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时间:2023-03-15 16:25:27 惠嘉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4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用成人的眼光看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在儿童的眼里是抽象的。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教学往往是直奔主题,即教学生学会唯一的计算法则:从加个位,5加3得8,再加十位上的数30,就是38。然后让学生模仿,机械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精确和熟练,便完成了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刚开始对35加3的计算方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知道结果是38,但当表述算理时,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其实,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已蕴藏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部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了“接数法”的计算方法,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去挖掘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经验,说出了各种巧妙的算法,展示了真实的思维过程。当学生概括出各种算法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以上这些细节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2

  今天我们看到袁校长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全部示范过程,让我们看到学校领导在教学上真正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下课后和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袁校长这节简约而又实用的好课无不称赞。

  概括地说这节课有五大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咱们学校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探索、实践和运用。如学生已经很熟练的知道回答问题时候应该说“先说答案,然后说我是这样想的”。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说:“你说的不够准确,谁来帮一帮她呢”,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亲切的说“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呀!”这说明平时老师在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2、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算理的探究:教学例题时候,先出示情境图,然后是观察,找数学信息,然后提问题,学生说算式,教师紧接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你怎么计算呢?当大家开始探究的时候,教师说:可以独立思考,先摆一摆,也可以拨一拨,一学生说先摆20,再摆5,老师追问:20是怎么摆的?老师的提问引导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学生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计算20+25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操作、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很兴奋,几分钟的时间又是摆,又是讨论,又是交流,又是汇报。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一开始的`请曾诚可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提示孩子:注意听,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到最后让她摆小棒并说说怎么摆的,回答正确了,及时的肯定了她的进步,同时指出她的“然后”用的太多了。一个后进生孩子回答的有的慌张和胆怯,“老师说:不要紧张,谁来补充?”,后面一个孩子回答的很清晰,老师说:掌声鼓励一下”。通过变换不同的鼓励和表扬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老师的过程和成功体验反观我自己,经常就是一个方法鼓励,怪不得用着用着就不起作用了。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孩子好动,自制性差,老师在关键时候的提醒:“注意坐姿,注意倾听,注意举手的姿势”。摆学具的时候,摆好了用你的姿势告诉老师,当孩子们动手操作结束后,老师清晰的提出要求:把学具放在一边,像罗怡婷一样坐姿端正,比比看哪一组坐的最端正。开火车的时候先提要求:注意力要集中,坐端正,回答完毕后,其他同学要当小老师说“对”。这样长期训练,孩子们就会有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5、教师的语言亲切柔和听来很舒服,态度和蔼、沉着淡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整节课老师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纵观这节课,袁校长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节课轻轻松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3

  今天,我听了袁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好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日后提高对多位数计算的速度与能力。

  袁老师认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是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目标定得比较到位。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导入部分,教师选择了45,30,9,3四个数编一些加法算式,并且给以引导:如何才能又多又快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的算式呢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加法有了"类"的意识,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通过对自编的加法算式进行分类,明确了哪些加法是已学过的,哪些加法是今天要学的,哪些加法是以后要学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在探究新知这一快,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计数器画一画,还引导学生不依赖小棒,计数器直接用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获得结果。袁老师还适时引导学生讨论4530各种算法的共同点,整合出一般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学生掌握了方法,而且领悟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有了这个基础,在教学453时,袁老师就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最后还安排了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很自然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第三个特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的地方,就是她的练习设计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到了课的最后,老师也没有忘记给学生们鼓气,加油,让他们再次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综观这节课,袁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编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4

  1.周老师这节课,能结合我们英语快乐购活动和人民币的知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熟悉的轻松自然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

  2.这节课的设计挺好,无论是新授部分的各个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和层次性。首先说新授部分关于算理算法的处理,教师通过下面几个环节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探究算法、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课件再现、小结算法,这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接下来比一比和变式练习能够紧紧围绕算理算法进行,并加强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其次是练习的设计,我觉得周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例如游戏环节中的套圈,让学生任意套圈得到分数42。这个环节既有趣味性,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老师在后面设计了在括号里面填数的练习题,在圆圈里面填加号和减号的练习题,小马虎的故事思考题,以及一个挑战题。这些题目的设计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注意了增加题的趣味性,从不同角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3.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首先是画一画,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想算法。其次是说一说,说怎么算的、怎么想的。最后还有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学生由原来的数形结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正体现了数学化思想。这节课紧紧围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进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算理上,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中明白算理。

  需要商榷的地方:

