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兵势第五原文译文

时间:2022-04-14 09:15:44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孙子兵法之兵势第五原文译文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吧。

孙子兵法之兵势第五原文译文

  原文:兵势第五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兵势第五

  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 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吨,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 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作品赏析

  作者在《兵势第五》篇论述了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吕氏春秋·慎势》说:“孙膑贵势”,兵法上“势”的思想建立者就是孙武。

  势是什么呢?孙子说,这种势就像可以冲动石头的激流,就像一触即发的拉满的弓弩,就像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用这种力量打击敌人,就能够以一当十,所向无敌。

  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本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灵活自如,并且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小利调动敌人,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其实,先秦诸子都很重视“势”的问题,比如:《管子·七法》:“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庄子·秋水》:“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列子·仲尼》:“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势利也。”《韩非子·存韩》:“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意思是说,商朝时,人们就意识到,这个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的变化都不一样。而庄子则提出了“与时俱化”的思想,就是提倡要紧跟时势一起变化。而现代许多人却忘了“势”,只凭自己的意图、想法做事,而且还不停埋怨老天爷、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所以,学孙子兵法,最关键的是要学会认识“时势”,与时势一起变化,才能去学谋略。否则,所有的谋略都是垃圾。

  出处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4]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之兵势第五原文译文】相关文章: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04-27

审势的文言译文05-04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势险且节短02-01

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精选21篇)04-19

蔡邕九势原文及翻译03-18

孙子兵法全文和译文12-31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02-12

《孙子兵法火攻篇》译文09-03

《氓》原文及译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