孔子继承创造,发展为先秦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由敬德出发,周公提出“保民”,重视“民心”、“裕戎民”和“咸和万民”(《尚书·洛诰》),提高了人的地位和尊严;“礼”则是“德”的规范行为,具有了伦理意义。至孔子而提出仁,作为礼的理论依据,成为儒家道德伦理学说的核心。周公还主张“明德慎罚”(《尚书·康诰》),提倡慎刑和德刑并举。仁治与法治、德与刑、王道与霸道遂成为后世儒家研究发挥的重要命题。孔孟发展仁政德治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作乐”,乐舞之“仪”、“威仪”,亦与德相通而为“礼”的组成部分。以周公为主建立的宗周礼乐制度。对后世具有长期影响,周礼成为规范礼制的楷模和依据。敬德保民等思想,对于孔子创建儒学和后世儒学有深远影响,后世儒家以周公为德之楷模。唐代韩愈将周公列为道统中继文王、武王之后的圣人。周公的言论见于《尚书》中《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秋官司寇·大司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周礼·秋官司寇·大司寇》原文翻译09-22

孔子为鲁司寇的阅读答案及翻译12-27

兔年司寇姓宝宝起名大全02-19

《官仓鼠》原文翻译鉴赏06-16

弈秋原文及翻译06-12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07-07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06-09

治官如治家原文及翻译07-07

官街鼓原文翻译及赏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