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时间:2022-10-20 15:03:35 稿件 我要投稿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精选10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整数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1

  有幸聆听了徐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一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以下优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0、8×3的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出现了各种个性化的算法,在比较中让学生优化算法,了解用竖式是计算乘法的好方法。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们教学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先尝试着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展示个性化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展。

  2、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数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建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教师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运用启发性的谈话,让学生思考新知识能不能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里既有知识的“借鉴”,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的“借鉴”。

  “借鉴”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自己原来掌握的旧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教师通过0、8×3的积是一位小数,2.75×3的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推理三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四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五位小数乘整数的积是几位小数……让学生发现规律。

  让后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来快速验证,从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收获。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2

  今天我聆听了陈老师一堂精彩的实践课,使我受益匪浅。

  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1)本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陈老师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戈老师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例1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陈老师接着让学生尝试学习例2,知识的迁移得出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数含义。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3

  “认识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学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王老师在整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王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较为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货币单位为教学突破口,以学施教。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并不能把这一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说理、比较中渐渐发现规律。而后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理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中,先告知学生把1元平均分成了10角,要取其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1角),用分数表示(1/10元),这里把重点放在1/10元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再直接告诉1/10元可以用小数0.1元来表示,得出1元=1/10元=0.1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然后直接找一个点,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有用分数的,也有想到了小数的,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这里都表示一个意思,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然后总结出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疑惑:

  1、老师在教学小学的认识时,大都是以米尺引入,这里我们王老师由货币单位引入,对学生的小数的知识构建有没有影响?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货币的认识和接触比米尺要熟悉得多,如是从米尺入手,一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反而要生疏一些。

  2、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初”的度要如何把握?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4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到我校指导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研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感谢吴青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教研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中吴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讲堂变学堂”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这节课中吴老师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读数写数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环节都安排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这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感受到了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而作为主角的他们是非常乐学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将一个个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吴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总之,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5

  听了曹老师《小数乘小数》一课,感受颇多。

  一、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

  老师课堂一开始设计了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老师家里各房间面积,学生非常乐意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并且所解决的问题就是复习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而设计的最后两个问题就是小数乘小数,自然过渡到本课所学新知。整个环节自然清晰,学生参与性强、参与面广。我觉得这样的一种让学生帮助老师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建构新知,值得提倡。

  二、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在计算老师家阳台面积时,教师板书的算式为2.8×1.15,可能正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学生在自主尝试计算时,部分学生就按照老师板书时数的顺序列竖式计算了,因此出现了用三步计算的情况,而老师恰好又喊了这样的一名学生去板书。老师看到学生的板书后,并没有评价学生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用1.15×2.8进行竖式计算,因为这样只需要两步。我觉得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这里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思路也是清晰的,应该值得肯定。最好能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算得,让学生明确这样的方法需要三步,而另一种方法只需要两步。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真正体现算法多样化,并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形成算法优化。

  三、练习也应强调应用

  计算教学历来不是公开教学的“宠儿”。它枯燥无味、不易出彩。这都是因为以往的计算教学忽视了计算的现实背景,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数学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计算教学也应“服务”于应用。本课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计算方法的强化,强调算法、算理。而在数学应用、练习设计的趣味性方面略显不足。这让我想起了05年到徐州参加苏教版教材培训时听徐斌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徐老师在练习中创设和提供了去商店购物等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6

  《循环小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戴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感想:

  一、整节课结构清晰,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到循环节的认识,再到对小数进行分类,最后巩固提高深化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在导入部分戴老师用讲故事,使抽象的循环现象简约化,简单化。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现象?”一方面使学生在认识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目的是为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原本抽象的循环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注重细节,让学生透彻掌握数学概念。

  探索新知时戴老师通过谈话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竖式400÷75和28÷18,78.6÷11这三道算式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循环小数的数字可以从小数部分的任何一位开始,循环数字可以是一位或几位,通过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练习形式多样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分类、判断、选择等。通过练习、学生自评、讨论、教师讲评,使新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体验。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合理利用,不要依赖与它,例如学生的计算过程就没必要一步一步地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因为本节课毕竟不是要学生知道怎样列除法算式,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会更好,如果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用的是学生自己的算式,这样会让学生体会到他就是学习的主人,获得成功地体验。

  二、利用好教科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比如循环节的简便写法,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学。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得太多,建议适当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循环小数的分类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分类,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分法,给学生提供探究研讨的素材。

  实践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在概念教学中怎样做既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供学生参与与体验,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落实?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7

  由于是在西安授课,所以吴老师就聊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的一件事,李强、张红、刘力、王刚一起吃饭,王刚先付了100元,找回3元,四人AA制,每人应付多少钱?

  话题是当地的事,学生感到亲切。老师叙述,学生自己记录,培养学生的听写记录能力,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学生列出竖式后,发现还余1元钱。1元钱怎么分?吴老师告诉大家,可以画图、写竖式、叙述等形式都可以。目的是解决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果然,学生有100÷4=25分,有1元=10角,10÷4=2角……2角的,2角=20分,20÷4=5分的,也有画图的。但不可能永远用复杂的算式,吴老师点拨,能不能把复杂的图式建立在一个式中?

  在老师的引导下,复杂的横式及图形都可以写在竖式中。学生提出竖式中不能有单位,老师把单位去掉,小数点就顺其自然,粉末登场了。

  接着吴老师又写了两个式题,51÷2,9.7÷4,学生做了后,又让学生根据式题,编了大量的生活应用题,便于学生坚定自己算法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又撇开场景,单纯数字来说算理,学会归纳与综合。

  不停让学生说问题,有问题就问,有学生就想了,一直分不完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到用循环小说,四舍五入法,探讨式教学,真的余犹未尽……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8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一课。“认识小数”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郑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郑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学会写小数,应用小数。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

  1、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

  2、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老师尽量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象学生自学例2后,采用了学生提问,学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例1的教学,引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活味比较重。

  4、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课堂上能大胆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5、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结合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密度也比较大。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9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周老师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一、从发现生活中的小数引入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周老师从学生日记《买菜记》导入新知,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并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并不能把这一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说理、比较中渐渐发现规律。而后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理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先告知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要取其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再直接告诉1/10米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然后直接找一个点,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有用分数的,也有想到了小数的,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这里都表示一个意思,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然后总结出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整节课,教学的难点环节在汤老师有效地引导下让学生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 篇10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身经历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白了计算方法的依据,初步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学生实际的、集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了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沿用教材中“奶奶编?中国结?”的情景,而以庆祝教师节为事件背景,引出了学校美术小组为装饰学校的宣传栏需要买荧光纸这一情境。这样不但时间与教学进度吻合,也渗透了尊师的情感教育,同时也不失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学生情感投入。同时,把计算教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教师很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该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不同的思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的思考为中心,逐步展开思路,配以适时的引导,使学生既能明白算理,又知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学中既有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又有适时的引导点拨。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总结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掌握了比较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整节课,教师成功地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了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并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全课突出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小数乘整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的评课稿11-07

小数乘小数的评课稿11-07

《小数乘小数》评课稿08-23

《小数乘小数》优秀评课稿11-15

关于分数乘整数评课稿的参考11-24

小学数学《分数乘整数》评课稿09-13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评课稿05-20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评课稿11-0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评课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