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

时间:2024-03-28 10:52:00 帅帅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内容进行赏析。古诗词鉴赏怎么做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

  作品原文

  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⑴,家逐船移江浦风⑵。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白头波:江上的白浪。白头翁:鸟类的一种,这里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⑵逐:跟随,随着。浦:水边,岸边。

  ⑶吹火:生火。荻(dí):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白话译文

  江中白浪上有一位白发老人,船行到哪里家就移到哪里,江边到处刮着风。

  老人刚刚钓上来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连忙在荻花丛中吹火准备煮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郑谷于大顺景福(890—893)间游江南往返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表现了渔者生活的乐趣。

  “白头渡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第一句连用两个“白头”,不仅使描写的形象具有鲜明的色彩,而且将波“头”即淮水翻起的浪花与渔翁白发这两种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想象十分巧妙。渔翁以船为家,吃住都在船上,因而是“家逐船移”,随风飘泊不定。到了黄昏,便将船就近停泊在水滨。郑谷在诗中喜用叠字,这与其长期生活于南方,受当时南方俗体诗的影响有关。这种叠字句式的运用,不仅使其诗歌产生一种音乐的流转之美,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具有南方民歌的某种特色。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如果说,上两句摄取的是远景,这两句则取的是近景,上两句是泛写,这两句则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来特写。傍晚时分,渔人辛勤劳作了一天,准备休息了,渔船停靠在岸边,开始做晚饭。那么,下饭菜在何处,渔家自然是靠水吃水。那刚刚钓到的一尺长的鲈鱼,还活蹦乱跳,味道绝对鲜美,儿孙们忙忙碌碌,正在将荻花堆拢在一起吹火,准备举火造饭。可以想见,此时,也正是渔翁最惬意的时候。或许他正悠然依靠着船篷,眼看着儿孙们在岸上忙碌、嬉戏,享受着这难得的天伦之乐。诗人虽然是写“淮上渔者”,却并不去具体描写他们的日常打鱼生活,而是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场面及时加以刻画,从而将渔家的野趣、渔家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谷的七绝,多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绝少用典,亦无生字僻词,最能反映出其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如同诗中所描写的对象,这首诗的语言也十分质朴自然,不用典故,不事雕琢,诗风显得清新活泼,明白畅晓。北宋祖无择《郑都官墓表》云:“《云台编》与外集,凡四百篇,至今行焉。士大夫家暨委巷间教授儿童,咸以公诗,与六甲相先后。盖取诸辞章清婉明白,不狎不野故然。”从此诗看,的确如此,有自己的精神面目,异于晚唐诸家而自领一队。纪昀称其“固亦足为晚唐之巨擘矣",并非虚誉。

  名家点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农圃家风,渔樵乐事,唐人绝句模写精矣。余摘十首题壁间,每菜羹豆饭饱后,啜苦茗一杯,偃卧松窗竹榻间,令儿童吟诵数过,自谓胜如吹竹弹丝。今记于此……郑谷云:“白头波上白头翁……”

  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约910),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郑谷《淮上渔者》阅读及译文】相关文章:

郑谷《鹧鸪》原文及译文08-19

《江上渔者》英文译文05-30

郑当时者的原文及译文04-09

郑谷《中年》阅读答案及赏析06-21

郑谷《鹧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6

郑谷《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淮上遇便风》原文译文及赏析10-03

郑谷《菊》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25

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