  1.在教学上需要更锤炼和准确的语言。

  2.在情境教学过度到新授知识的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可以设计简单一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卢老师的课感受很多,收获很大,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1.卢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本课教师能在复习题中安排相关口算题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本节课的重点在进位上,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满十进一”是一个教学难点。在课上,卢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教材的编排即意在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卢老师能组织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题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接受。从学生的提问中引导本课学习的内容,为认识新知提供背景。例题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到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答。我觉得这样做让学生不仅知道怎样计算,还了解到为什么这样计算?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4.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5.练习的设计,我觉得卢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做到了有意义,有趣,既具有代表性,有针对性,学生做起来还有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6

  本课有以下特点:

  (1)激发兴趣。

  卢老师针对一年级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先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

  (2)迁移化教学。

  学生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索进位加法的`算理时,就可以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算理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3)算法多样化。

  上课时卢老师让学生根据猜数游戏中的24,56,2,8列出算式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得数,前两个是不进位加法学生都会,后两个进位加法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解决24+8到底得几。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学生能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在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卢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8时,有个学生的方法不是很好,很麻烦。结果导致其他学生也那样算。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本人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时,应当及时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己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7

  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周老师一年级下册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学生学习情绪。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课,都感觉他对孩子总是很亲切。这堂课是在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的学习情绪不是积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做完第一个练习后,还做了个游戏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周老师总是表扬孩子,在练习中也给孩子“你准行”提示鼓励孩子。

  二、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周老师设计从直观的盒子列加减法练习,对比练习,加减法的规律练习,最后设计的聪明题。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思考。对于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环节中,学生的各种方法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本人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材还不是很熟,但是,对于这里的方法中,教师是否应该要优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缪老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新授课。具体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首先老师出示了花卉展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花的品种数出三种花的盆数。在数红花盆数的基础上,引出黄花的.盆数是2个十,紫花的盆数是3个十。随即让学生根据找到的3条信息,提出问题,说给同桌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

  (1)“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3)“一共有多少盆花?’

  (4)”紫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后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为“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5)“黄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特别是当学生列出了“10+20=30”这个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如果他这样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从而补充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机智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知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特别注重让学生进行算理的阐述,运用了指名说算理,同桌互相说算理,全班同学一齐说算理等方法,让学生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缪老师除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还提供了充分,形式多样的练习。并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全体学生口头算理的讲述。

  (2)讲究练习的形式,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

  (3)突出难点,讲求实效。

  (4)在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时,也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成功的新授课,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9

  本节课上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主要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奠定了基础。执教老师薛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必要的知识铺垫,顺利实现知识迁移。

  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薛老师的第一环节设计的6题复习题,通过口算和口述算理,突出了加几十和加几的区别,激活了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另外,数的组成也是本课教学的基础。在探索45+3和45+30的'算法时,只要将45分成40和5,就可以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转化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明显,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迁移。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薛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了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旅游的情境,这一创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由易到难,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过程中,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搜集教学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再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来理解和掌握算法,再引导学生不借助学具,脱离直观,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走上台前摆一摆、拨一拨,体现算法多样化,增大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与建议: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的运用,总所周知,计算通常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将计算练习和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想结合,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也让计算恩感觉赋有意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听了陆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生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三、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路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陆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于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学有价值性教学

  本课执教前,很多学生或者通过知识迁移,或通过外界教育(父母的提前教学)等各种原因,已经获得了计算的方法。如:10+20,学生会算:1+2=3,所以10+20=30.那么本课的教学价值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如果课堂的教学也仅限于此,则本课完全可以上成对这部分知识的巩固练习课。但是,虽然会算,对算理并不理解,至少是懵懂的状态。例如:为什么可以用1+2来计算?3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本课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的算法互相补充,对学生而言,也应是一大收获。因此,为了突出这一重、难点。我决定用例1中的加法教学为重点,进行算理的教学、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呈现。而后的减法教学只是简单的呈现一下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了。

  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二、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提升价值性教学。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线,辅以动手实践、同桌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多种学习方式各尽所能,共同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不再是这节口算课的惟一。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关注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解决问题、交流、实践、探究等能力,使一节普通的口算课有了深厚的底蕴。

  三、有趣的练习,巩固价值性教学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习,如:通过闯关练习,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当我看到学生因为努力表现而得到奖励的红通小脸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满足的,因为我使他们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同时,对于我的课堂,我觉得存在较大的问题应该是课堂纪律,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是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听了嘉荫一小的刘丽萍老师的课,从课堂教学中能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题的设计十分有效。因为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知识的复习能够为学生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2.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层次分明。

  3.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刘老师设计了35-2和35-20算法对比。让学生找出算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能让学生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相同点是:把被减数35分成了30和5。不同点:35减2,表示减去两个一,是个位与个位在减;减20,表示减去两个十,是十位与十位在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透彻地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原理。

