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07-24 17:15:49 松涛 古籍 我要投稿

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二、翻译

  有一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我今天累坏了,我帮助我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是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三、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谓:对,告诉。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步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寡: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四、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五、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天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的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续写

  又到了春暖花开,播种禾苗的好季节,宋人来到了田里,发现自己的禾苗长得又比别人的矮,很苦恼,心想:唉!为什么别人种的禾苗总是比我种得高呢?他想着想着,在田埂上坐了下来。

  禾苗们一看到宋人走过来,坐在身边,心里早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想着:真是命苦,这回又要大难临头了!

  但这次宋人并没有去拔禾苗,他只是坐在田边冥思苦想,还不停地唠叨着:“怎样做才能让我的禾苗长得高些呢?怎么办,到底怎样做?”

  他的邻居正好路过,听到了宋人的唠叨,说:“你要多给禾苗浇水、施肥,禾苗才能长得又高又壮。”

  宋人听了邻居的建议,开始行动了。他每天一早就出门给禾苗浇水、施肥,还给它们松土、除草,他天天这样辛勤地劳作着,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没有一天停下来过。

  有付出,就有回报。果然,宋人的禾苗很快就蹭蹭蹭往上窜,长得和其他人一样高了,有一些还高出了旁边农田里的禾苗。

  宋人非常高兴,经过这件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的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揠苗助长原文和译文08-03

《揠苗助长》的原文及翻译01-03

揠苗助长原文及翻译03-04

揠苗助长原文及赏析10-15

揠苗助长原文及赏析02-17

《狼》原文及译文08-08

《梅》原文及译文05-08

《咏雪》原文及译文08-02

登高的原文及译文10-12

文赋原文及译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