  4.了解学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中,荆老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地预设,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孩子如何理解“算理”?孩子对这个概念到底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呢?这是我们教师需要预先思考的。荆老师年龄大,但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从组织教学、教学引导、教学讲解、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都考虑的非常周全。我们知道,明确与熟练算理是计算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学生算理不熟练,只是停留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上,不是“用脑子去算”,而仅仅是“在脑子里算”,就会导致计算能力不强,错误频出,抓住这一弱点,我们针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特性选择了“培养算理”这一主题,研讨中各位教师都能进行针对性的交流,为今后教学寻求了实在的方法。

  5.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这节课呈现了孩子多样的研究和学习方法,设计严谨,一步一步引导孩子经历、发现各种方法,体会各种方法的不同和需要,巩固练习尽管设计不同,但是通过事前对孩子的了解,对可能出现的方式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预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探究新知,教师不仅是在教授知识点,更是在传授认识事物的方法,对于孩子可能会出现或者想出的方法还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感悟,一方面教知识,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我们教师应解决的最根本的教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2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带着这个疑惑,我聆听了刘老师的课《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听完受益颇丰,对与新课程引领下的常态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课始,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看主题图、小朋友买玩具的情境。当出示以上6种可爱的玩具时,相信学生的眼睛都会亮起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很想玩这些玩具。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购买玩具的价格,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况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以及“用数学”的知识,能很快提出:“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式。当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他们通过合作(一人一道)完成另外两道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评价的互动机会。然后再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方法同前。这次为了增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机会,另外两道题可以让对同桌合作完成,并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组算式的特点以及口算方法的不同。

  课中的练习环节设计的也很有效。刘莲老师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采取得红旗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夺智慧星”的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通过做律动(火车开了),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能体现练习的层次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3

  今天上午,我和各年级组几位老师听了苏**老师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展示课,一节课下来,感觉体会颇多。

  1、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各环节衔接较顺畅。

  2、复习旧知,课件呈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题目,激活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系,做到习旧迎新,做好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计算方法环节算,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在操作中探究计算方法,感悟算理,自主建构知识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感觉这节课,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准备部分,设计出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做到对计算方法的复习,共用5分钟,明显超时。接下来的探索新知部分的第一环节看主题图,明确题意,列出算式,用时7分钟,明显超时,第二环节尝试算法和汇报交流算法时教师语言重复次数太多,也浪费了不必要时间。

  2、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由于教师引导及调控语言力度不够,加上平时课堂教学中没动手操作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计数器和小棒操作)流于形式,一部分学生对算理不明,对算法和算理的汇报环节也就说不到点,这就需要通过课下的练习达到理解深化知识。

  3、课堂第三大块即巩固练习环节只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由于教师个人语言重复过分让强调学生说算法,以至于后面的变式练习,也没能进行,教学预设没完成。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授课老师需反思的问题,备课时对各环节的预设到位,用时也需做出预设,以尽量达到对整堂课时间分配的有效性的把握。

  4、还有我感觉这节课教师的启发及引导语针对性不强,缺乏指向性。有些数学用语不恰当,比如教师的启发语:“35中的“5”代表什么?又问减数“2”代表什么?”应改为“个位上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检查一下说成“验证一下”,这些数学语言的错误都是教师个人应注意并改进的地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 篇14

  有幸在蚌四小听了两节计算教学课,两位教师虽执教时间不长,但个人基本功较扎实,教学效果较好,是两节成功的课。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学习过程,也激发自己进行一些思索。

  听课后,有几点最深的感受:

  1、要在对比中让学生得到提升。计算学习过程不仅是计算技能的不断丰富,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不断丰富的过程,而对比是完成这一过程的有效策略。一是要在多样化算法的对比中实现优化,多样化的算法不是为了多样而“多样”,它的价值应体现在多种算法的对比中,从而引发学生的探讨,找出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两位老师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二是在“想想做做”的第1、2题中完成对比,教材精心设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组,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这些题组练习,引导学生分析异同点,进一步巩固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多样化算法的前提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迁移为基本思考方法,所以在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了然于胸。教材呈现的10箱牛奶的摆放状态,是对不同层次学生产生不同解决问题方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对情境图的有效观察和利用是很必要的。相比较,第二节课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更细致,老师的引导也更到位。

  3、算法的教学应建立在对算理的理解上,要有算理作为支撑。计算12×10,先算12×1,这里的1是十位上的1,所以乘得的结果是12个十,在这里老师要对学生做必要的交代。两位老师对这一点强调的不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09-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11-0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评课稿11-1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11-25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3篇09-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通用8篇)03-31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10-30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11-0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11-13